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仗义输财
宇十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一章仗义输财,扬锋汉起杨安玄杨佺期,宇十六,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入平舆城时被收了入城税,每人两钱,牛马一钱。</p>
杨安玄嘲道:“这位马县令可是生财有道,只不知他收来的这些钱制都用到了哪里。”</p>
没有惊动县衙,找客栈歇息,饭后杨安玄派张锋出外打听平舆县令马波的为人。3305qxs02.0402m</p>
出乎意料,张锋回来禀报这位马县令的官声不错,据说收来的入城税都用来赈济灾民了。</p>
辛何这才笑着解说道:“这位马县令是青州人氏,做过平舆的功曹、录事、主簿,三年前升迁为县令。他在任三年,平舆多垦了二万亩地,税赋增长了一成,治下百姓多了九百余人。”</p>
“都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杨安玄叹道:“进城时愚还以为其人是个贪官,准备回到府衙后拿他开刀。”</p>
按捺住前去拜访马县令的心思,第二天杨安玄还是直接赶往南顿县。</p>
“南顿应家的先祖是东汉司空掾应珣,其子应璩曹魏大将军长史;应璩之子应贞,散骑常侍,其弟应秀之子应詹平定王敦之乱,因功封观阳县侯,平南将军、江州刺史。至晋朝代应詹之子应诞,历任六郡太守、龙骧将军,追赠冀州刺史,如今执掌应家的是应诞之孙应洪,官至都官侍郎。”</p>
杨安玄道:“这么说应家比不上周家殷实。”</p>
辛何见杨安玄露出失望之色,笑道:“应家的家业确不如周家大,家主应旭是应诞的五子,三年前仆随周太守曾到应家为他庆花甲寿诞。此公为人豪爽,扶贫救弱、仗义疏财,应家在南顿城声誉极佳。”</p>
看着不远处的坞堡,杨安玄期待地笑道:“但愿此次来应家能不虚此行。”</p>
对于周家的短视,杨安玄很无语,周家还以为是先祖周顗、周闵任左仆射时权倾朝野,不把自己放在眼中。</p>
当然借是人情,不借自己也无话可说,若周家是良善之家,自己不能拿他怎样,但若是收纳流民为隐户,瞒报税赋,来年检籍自会让周家头破血流。</p>
应家建坞在南顿城南,辛何老马识途,带了杨安玄登门造访。</p>
得知新任的杨主簿前来,应旭连忙接了出来,见到杨安玄深深一躬,道:“应旭见过杨主簿,请里面叙话。”</p>
应旭满面红光,精神矍铄,指手投足间劲力十足。</p>
杨安玄还礼道:“应公,杨某冒昧前来,还望海涵。”</p>
“杨主簿能来,应家蓬筚生辉,快里面请。辛记室,一别三年,风采依旧,请。”应旭口中寒喧,引着众人入厅堂。</p>
刚落席,应旭便问道:“老夫听闻杨主簿在洛阳率军大破秦兵,扬我国威,着实令老夫敬佩。”</p>
“应公过奖了,洛阳大捷是将士用力,杨某得朝庭重赏,实在受之有愧。”</p>
“杨将军过谦了,老夫自幼喜好习武,得闻秦军东进,恨不能前去助阵。”应旭抹着花白胡须感叹道:“欣闻洛阳大捷,喜不自胜,不瞒杨将军,老夫可是痛饮了三坛美酒。”</p>
几句话听得杨安玄心情舒畅,介绍了一下洛阳大战的情形,应旭命人摆上酒席,边喝边谈,孟龙符偶尔也插上几句,气氛十分融洽。</p>
酒过三巡,应旭笑道:“杨主簿初到汝阳便来应府,老夫甚为感激。杨主簿公务烦忙,来应府定有深意,还请明示。”</p>
“无事不登三宝殿”,杨安玄道:“既然应公问及,杨某便厚颜直言。今年汝南灾害连发,四月庾刺史又征粮征役,库中储存为之一空。冬季来临,库府没有赈灾的钱粮储备,愚特厚颜前来向应公募粮,还望应公能相助一二。”</p>
应旭放下酒杯道:“前两日钱县令前来也曾提及筹粮一事,愚已经捐出五百石粮,希望能帮着乡邻渡过难关。”</p>
杨安玄点点头,看来各县县令倒不是一味等靠,也在努力想办法筹粮赈灾。</p>
应旭站起身,道:“杨主簿,且随老夫来。”</p>
杨安玄跟在应旭身后来到底楼东面,那里是一排库房。</p>
应旭指着最前面的三间库房道:“这三间是应家的粮库,每库存粮二千石,老夫读史书看到三国时周瑜向鲁肃借粮,鲁肃指囷相赠。老夫虽不才,却不愿先贤专美于前,愿将两间库房内的存粮赠于杨主簿。”</p>
杨安玄大为感动,站起身冲着应旭深深一揖,道:“应公仁义,杨某定当向朝庭表奏,勒石表功,为应家扬仁义之名。”</p>
应旭哈哈笑道:“那便是老夫该谢杨主簿了。”</p>
在应家歇息一晚,第二天杨安玄满意而归,借来的粮食暂存在应家坞,赈济时直接从应家坞调运更为方便。</p>
返回的途中,杨安玄顺路拜访了几个士族,或百石或数十石,不尽人意。</p>
杨安玄心情沉重,看来自己预想得太过理想,除了南顿应家,汝南郡的士绅对赈灾捐粮的积极性不高。</p>
晚间宿店,杨安玄不解地问道:“辛兄,愚在新野曾随父亲向士族募粮,多数人家能慷慨解囊。汝阳富庶胜过新野,为何士族不愿相助官府赈灾?”</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