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贵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章 阶级的背叛者?,明朝土皇帝,天煌贵胄,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刚刚离开宁阳县衙,徐二就高高扬起了脑袋,精神抖擞的说道:“陆兄,我决定了,等给陆家庄和迁移过来的百姓们登记好后,便带人给整个宁阳县的百姓都登记户口簿。”
陆十二忽然觉得徐二这货不应该叫徐二,他应该叫徐二狗——刚刚挨训的时候,这货表现的那叫一个委屈,结果刚刚脱离郝凡五的视线,这货就直接满血复活,是不是特别像犯错的狗子被人抓了现行挨训时垂头丧气,离开视线就开始撒欢!
徐二狗……不对,是徐二,徐二公子刚要开始撒欢,却又忽然想起一件事来,扭头望着陆十二问道:“陆兄,小弟刚刚想到一个问题,却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瞧着智障儿童欢乐多的徐二公子,陆十二忍不住笑了笑,说道:“徐公子有什么问题不妨直说,若是在下知道的,定然会如实相告。”
徐二先是向陆十二拱手致谢,接着便直接提问:“陆兄应当知道,自古以来便是田有赋、丁有役,咱们给百姓登记户口簿,百姓会不会以为官府是要大征徭役倘若有人因此而隐藏丁口,岂不是麻烦”
陆十二心说何止是麻烦,简直就是天大的麻烦。
大明建立初期,赋税制度是沿用的“两税法”,即按丁征役,按亩征赋,赋和役的分开征收,使得整个过程极为繁琐,为了使赋役制度能够顺利进行,以朱重八为首的大明朝廷创造出了黄册和鱼鳞册来掌握全国户丁和田亩资料。
但是吧,民间户籍和田产是会不断变化的,而黄册以及鱼鳞册的修改却难以跟上变化的节奏,并不能及时反映民间真实的户籍和田产情况,并且各地的豪强地主们还特别喜欢勾结官老爷们篡改图册,逃避赋役。
与此同时,大明朝廷征收赋税和徭役又是分对象的,穷到连吃饱穿暖都费劲的穷苦百姓要承担赋税徭役,而拥有大片田地的士绅却能享受税收优免的特权——自洪武皇帝朱重八开始一直到嘉靖皇帝朱厚熜,大明朝廷对士绅的优免幅度越来越大,从自身到丁数,从徭役到田租,再加上吏治的,制度设计的缺陷,等到了明朝中期时,士绅们已经可以一文钱的赋税都不用交,同时也不当差、不纳粮。
这种所有压力都给到普通百姓身上的倒灶制度,所带来的最直观后果就是贫富差距无限扩大,要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也就算了,要是赶上灾荒年月,贫民要么贱卖土地,要么借息子钱,反正最终的结果都是土地兼并。
为了躲避赋税、徭役,许多自耕农甚至主动将自己的田地投献给有功名的士绅,自己也从自耕农变成士绅家的奴仆、佃户,这也就是所谓的“投献”。
这里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我成不了官员和举人,我成为他家家奴总可以了吧我种地,你收田地税是不是,那我不种国家的地了还不行吗举人官员之家的地不是不收税吗,那我就把我家的地给举人官员之家不就行了吗正好连丁银都不用交了!
经过投献之后,变身为奴仆的原自耕农们,种的地还是自己家原来的地,只是那些地名义上属于士绅,这样原自耕农们既有地种,又不用向官府交税,只需要向官员和举人家缴纳租子就行了,而士绅们为了多收土地多赚钱,收的租子要比税赋少很多,为了避免许多人害怕自己投献的田地直接被吞并,士绅们还会跟他们签订一些并没有什么鸟用的契约,比如允许对方永远耕佃,不限年月等等,好以此来吸引更多人投献。
这种玩法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大明的丁口数量不正常——洪武二十六年,大明的人口账面数据为六千万,在此之后,大明的人口数量就一直在六千万左右徘徊,甚至到了明末天启三年时,大明的丁口数量反而诡异的降到五千多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