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皇上就是败家子啊
见月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7章 皇上就是败家子啊,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见月明,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57章 皇上就是败家子啊</p>
了解过真实情况,老朱也不在说什么,接过菜团子就吃了起来。</p>
酸涩带着一股咸味儿,没有一点油腥,口感寡淡难以下咽。</p>
可是老朱和马娘娘却面不改色,津津有味儿的全吃了下去。</p>
这让几个老汉更加的高兴,这两口子虽然现在富贵了,却不是忘本的人,不错不错。</p>
所以吃完饭,大家也没有散开,继续聊了起来。</p>
“老弟不好好在家享福,怎么跑到这里来了?”</p>
老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借口:“家里开了布庄,苏州府的棉布丝绸那是有名的好,我来采购一些回去。”</p>
但工业化之前,全球生产力都不咋地,哪有那么多原材料给他们买?</p>
所以,大多船都是空着回来的——不,是拉着一船的压舱石回来的。</p>
这些深层次的计划,自然没必要对几个老农说,说了他们也不一定能理解。</p>
不过,他们也想到了陈景恪之前提的医疗体系建设。</p>
周围几个村子,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医师,只有两个跳大神的。</p>
接着几人又聊起了别的事情,从各种惠民政策,到民间的现状,再到东家长西家短,想起什么就说什么。</p>
然而老百姓有几个舍得去县城的?</p>
大家话语里对当前生活非常的满意,对皇帝也是感恩戴德。</p>
几个老汉一脸茫然,啥是内阁?为啥要扩权?</p>
就算没有特区计划,内阁扩权也要进行,所谓的交易不过是顺带的而已。</p>
普通的村子,还在为多收了三五斗粮食开心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转型种经济作物了。</p>
军户村和异族村自己的粮食不够吃,就拿钱去买普通村子的粮,属于是三赢局面。</p>
现在是大明初年,这种情况更加严重。</p>
秃头老汉打断他,追问道:“也就是说,以后圣上说话就不管用了?天下要听那群大臣的?”</p>
前世直到清朝末年,西方工业国拿中国都没有什么办法。</p>
于是当地就出现了这种情况。</p>
商业手段,自然是朝廷用海量的粮食,来平抑物价。</p>
几人的反应,让老朱和马娘娘非常震惊,然后就是深深的感动。</p>
“这些人呐,就是见钱眼开,才过几天好日子就瞎折腾。”</p>
这就大大减轻了朝廷的粮食压力。</p>
现在的世界贸易,大明是单方面的商品输出国。</p>
英国因此恼羞成怒发动鸦片战争,用武力逼迫满清政府做不平等贸易。</p>
医术还不咋地,只能治一下普通的风寒、拉肚子之类的小病,而且价格非常贵。</p>
通过军队和预备役两条线,向天下人宣传朝廷政策和大义。</p>
老朱眉头一挑,说道:“哦,卖布的收入能有这么多?”</p>
为此,朝廷还做出了一个规定:</p>
大明商船出海归来,必须要有三分之一的空间装满粮食,封顶三千石。</p>
让他没想到的是,听到这话之后,那几个老汉一个个都如丧考妣,露出痛苦不已的表情。</p>
朱元璋连忙解释道:“那倒不至于,万事还是要圣上点头才行。”</p>
事实上也没啥事儿,来人就是告诉他,两项革新都通过了并且进展顺利。</p>
毫不夸张的说,比他想象中的所谓盛世,还要好很多倍。</p>
交趾已经逐渐稳定下来,开始源源不断的向大明供应粮食。</p>
这本身就是朝廷的政策,他们还真不能说什么。</p>
至于用内阁扩权交易特区计划,是否划得来……</p>
普通农村主要种粮食,挤出一些边角的地方种植一些棉花,或者种植几颗桑树。</p>
当年军制改革,将军户打散安置在天下各地,江南安置的也不少。</p>
谁说百姓愚昧不识礼仪道德?</p>
稍微严重一点的病,只能送到几十里外的县城。</p>
可以通过行政和商业两个手段。</p>
用行政命令规定各种主要口粮的价格区间,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否则以操控物价的罪名法办。</p>
异族普遍不善农耕,相比起种粮食,他们反而更喜欢种桑养蚕。</p>
苏州府的丝绸天下闻名,他们就养蚕缫丝。</p>
粮食想要多少有多少。</p>
本国发展工商业会影响粮食生产,那就去国外采购。</p>
老朱就将事情详细讲了一遍,并问道:“几位老哥觉得如何?”</p>
就是不知道医学院建起来没有,回去好好督促一下,再多给他一些支持。</p>
“哎呀,圣上糊涂啊。”</p>
“村子里每天都有商贩过来采购,棉布还在织布机上,就被人订走了。”</p>
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缺医少药。</p>
大明有义仓、储备仓等各种粮仓,交趾、楚国等地都是产粮大区,朝廷随时可以动用船队运输粮食。</p>
而这,才只是陈景恪计划的开端。</p>
中南半岛其他国家以及南洋诸岛屿,也学会了用粮食从大明换取各种生活必需品。</p>
在给军人上政治课的同时,难免会讲一些别的。</p>
当然,他们也知道,百姓之所以会如此拥戴老朱家,离不开陈景恪提倡的宣传政策。</p>
丝绸、棉布、茶叶、瓷器、糖、玻璃等等商品,畅销全世界。</p>
这其实也是陈景恪商业计划的一部分,他很清楚粮食安全才是底线。</p>
朱元璋起身笑道:“可能是家里人来找我的,老哥几个先聊着,我去看看。”</p>
原因很简单,他们出海的时候船舱装满了货物,回来的时候船舱几乎是空的。</p>
思想更加开放的军人自然会影响到家属,所以这些军户村子,比起传统村庄也更加开放。</p>
正想着,远处一人快马直奔而来,中途被汤和给拦住。</p>
换成几年前宗族势力还没有被打散之前,搞不好会因此发生械斗。</p>
至于异族村落,则是一些投靠大明的蛮夷部落,被打散安置在大明各地。</p>
“都不种粮食了大家吃什么?遇到灾年,有钱都买不到粮食。”</p>
然后就和马娘娘一起来到汤和那边。</p>
“以后还不知道那些奸臣怎么祸害老百姓呢。”</p>
不知道怎么想的,他突然说道:“哦对了,还给咱带回了一个关于朝廷的消息。”</p>
几个老汉顿时来了兴趣,八卦的道:“快说说啥消息?”</p>
“圣上还是太年轻,被他们给骗了。”</p>
对此朱元璋和马娘娘也很无奈,如果只是药材问题,他们还能想想办法。</p>
军队消息是较为灵通的,尤其是朱雄英搞的抚慰使计划和陈景恪的文明治军计划。</p>
买粮食的人多了,粮价自然就涨,能多卖钱当然高兴了。</p>
老朱说道:“当今圣上要给内阁扩权。”</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