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逗是豆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二十九章 熟悉而陌生的黄金,发个微信去地府,逗逗是豆豆,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体育健儿在运动会中拔得头筹摘金牌,科学家因卓越成就而获诺贝尔金质奖章,电影艺术的顶级盛宴奥斯卡颁发小金人——无论它们是纯金、合金还是镀金,黄金几乎总是象征着最高的荣誉与尊贵,且这一观念并非舶来自欧美,它在中华文明也自古通用。
譬如,秦制位居三公者佩金印紫绶,其下之诸卿郡守则依次受银印青绶、铜印黄绶,“金紫”便成为后世对最高品级官员的代称;汉朝帝王的殓服乃金缕玉衣,而次一级的诸侯等贵族则只可着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唐代法典唐律中甚至明文规定“器物者,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纯金”,而六品以下则不准用白银。
黄金至高至尊的地位同时深刻地烙印在人们的思想之中。例如,譬喻珍贵的劝告为“金石良言”;夸赞醇香的美酒可说“金浆琼液”;形容颠扑不破的道理是“金科玉律”;比方敏锐的洞察力用“火眼金睛”;宋真宗更有劝学名句曰“书中自有黄金屋”,而殿试及第者那叫“金榜题名”。时至今日,我国现代放长假也被称为“黄金周”,而非瓷器周或丝绸周。
黄金代表着光荣与高贵,它的文化涵义也似乎永远是积极美好的——这种正面形象离不开黄金自身的物理与化学性质,而这些性质确立了黄金除了作为珠宝、应用于电子业以外更为重要的一个角色:钱。
元素周期表上目前有118个元素,为何序号第79的金元素受人类偏爱,不单标志着荣耀、还成为财富的象征?首先,要化身为钱,在常温常压下四处飘逸流动的气体和液体元素肯定要被排除在外,氢、氦、氩、溴等自然不适用;有毒或有核辐射的元素亦无法接受,砷、镉、钚、铀之流不容考虑;碱性金属化学性质活跃、易烧易炸,锂、钾、铷、铯必然也不行。再排除掉余下的相对活泼、易遭氧化腐蚀的家伙,所剩者聚集在元素周期表之过渡金属的中央区域,它们在化学上被称为惰性金属(noblemetal):钌、铑、钯、银、锇、铱、铂、金。
这8种安静老实抗腐蚀的金属大多过分稀少或不易提取而难以被古人发现和运用,唯有金银二者例外,但由于白银遇硫会受污染,黄金的经久不衰便尤显突出。从苏美尔人的首饰,到古埃及人的棺椁,再到三星堆古蜀祭司的面具,这些黄金物件历经数千年的沧桑,仍旧熠熠生辉——不氧化、不腐蚀、不褪色、不变质,黄金因此赢得了原意为“闪亮”的拉丁缩写代号Au,日耳曼语族的黄金单词gold也是此意。
然而,光有稳定的化学性质还不足以成为上佳的钱材;钱不仅应该在作为交易的媒介时经久耐用,也该均质可互换、可拆分为单位、便于携带,以及储存价值——这一切,黄金白银恰巧都符合。金银两种金属的物理性质易于延展,能切割塑形铸造出各式规格的易携带、可互换的钱币钱锭。更重要的是最后一点:黄金白银有限的供给量守卫着财富产权免遭稀释与盗窃,因为它们无法被凭空制造出来。
金银诞生于质量较大的恒星死亡时的超新星爆炸,只有在超新星极高的压强下,方能形成原先核聚变无法合成的重于铁镍的元素,随后,冲击波将它们推送到原始早期的太阳系——显然,政府制造不了超新星。(准确地说,粒子加速器理论上能将铅变为金,但成本在可预见的未来都高得毫不现实)
黄金白银作为货币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古埃及,标准化铸造的金银钱币则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小亚细亚的利底亚;几千年来,金银本位是在众多商品中通过竞争角逐出来的货币之王,直至1971年,美国尼克松总统关闭“黄金窗口”,正式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黄金的货币地位才不再被主流承认。不过,黄金的本质不会因为一帮政客为一已私利而大笔一挥就发生改变。
全世界有史以来开采出的所有黄金约17万吨,其中3.5万吨现由中央银行、财政部门、主权财富基金等政府官方持有。近年来,中国、俄罗斯等央行在不断增持黄金;中国人民银行在2015年由于须满足加入IMF的SDR货币篮子的需求,时隔六年后终于公布了黄金储备量,1658吨,较上次2009年公布的1054吨提升了近60%。若说黄金不再是钱或锚,甚至若像一些主流财经人士所说的黄金是一块不再具备意义的“宠物石头”,那央行为何大量持有、乃至增持呢?
况且,我国央行发布的数据在许多研究黄金流向的报告中都被认为是虚报,很多研究者认为可能是为了避免刺激金市,至少还有3000吨以上的黄金被隐瞒于报表之外了。无论是否少报,在不推高市场的情况下静悄悄地持续增加黄金储备,对中国现手中持有的1.5万亿美国国债是很好的对冲,毕竟,联储未来继续放水通胀稀释债务依旧很有可能。(关于美联储,我以后再撰专文吐槽它)
1971年美元脱离黄金,全球对美国之前超发货币本来就处于质疑之中,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坍塌更是美元的公然违约,随即世界对美元信心大跌。黄金从每盎司35美元,十年内飙至1980年的800美元,最后是沃克尔和里根上任初期大幅升息至19%才避免美元更大的崩溃。接下来的美元本位制时期,美元的货币扩张登峰造极始于2008年底,量化宽松让摆脱黄金束缚的美元如脱缰的野马一般疯狂膨胀。
有多疯狂?从2009年到2014年,世界GDP年增长2.9%(姑且不计较其中大量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出的水分),金矿产出仅使黄金总量年增长1.6%,而美联储基础货币量年增长高达22.5%。为了填补之前的糟糕政策所导致的金融危机,又推出更短视、更糟糕的政策予以应对;如此规模空前的通货膨胀,是对许多人的一次洗劫,最大的受益者则是负债累累的政府和被印钞机拯救的华尔街巨头们。(见末尾旧文链接)
这45年来以美元为本位的法币体系还能运转多久,不得而知,但大到人民银行、小到你我他都可以持有一些黄金作为你财富的保险。要强调的是,最安全的是实物黄金,而非一纸合约;COMEX、LBMA、各大银行等机构创造了大量纸黄金,它们的合约量远超库存相应的实物黄金。比如,现COMEX每盎司注册黄金的拥有者比例是33:1,这意味着每33个持有合约的人就有32个人存在以为自己实际持有黄金的错觉——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兑不到黄金。只要市场普遍对黄金的预期平淡,大家只是交易,那用现金结算而无需实物交割,交易所的高杠杆倒也能运行。但是,稍有一丝实物挤兑就会发生问题,实物的紧缺或许会使一纸空凭跌得一文不值,而实物黄金则可能出现极高的溢价。
总之,不妨采用定投的方式抹平短期的波动,给金银在投资组合中安排10%的比例,储藏好、忘记它,不为日内的波动而喜悲,静观经济事态的发展;等到多数人都意识到之后才行动,那就晚了。
主流财经人士经常嘲笑讥讽黄金的投资者——不管多无知的人大概都有机会西装革履地坐在CNBC的荧幕前——他们说黄金没有内在价值、黄金没有利率回报、黄金总量不足以支撑经济等等;他们不知价值是主观的、不知钱与信用的区别,只知凯恩斯主义的谬论。差不多同样是这些人,从2015年起便不断预计联储将多次加息,直到近两次FOMC会议才反应过来好像哪里不对;而明理人始终清楚,面对庞大的债务和避免危机发生在自己任期内的“政治哲学”,未来继续通货膨胀才是联储的秉性,去年12月那一拖再拖之后上调的0.25%联邦基金利率反倒可能是加息周期的尾声了。
在通胀时以美元等法币计价的黄金上涨,不过即便是勇于加息挤破泡沫进入通缩,以法币计价的黄金也会相比许多被吹起更高的其它资产价格跌得更少,而届时普遍视通缩为大敌的央行很可能再次干预、阻止本该到来的调整,那再度被抬高的通胀预期对黄金的影响不言而喻。其实,真正的问题不是黄金究竟能涨多高,而是美元等法币将来能贬多低。
一百余年前抛弃了古典的金本位后,从金汇兑本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的纯法币的美元本位,这每一步都是将货币体系从自由与克制推向霸权与放纵。现全世界金融系统都基于美元的信心,难以令人相信这份信任能永远维持下去——我们可能处于这个体系的尾声。接下来,也许是一篮子货币例如SDR为支撑的体系,也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回归金本位恢复人们的信心,还有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新兴的区块链技术没准儿也会与未来的货币体制联系起来。
那金银本位是完美的?当然不是,早在古希腊,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政府就通过往金币里掺铜,降低金币成色实现通货膨胀以资助这场战争,结果,不仅输给了斯巴达,经济也彻底垮了,在公元前404年标志性地结束了雅典城辉煌的经典时代。所以,尽管黄金是诚实可靠的钱,但如果货币体系由权力垄断操控,终究可以通过掺杂质或印票据降低准备金率等方式甩开黄金为它套上的羁绳——真正重要的不是金本位,而是自由货币及自由银行的制度,黄金白银只不过碰巧在这套自由制度中出类拔萃而已。
“黄金是野蛮人的遗迹”——这是凯恩斯给金本位的评价,流传至今,但他只说对了一半:黄金是遗迹,超新星的遗迹,但黄金与金本位是自由交易下的市场产物,十分文明,怎么野蛮了呢?或许在“进步”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眼中,凯恩斯男爵这句话是对的,因为黄金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隐蔽的财富转移、约束了政府的财政、限制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宏伟的社会改造计划——然而,这也正是古典自由主义者支持黄金的理由。
外一篇英国脱欧,你所模糊的
有时候,把荒谬对比出来便能形成一块笑料;谈起欧盟,在英文网络上就曾流传过这么一则笑话:请问以下五条各用了多少个单词阐述?
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有多少单词?——24个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原理)有多少单词?——47个
葛底斯堡演说有多少单词?——280个
美国《独立宣言》有多少单词?——1300个
欧盟关于卷心菜的尺寸标识的法令有多少单词?——2000个
仅仅是针对于如何包装标识不同大小的一颗颗卷心菜的管制法规就有两千字,可见欧盟法律法规总量之巨大,称其为长篇大论、连章累牍不为过。由于实在是显得愚蠢可笑,这条卷心菜的管制与其它诸如香蕉形状规范的法律在多年后被取消了;尽管如此,这绝非是欧盟官员们意识到不该在法律典章上灌水为害人间,因为繁冗的管制法规在欧盟仍然极为普遍。
许多日常用品似乎在欧盟眼中都十分危险,于是官僚们大量立法管制,譬如,欧盟现单是关于管制牙刷的法律就有31条,但相较于管理淋浴花洒的91条法律、镜子的172条法律、勺子的210条法律、毛巾的454条法律、咖啡的625条法律、面包的1246条法律、牛奶的12653条法律等等,牙刷比起来简直就是个“无政府主义”的产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