布袋外的麦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一五章 热闹了,我成了仁宗之子,布袋外的麦芒,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又过了四五天,期间有早朝也有奏对,却没人提及过水泥的事。</p>
</p>
赵曦有些奇怪,就是连他老爹都有些着急了。赵祯也不想一直把这近百万军民,就靠着汴河的漕运活。</p>
</p>
难不成相公看透自已的把戏了?问题是,赵曦不觉得看透了会影响他们出资呀。为什么会出现现在的境况?</p>
</p>
“殿下,新币与旧币兑换,已经一对二了。”</p>
</p>
钱监虽然完工了,朝廷也给了铜矿,就是锰矿也一直有运送过来的,甚至东川那边已经开始运行了。</p>
</p>
可太了殿下一直没让钱监正常运行,甚至还是压着新币的产量。</p>
</p>
这不,新币都已经一对二了,还是铜六的旧币。</p>
</p>
听苏颂这么一说,赵曦明白了。原来是嫌水泥来钱慢呢,炒作新币倒是来钱快。</p>
</p>
也罢,这就真怪不得我了。</p>
</p>
“着令吕教导延迟回京,护卫营派一都军卒赶往成都路,自成都路训练一万厢军,成立长江航运及过蜀道至关中的陆路运输队伍。”</p>
</p>
“长江航运到荆楚南路后,折道西北,走汉水,然后水陆并用。蜀道运输,以滇马为主。所有铜矿运输,全部避开漕运线路。”</p>
</p>
“吾会在明日将所有章程做好,由西去护卫营军卒携带,并交付吕教导。厢军训练,以章程条例为准。”</p>
</p>
“吾不管过程,告知吕教导,三月,最迟三月后,吾需要大批量的铜铁矿及白铅至京。”</p>
</p>
“另,苏教导,务必通知广南,必须保证锰矿需求!且运送尽量不借用朝廷漕运,一律以商贾名义。”</p>
</p>
“将近段兑换新币所得钱粮,尽数使用,确保三月后,可铸币五百万贯新币之原料备齐。”</p>
</p>
“明仲,汝需要加班加点,三月以内,完成铜铁炉的施工。那怕加大赏赐,也务必完成。”</p>
</p>
厢军的处置权在地方,解决一万厢军的出路,不用朝廷负担,想必朝堂很乐意,也作为吕公弼主事成都府路的功绩吧。</p>
</p>
赵曦本来还想着跟轨道路线筑路兵,以及护路兵一并向朝廷奏请呢。</p>
</p>
现在嘛!</p>
</p>
赵曦是真有点火了。明路指出来了,硬是不走,就喜欢在死胡同里闭着眼撞墙。也罢,让你们</p>
</p>
新币还一如既往的,每月照常是新旧币搭配着发放,国朝各州虽然量少,但一样会搭配一部分新币。</p>
</p>
整体的量,与朝廷提供的铜锭等同,也就是说,朝廷对汴梁钱监的铸币数量相当了解。</p>
</p>
说实话,就这样的铸币情况,新币没个三五年,根本不可能回归到所谓的价值上来……这是太了殿下的话。</p>
</p>
太了殿下说了,钱币的价值,就是面值,是朝廷赋予的,高低都应该是朝廷说了算。</p>
</p>
现在可不是这样,整个国朝,天下诸多州府郡县,应该说找不到一处是太了殿下所说的那样……一枚新币一文钱。</p>
</p>
就是太了殿下所说的新币基准物……粮食,也一样。旧币三十文,而新币十五文甚至十文一斗。</p>
</p>
就连那些粮商,都感觉炒作新币应该来钱快。</p>
</p>
除了那些纯粹的草民,所有稍微有点能耐的,都在关注着新币。</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