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游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章 秦王东征(1)——金戈铁马战中原,巍巍大唐:开国,燕山游侠,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巍巍大唐:开国正文第十章秦王东征——金戈铁马战中原一切准备就绪,且经过一番精心筹划,以及长期的战前部署。武德三年七月,秦王李世民亲率十万唐军,正式领兵东征,大举进攻洛阳,长刀所向,群雄胆寒。决定唐王朝统一大业的“洛阳之战”,正式掀开了战幕!
能够看出,李世民对于拿下洛阳城,可谓信心十足,志在必得。因为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尉迟敬德等人的加入,一时间,唐军阵营中,猛将如云;再加上,不久之前,唐朝刚刚取得了“河东大捷”,消灭了刘武周、宋金刚,士气大振。所以,唐军上下,充满了一股“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豪情,兵锋直指洛阳。
然而,王世充虽然此时已是日薄西山,内部腐朽不堪。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王世充毕竟在洛阳经营多年,占据河南,实力依旧不容小觑。更何况,洛阳固若金汤,易守难攻。面对唐军的大兵压境,王世充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打算凭借洛阳的地利优势,与唐军死磕。如此一来,洛阳城下,必将会发生一场空前的激战。
那么,唐、郑两军,是如何在洛阳城下展开较量李世民又是怎样使出浑身解数,对洛阳展开攻势在进攻洛阳的过程中,两军阵前,究竟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金戈铁马与沙场博弈
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东出潼关,向洛阳挺进,对王世充的郑政权发起攻击。东征洛阳,标志着李唐王朝进入了战略进攻阶段,迈出了统一天下的重要一步。先前唐朝的统一战争,无论是与薛举、薛仁杲父子,还是与刘武周、宋金刚的战争,都是各地群雄主动侵犯唐朝,唐朝被迫防御,从而险中求胜。
但是,这次不一样,唐朝主动进攻王世充政权,兵临洛阳城下,揭开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所以,此番东征,李世民和十万唐军将士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攻取洛阳,统一中原。
实事求是地说,洛阳之战,是十年唐初统一战争中,唐朝所遇到的最艰难的一战。这场战争,从武德三年七月一直打到武德四年五月,持续了整整十个月,旷日持久。李世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一度无计可施,顿兵于坚城之下,最终,兵行险招,才把王世充、窦建德两大强敌,一网打尽。
若要了解洛阳之战的前前后后,还得从李世民率军东出潼关,向洛阳进发的浩荡征程说起。
武德三年七月,唐高祖李渊下诏,委任秦王李世民为东征主帅,统领唐军诸将,总计近十万唐军精锐,东出潼关,对洛阳展开征伐。于是,李世民率领唐军主力,从长安开拔,兵出潼关,向洛阳进军。
当时,从关中深入河南腹地,千里行军,路途遥远。好在,唐朝在潼关以东,拥有两个重要的军事据点:熊州、穀州。与此同时,十万李唐东征大军,以渭水、黄河作为主要补给线,并在虞、苪、鼎、陕、虢、函六州,设置水陆粮道枢纽,保障大军粮草,确保东征无后勤之忧。所以,李世民率领大军出关后,在熊、穀二州守军的配合下,主力行军速度非常快,迅速抵达至洛阳以西的新安,犹如一把利剑,直插河南心脏地带。
唐军直抵新安,逐渐逼近洛阳,局势变得异常紧张。王世充深感大事不妙,看来这次,唐军是有备而来,不是简简单单地打下几座城池,而是要攻取洛阳,问鼎中原。所以,为了抵御唐军,王世充作了详细的部署。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王世充调集诸军,分兵把守洛阳及其周边地区。
首先,王世充派出了本家骨肉,几乎出动了所有的王家子弟。例如,王世充派遣魏王王弘烈,镇守襄阳;荆王王行本镇守虎牢关;宋王王泰镇守怀州;齐王王世恽检校洛阳南城;楚王王世伟把守洛阳宝城;太子王玄应守卫洛阳东城;汉王王玄恕镇守含嘉城;鲁王王道徇镇守曜仪城。
然后,王世充亲率战兵,以及左辅大将军杨公卿所辖左龙骧二十八府骑兵、右游击大将军郭善才其部内军二十八府步兵、左游击大将军跋野纲麾下外军二十八府步兵,总计三万兵马,作为抵挡唐军的生力军。
唐、郑两军,已然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李世民率领唐军,一步步向洛阳推进;而王世充也在调集各路兵马,准备和唐军开战。很快,洛阳之战的第一场战役打响了。可是,令王世充没有想到,李世民一出手,便非同凡响,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把王世充一仗打得找不着北。
在李世民进军洛阳途中,他已经命令麾下大将罗士信,率领前锋兵马,围攻慈涧。李世民东征洛阳之前,武德三年四月,罗士信曾率军围攻过慈涧。那一次,王世充委派太子王玄应,救援慈涧。没有想到,在作战之中,王玄应被罗士信一枪刺于马下,仅以身免,险些丢了性命。
这一次,罗士信再度兵围慈涧,王世充决定亲自出马,率领三万兵马,前来救援慈涧,抵御唐军。王世充来了,李世民随即也到了。七月二十八日,李世民亲率一支轻骑,来到慈涧,侦察前方敌情。
前文不止一次提过,李世民打仗有一个特点:身先士卒。每次大战,战前,李世民总是带着少数亲卫,前往一线,打探军情。正因如此,才让李世民在战场上数次遇险,甚至命悬一线。
所以,李世民此次前往慈涧,所带领的这支轻骑,人数估计还不超过一千人,区区数百骑兵。结果,李世民亲率数百唐军轻骑,刚到慈涧,便与王世充的三万郑军,迎面碰上。一场激战,不可避免。
若是换成其他人,早就吓得落荒而逃了。可是,李世民毕竟是李世民,连薛仁杲、刘武周、宋金刚那样的枭雄,都不是他的对手,区区三万郑军,李世民根本没有放在眼里。狭路相逢勇者胜,李世民临危不惧,以数百轻骑,挑战王世充的三万精兵。《旧唐书太宗本纪》中,详细记载了这场兵力悬殊的慈涧遭遇战:
七月,总率诸军攻王世充于洛邑,师次谷州。世充率精兵三万阵于慈涧,太宗以轻骑挑之。时众寡不敌,陷于重围,左右咸惧。太宗命左右先归,独留后殿。世充骁将单雄信数百骑夹道来逼,交抢竞进,太宗几为所败。太宗左右射之,无不应弦而倒,获其大将燕颀。世充乃拔慈涧之镇归于东都。
起初,王世充还有些瞧不起李世民。在他看来,连威震天下的瓦岗军,都被自己打得全军覆没。李世民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娃娃,有什么可怕的!并且,王世充手下握有三万兵马,李世民仅仅带了数百轻骑,三万人打几百人,还不是跟玩似的。
因此,王世充率领三万郑军,向李世民的数百轻骑直扑而来。本来,李世民此次出来,是要侦察敌情,并不想和王世充过多纠缠。而且,李世民也清楚,王世充有三万人马,仅凭自己的几百骑兵,根本不可能将对方消灭。所以,当务之急,对李世民而言,突围出去才是最重要的。
当时,三万郑军全部压上,李世民左右亲卫,都害怕得不行。唯独身为统帅的李世民,沉着冷静,不动声色,指挥麾下轻骑,进行反击突围。李世民命令大部人马先撤,自己则带着少数骑兵殿后,阻击郑军。
此刻,王世充手下的一员骁将单雄信,带领数百骑兵,夹道来攻。由于敌众我寡,李世民及身边亲兵,被郑军团团围住。关键时刻,李世民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百步穿杨的箭术。
只见,李世民抽出羽箭,左右开弓驰射,弓弦响处,箭无虚发,敌方兵将无不中箭坠马。同时,李世民一马当先,生擒了敌方的一员大将燕颀。王世充看到李世民这么不好对付,一时无计可施,只得率军从慈涧返回洛阳。看到郑军退去,李世民抓住机会,带领身边亲兵,成功全身而退。
虽然李世民冲出了郑军的重围,但是,这场遭遇战,他也打得十分艰苦。据史书记载,李世民突出重围,返回唐军大营的时候,整个人搞得十分狼狈,差一点被当作敌军细作,连大营都进不去:
世民还营,埃尘覆面,军不复识,欲拒之,世民免胄自言,乃得入。
因为战况激烈,等李世民突围还营时,全身上下风尘仆仆,脸上布满尘土、鲜血。所以,驻守大营的唐军士兵,不知道这是李世民,拒绝让他进入。没办法,李世民只得解下盔甲,众军一看,竟是秦王,立即打开营门,李世民才得以回营。
经过在慈涧的一番激战,李世民以数百轻骑,击退了王世充三万郑军,突出重围。王世充被迫返回洛阳,婴城固守。随后,李世民亲统五万唐军步骑主力,挥师进军慈涧,向洛阳外围逼近。
慈涧首战告捷,击退王世充三万郑军,并没有让李世民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慈涧一役,其实就是一场局部战斗,连战役都算不上。尽管王世充引兵退去,但主力并未遭遇重创,唐军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战果。
李世民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他冷静地分析形势,洛阳城防坚固,易守难攻,且王世充经营多年,兵力雄厚。所以,唐军不能贸然强攻洛阳,即使最后真的打下了洛阳,唐军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那样只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李密和瓦岗军的悲剧,就是前车之鉴。
既然不能强攻,李世民该如何用兵呢四个字:包围洛阳。针对洛阳复杂的敌情,李世民所采取的战术,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分兵截断王世充南北救援道路,对洛阳城形成包围态势。
在统领五万步骑,挺进慈涧之后,李世民立刻调兵遣将,开始排兵布阵。如何排兵布阵呢李世民命令行军总管史万宝,率军自宜阳向南进据龙门;将军刘德威兵出太行山以东,围攻河内;怀州总管黄君汉从河阴发兵,进攻回洛城;上谷公王君廓进攻洛口,截断王世充的粮食补给线。至于李世民本人,亲率唐军主力,驻兵于北邙山,连营以逼之。
这样一来,李世民部署唐军,对洛阳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口袋阵”,重兵包围洛阳,对洛阳外围的城镇、州县,逐步进行蚕食。果然,李世民的这种蚕食策略,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时,黄河以南的大部分郡县,纷纷望风而降,归附唐军。洛阳下辖洧州、邓州的行政长官、当地豪强,相继献城降唐:
黄河已南,莫不响应,城堡相次来降。
看到唐军如此咄咄逼人,所向披靡,王世充不能再龟缩城中了,他决定主动出城,去会一会李世民。这个时候,王世充竟然异想天开,希望可以说动李世民撤军。武德三年八月,王世充倾巢而出,陈兵于青城宫,李世民此时也已经兵临洛阳。两军隔溪水对峙,王世充率先向对岸的李世民喊话,俨然一副地方军阀的口吻:
隋末丧乱,天下分崩,长安、洛阳,各有分地,世充唯愿自守,不敢西侵。计熊、谷二州,相去非远,若欲取之,岂非度内既敦邻好,所以不然。王乃盛相侵轶,远入吾地,三崤之道,千里馈粮,以此出师,未见其可。
王世充的本意,是希望李世民及早退兵,双方相安无事。可是,李世民此次挥师东征,对洛阳志在必得,目标很明确,不破洛阳誓不收兵,哪里会因为王世充的三言两语而引兵退去。所以,一听王世充这么说,李世民十分鄙夷,随即以一副君临天下,平定四海的王者口气,驳斥王世充:
四海之内,皆承正朔,唯公执迷,独阻声教。东都士庶,亟请王师,关中义勇,感恩致力。至尊重违众愿,有斯吊伐。若转祸来降,则富贵可保;如欲相抗,无假多言。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王世充欲使唐军退兵的幻想,彻底破灭了。目前,唯有一战到底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于是,李世民、王世充各自鸣金收兵。双方厉兵秣马,不久的将来,洛阳城下,将会有一场腥风血雨的厮杀。
事实上,关于如何攻打洛阳,李世民早就心中有数。他的战术,总结起来,八个字可以概括——重兵合围,逐步蚕食。李世民兵临洛阳,却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集结优势兵力,包围洛阳。与此同时,李世民也在部署军队,扫清洛阳外围的军事据点。如此用兵的目的,就是要迫使王世充收缩战线,退守洛阳,将王世充活活困死在洛阳城中。
这样一来,唐军对洛阳外围的军事据点,开始实施定点清除,一步步压缩王世充的生存空间。当初,李世民挺进洛阳之时,布置了四路大军,对洛阳形成四面合围之势。现在,这四路唐军,坚决贯彻李世民的蚕食战术,相继对洛阳外围的军事据点与州镇,主动展开了攻势。
最先发起进攻的,是怀州总管黄君汉所部唐军。李世民定下围困洛阳的大计时,分派了四员大将,各领一路唐军,四面出击,攻略洛阳外围。黄君汉所部,正是四路大军中的其中一路。
黄君汉的作战任务,非常明确,自河阴出兵,袭取回洛城,从郑军手中夺下回洛城这一军事要塞。为何要攻打回洛城李世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回洛城不仅是一处军事要塞,更重要的一点,此地还拥有一处粮食基地——“回洛仓”。洛阳附近粮仓众多,回洛仓便是其中之一。
占领回洛仓,不仅可以为唐军提供大量粮食补给,还能逐渐瓦解王世充的斗志,一箭双雕。所以,李世民将攻取回洛城的任务,交付给了大将黄君汉。事实证明,黄君汉没有让李世民失望,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武德三年八月,黄君汉派遣校尉张夜叉,率领一支水师精锐,突袭回洛城。驻守回洛城的郑军,没有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唐军顺利攻克了回洛城,并擒获敌将达奚善定。
攻克回洛城后,黄君汉依然没有掉以轻心。为了防止郑军随时反扑,黄君汉命令军队,毁坏了河阳以南的浮桥。之后,黄君汉率领所部唐军,返回驻地,一路攻关夺寨,连下城堡二十余所。
回洛城被唐军攻占,对王世充的打击是致命的。失去回洛城,也就意味着失去回洛仓,洛阳的粮食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无论如何,王世充也要夺回回洛城。不久,王世充命太子王玄应,带领大将杨公卿及所部骑兵,反攻回洛城。不料,唐军早有防备,王玄应等人攻城失利,只得在回洛城以西修筑月城,与唐军对峙。
至此,黄君汉率领所辖唐军,讨平了回洛城周边的大部地区,顺利攻克回洛城。夺取回洛城,为唐军在洛阳外围的军事行动,以及李世民制定的蚕食计划,打开了一个很好的局面。在黄君汉夺取回洛城不久,其余三路唐军部队,也相继取得了不同的军事胜利,渐渐迫使王世充收缩防线。
八月下旬,负责带兵围攻河内的唐将刘德威,挥军直取怀州,一举袭破怀州城郭。同时,刘德威又乘胜出击,一路横扫,连克周边数座城堡。九月,行军总管史万宝率领部众,进军甘泉宫,势如破竹。
看到三路大军连战连捷,李世民很是满意。此时正是大军得胜,士气旺盛之际,李世民当即决定,趁热打铁,扩大战果,彻底击垮王世充在洛阳外围的精锐军力。故而,李世民派遣右武卫将军王君廓,率军进攻轘辕。
王君廓其人,早年曾经落草为寇,后加入瓦岗军,归顺唐朝后,封为上柱国,迁右武卫将军,进爵彭国公,在李世民帐下为将。所以,在唐军诸将中,王君廓算是一员能征惯战的沙场宿将。
此次,奉李世民之命,王君廓领兵攻打轘辕。不出所料,王君廓没有费什么力气,轻松攻下了轘辕。王世充当然不甘失败,马上命手下大将魏隐等人,率军攻击王君廓所部。王君廓不愧是一员良将,他看得出来,郑军来势汹汹,如果与其硬拼,必然伤亡巨大。于是,王君廓避敌锋芒,诱敌深入。
在和魏隐交锋之后,没过几个回合,王君廓佯装败走,在半路设下埋伏,引诱郑军进入包围圈。魏隐不知有诈,以为唐军真的败退,便下令追击。如此一来,郑军不知不觉进入了王君廓布下的“口袋”。
当郑军全部进入包围圈后,王君廓一声令下,唐军伏兵四起,同时出击合围,将郑军杀得大败亏输,斩获颇多,一战大破郑军精锐。击败郑军后,王君廓乘胜出兵,一路向东攻击进军,打下了不少城池,直至攻到管城,才率军返回。
其实,这次伏击王世充郑军,不是王君廓的战场首秀。之前,王世充派将领郭士衡、许罗汉攻掠唐境,王君廓率军反击,以少胜多,将敌军击退。此番,王君廓再次以寡击众,巧妙设伏,斩杀郑军无数。因此,对于王君廓的赫赫战功,唐高祖李渊特意颁布诏书,予以表彰:
卿以十三人破贼一万,自古以少制众,未之有也。
至此,李世民布置的四路大军,相继完成了各自的作战任务。洛阳外围大部分的军事据点,被唐军逐一拔除。在唐军的雷霆攻势之下,原本占据河南之地的王世充郑政权,其势力范围,迅速缩小到仅剩洛阳一隅。雄踞中原的王世充政权,此时犹如孤岛一座,被近十万李唐大军团团包围。
可以说,李世民精心制定的蚕食之计,这个时候,取得了初步成效。当时,洛阳外围的一些重要据点,都被唐军攻占。这样的惊人战绩,深深刺激了洛阳周边的许多州县、军镇长官,他们也在为自己的后路打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唐军拿下洛阳,只是时间问题,跟着王世充只有死路一条。
因此,在唐军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的同时,洛阳周边又有不少州县,纷纷脱离王世充阵营,归降唐军。譬如,武德三年九月,王世充手下的显州总管田瓒,带领治下二十五州部曲,向唐军归诚。自此,王世充控制下的襄阳一带,与洛阳方面音信断绝,无形之中,脱离了王世充的统治,“自是襄阳声问与世充绝”,成为了一块“飞地”。
同月,即王君廓设伏大破郑军不久,王世充政权的尉州刺史时德睿,率领所部杞、夏、陈、随、许、颍、尉七州,归降李唐。对于前来归顺的七州部众,李世民的安置,还是十分得当的,“以便宜命州县官并依世充所署,无所变易”。并且,李世民将尉州更名为南汴州。于是,河南众多州县,纷纷归附唐朝。
伴随着洛阳外围的军事据点,一个又一个被唐军攻占、扫平,河南地区的州县、城镇,相继归降唐军。王世充所面临的军事形势,显然异常严峻,河南各地不是失守,便是投降,唐军则大兵压境,步步紧逼。此时的王世充,困守洛阳危城,苦苦支撑,随时都有可能被唐军攻破洛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