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第五十二章
增删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0、第五十二章,[三国红楼拉郎]金风玉露歌,增删客,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连日闷热,昨夜夜半时分,正是郁燥难捱之时,窗下蛙鸣阵阵,不多时就有淅沥雨声送凉,恰如其分助人一晚安眠。
次日清晨,雨过风停,天朗气清,凉爽宜人。林黛玉用完早饭,在廊下仰观碧空,等候周瑜、鲁肃登门。
“滴答”两下,檐角落下雨水来,溅起阶下水洼一圈圈涟漪。黛玉俯身瞧了两眼,听得门外车马声近,知晓是周、鲁二人来到,抬头正欲叫紫鹃,却见窗影斑驳,小丫鬟还愣在桌边,碗盘还未收完。
黛玉不急,蹑手蹑脚过去,冷不丁用手中的绢扇轻拍了紫鹃的手,笑问:“大早上的,发什么呆呢?”
紫鹃心事重重,怕叫黛玉起疑,深吸口气,手上有条不紊地收拾碗碟,答:“昨儿个晚上下雨,闹得我睡不好,才发了会儿楞。”
正说话间,门外“笃笃”几下敲门声,紫鹃忙忙把碗盘送去后厨,快步过去开门。
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周瑜同鲁肃一道驾着辆不起眼的小车往城外驶去。
黛玉偶或掀帘朝街上打量几眼,觉着城中比起前几月的萧条景象,似乎好些。路过集市时,看着不及去岁热闹,来来往往的人不少。如此观之,不由得暗自将悬着的心略放一放。
就听得鲁肃在外感慨:“公瑾,你这大半月的辛劳不曾白费!”
周瑜不居功自傲,“何止我一人?”
黛玉听他声气,比前时轻快许多,想来也是高兴的。
“好容易出来一遭,我带你们去城外粥铺看看吧?”周瑜别过脸对帘内提议道。
鲁肃看他热切,打趣,“在我面前谦虚得很,反倒去林姑娘面前邀功请赏来了!”
这话逗得瑜、黛羞涩不言,鲁肃不禁尴尬,想着平素还有个伶俐丫头紫鹃叽叽喳喳插话,今日怎么他三人都扭捏起来,眨眼笑言:“哎?林姑娘,我们可是把紫鹃姑娘落在家中了?”
紫鹃一激灵,坐直身子,黛玉看出她今日异样,担心她有心事,逗逗她,“我们不曾把她落下,反倒是她呀,把魂落下了!”
“姑娘怎么和鲁先生合起伙来……”紫鹃为难,“不是常闲我多嘴来着?”
四人有说有笑,来到城外。城墙根底下搭着个草棚,临时建的土灶烧起三口热气腾腾的大锅,米香四溢。粮官亲自施粥,一旁还有一队衙役帮忙。讨粥的百姓排起长队,无甚吵闹,井井有条。
周瑜下车,跃下,对黛玉说道:“我去看看,很快就回。”
黛玉笑着点头,看他大步流星过去,离粥棚还有两三丈,就被老百姓围上来,千恩万谢地感激。
“哎,姑娘快瞧!”紫鹃掀着帘子惊叫。
黛玉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就见前头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孩,看不出男女,跌跌撞撞蹒跚过来,背上还背着个小娃娃。走走停停,又走几步,像是断了线的木偶人,“噗通”倒在地上。
黛玉大惊失色,忙和紫鹃下车过去。那孩子微微喘气,满面尘土,仔细端详,能看出来是个七八岁的女孩,两个丫髻结成一团。
紫鹃知道黛玉好洁净,不料她并不介意,先把那孩子扶起,叠声唤:“醒醒!醒醒!”
紫鹃见状,接过女孩背上的小娃娃,那娃娃也就两三岁的模样,话也说不齐整,吓得直哭。女孩兴许是听见哭声,微微醒转过来。
“林姑娘!”鲁肃提着车上的水袋过来,“想必是饿的,先喂点水吧。”
几口水下去,润湿了孩子干皱起皮的嘴唇,那女孩像是从喉咙里费力挤出一句,“谢谢……”
黛玉心里难受,怜悯问:“小妹妹从哪里来?你爹娘现在何处?”
女孩慢慢直起身来,稍稍恢复些,怯生生答:“我家……住在巢湖附近的村子里,家里如今只有我和弟弟了……”
黛玉蹙着眉,眼中含泪,替她抹抹脸颊的灰泥。鲁肃背起这孩子,“来,我带你们去粥棚。”
黛玉揩去泪珠,推推紫鹃:“你随子敬先生一道,把她姐弟两个送去吧。”
黛玉站在马车边,看鲁肃和紫鹃把俩姐弟送去粥铺。有周瑜在,粮官破例先自盛了两碗粥,由鲁肃和紫鹃帮着喂孩子们吃下。
“我已吩咐粮官务必找个人家照顾她姐弟。”周瑜先一步赶来。
“听说他们是从巢湖附近来的。”黛玉见周瑜先过来,忧心忡忡说道。
周瑜眉头紧锁,拍拍马身,“看来要做的事,还不少。正好我们今天去看看。”
逢上这遭偶遇,四人都不免低落。正值暮春时节,人间送春去。而天下苦难之甚,连寻常的伤春悼时都无心提及。
及至到达银屏山下,蓊蓊郁郁,山林之气扑面而来,众人才略好些。四人下车正要徒步上山,林间奔出几个孩童,你争我抢匆匆把手里的糕饼塞进嘴里,还不忘胡闹似的嚷嚷着童谣。
“蛟非龙,窃龙冠。千里饥,无路走……”
本是顽童笑语,不足为奇。紫鹃望着他三人却怔怔愣在原地,鲁肃上去把这群孩子拦住,反倒被孩子围起来拉扯衣袍,捉弄不停。
周瑜上去解围,紫鹃被他们弄得心慌,凑近黛玉问:“姑娘,这是怎么了?”
黛玉凝眸沉思,“虽是小童戏语,但这童谣却有蹊跷。”
“什么蹊跷?”紫鹃瞅见鲁肃的玉佩被一个小孩顺手抢去,慌忙去追,笑出声来。
“蛟非龙,窃龙冠。言即蛟本不是真龙,却窃走了龙的宝冠。”
“啊!那不是……”紫鹃惊叫,慌得捂住嘴。
黛玉点头,无非是暗讽袁术占有传国玉玺,借之称帝。而“千里饥”又正合时下江淮闹起饥荒。“无路走”,袁术字公路,还将“代汉者,当涂高也”的旧语中的“涂”字,解释为路,正合他“公路”的字。这样一想,“无路走”,明里暗里,更不是什么好话。
那头鲁肃拿回玉佩,周瑜稳住小孩,扶着佩剑弯腰问:“这童谣,是谁教你们的?”
原本嬉闹的孩子此时个个像被人掩住口,缄默不答,刚刚抢玉佩的男孩胆子大些,喝道:“凭什么告诉你!”
说着吐吐舌头做个鬼脸,其他小孩得了这个榜样,也纷纷学样冲着周瑜瞎闹。
任他一县之长,遇上这些个混世魔王样的孩子也无计可施。黛玉莞尔一笑,从车里取出干粮包袱,由紫鹃陪着过去,挨个给孩子们送了一块饼饵,“如此,肯说了么?”
登时几个孩子的眼珠子便拴在包袱上,点头如捣蒜,麻雀似的你一句我一句争着道:“老道士教的!还给饼!”
“不说是傻瓜!”
周瑜听见“老道士”三字,下意识和鲁肃对视一眼,追问:“是姥山岛观里的道士?”
这把他们难住了,他们哪里认得几个姥山岛的道士,还是有个年幼些的小丫头,细声细气答:“不是,不是观里的。”
黛玉伸手摸摸丫头的小发团,爱怜道:“你怎么知道?”
小丫头掉了颗乳牙,说话漏风,“爹爹带我去看道士。”
“这……”鲁肃又问,“那道士去哪儿了?”
孩子齐刷刷反手指向银屏山,“上山去了!”
周瑜站起身,望向山中,低头,严肃地半是叮嘱半是恫吓道:“不要信他的话!要是被城里人听去,是要抓你们坐牢的!”
小孩似懂非懂,被他吓住,懵懵点头应允。黛玉适时又塞给他们饼饵,柔声说:“快回家去吧!”
顿时一窝蜂作鸟兽散。
四人徒步进山,好在银屏山并不十分陡峭,此番进山,颇得山野趣味。又聊起童谣之事。
鲁肃瞧周瑜心事重重,劝解:“公瑾不必忧虑。无非是疯道士教几句浑话给他们,若是逢上,告诫几句就是了。”
“何况从古到今,常有人借童谣生事,故弄玄虚。就算有窥破天机,借小童之口发此谶语的,你我也奈何不得。”
紫鹃听着新鲜,“这话怎么说来?”
鲁肃笑笑,“紫鹃不是从长安来的?难道不曾听说过,‘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童谣?”
“好像听过。”紫鹃一头雾水,“这话有什么玄机?”
黛玉忍不住笑道:“子敬先生真会难为人。千里草,拼起来就是‘董’字,十日卜,拼起来便是‘卓’字。”
紫鹃醒悟,“原是说他!”
当下又把这话在口里念叨两边,“哎呀!岂不是说董卓不得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