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游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 平定薛秦(2)——毕其功于一役,巍巍大唐:开国,燕山游侠,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经过将近半年的血战,李唐王朝最终打败了西北强敌——薛氏政权,尽收陇西之地,实现了唐王朝统一西北的关键一步。薛仁杲投降了,李世民彻底荡平了西秦政权。可是,他也不能高兴的太早。打败薛氏,仅仅是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接下来的善后工作,显然要比打仗更为重要。

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战绩,李世民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此时的他,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李世民非常清楚,薛氏虽然覆亡了,但是,陇西局势却依旧错综复杂。如果处置失当,薛氏残部也许会死灰复燃。那么,之前唐军将士所有的马革裹尸,浴血沙场,都将付之东流。

因此,大战之后,李世民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就是从军事转向政治,稳定陇西局势,使其真正臣服于李唐。关于如何稳定陇西的复杂形势,李世民有他自己的一套想法。总结一下,他的策略,就是四个字:安抚、怀柔。事实证明,这四个字,对于稳定陇西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若要实行安抚、怀柔的政策,首先,一个重中之重,便是如何处置归顺的薛氏旧部,以及西秦的降兵、降将。这是一个首先要解决,也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处置西秦降兵旧部,自然摆在了李世民面前。

在平定西秦的过程中,唐军收降、俘获了大量的西秦部众、兵将。尤其是,薛仁杲献城投降,唐军进驻折墌城后,总共俘虏了一万余西秦精兵。面对上万的西秦战俘,怎么处理,是一件大事,处置得不好,很有可能会引发军事哗变。甚至,会让好不容易到手的陇西,重新陷入战火。

众所周知,薛举、薛仁杲父子的暴虐好杀,一向是出了名的。前文有所介绍,薛氏父子外出征战,但凡打下了一城一地,血腥的屠杀是经常发生的。正是由于薛氏父子的残暴不仁,才逐渐使得西秦政权内部,分崩离析。乃至后来,李世民大举围城,西秦军队中不断有人投降唐军,致使薛仁杲沦为孤家寡人,只能开城投降。

作为薛氏父子的劲敌,李世民亲眼见证了西秦的败亡,见证了薛氏政权如何从不可一世走向没落。因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李世民自然不会重蹈覆辙。在处理西秦降卒、战俘的问题上,李世民的做法,还是相当明智的,展现了一个胜利者宽容的胸襟,以及李唐王朝的大国气度:

世民所得降卒,悉使仁果兄弟及宗罗睺、翟长孙等将之,与之射猎,无所疑间。贼畏威衔恩,皆愿效死。(《资治通鉴》)

薛仁杲献城投降后,所有的西秦部众,几乎都放弃了抵抗,归顺了唐军。因此,李世民一口气收降了数万西秦士卒。对待这么多的战俘,李世民还是非常宽容、大度的。他并没有对这些放下武器的战俘,挥起屠刀;也没有将他们关进战俘营,撤销军队编制,而是采取安抚的策略。

所谓安抚,也就是不计前嫌。李世民保留了西秦余部的编制,将其编入唐军序列。同时,对于投降的西秦降将,包括薛仁杲兄弟、大将宗罗睺、翟长孙等人,仍然委以重任,让他们继续统领原来各自的所部兵马。而且,为了表示宽宏大量,李世民和这些西秦降将,经常一起外出打猎,亲密无间,根本不把他们当作阶下囚。

李世民的心胸宽广、宽容大度,终于感动了西秦的众多降将。他们觉得,这位大唐的秦王,不仅打仗厉害,用兵如神,而且气度不凡,与薛举、薛仁杲父子的偏狭暴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样一来,所有的薛氏部将,都心甘情愿地归顺大唐,自愿在李世民麾下拼死效力。因此,李世民处理西秦旧部,所奉行的安抚之策,对于稳定军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为安定陇西局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积极安抚西秦的降兵、降将,关于稳定陇西局面,李世民还做了一项重要的举措,那就是礼贤下士,凸显对于人才的重视与尊重。平定西秦不久,李世民便以秦王之尊,亲自登门拜访了一位著名名士。

这位著名名士,正是先前薛举手下的黄门侍郎——褚亮。关于褚亮此人,前文提到过。这是隋末唐初一位著名的儒家知识分子,以才高八斗,博闻强识而闻名于世,曾在薛举手下担任黄门侍郎之职。

扶风一战后,褚亮试图劝说薛举,认清形势,举陇西之地,归附李渊。可是,由于薛举目光短浅,执迷不悟,再加上郝瑗的挑唆、鼓动。最终,薛举没有接受褚亮的建议,而是选择割据一方,继续与李唐对抗。

由此可见,褚亮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清楚地认识到,唐朝虽然是一个新生的政权,但是,李家父子的胆识、魄力,以及智慧,都是其他草莽群雄,所不能比拟的。故而,褚亮断定,唐王朝肩负着统一天下,终结乱世的历史使命,将是未来的天下之主。应该说,褚亮的这个风险投资,赌注下对了。

唐王朝如果要彻底收复陇西的人心,稳定陇西的局势,不仅要安抚薛氏旧部的军心,同时,也要得到当地知识分子阶层的支持。而褚亮此人,正是一定要争取的对象。所以,李世民下定决心,要拿出三顾茅庐的诚意。

其实,李世民早就听闻了褚亮的大名,对他也是仰慕已久。打败薛仁杲,拿下陇西之后,李世民亲自上门,前去拜访褚亮。见到褚亮,李世民没有一点端着大唐三军统帅的架子,表现得非常谦逊有礼,对褚亮客客气气地说了一席话:

寡人受命而来,嘉于得贤。公久事无道君,得无劳乎?(《新唐书·褚亮传》)

这一番话的分量非常重,很明显,李世民这是在给褚亮“戴高帽”。在李世民看来,此次自己扫平薛氏,收复陇西,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军事上的胜利,而是得到了褚亮这个人才。并且,李世民还说道,褚亮拥有满腔的抱负与才华,却委身于薛氏父子那样的无道暴君,肯定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果然,李世民一番煽情,让褚亮感动得不知所以,觉得自己终于遇到了知音。况且,褚亮本身就有归顺李唐之心,加上他对秦王李世民早有耳闻,文韬武略,龙凤之姿。听完李世民这样的恭维、吹捧之后,褚亮立刻“扑通”跪了下来,不停地磕头谢恩,也对李世民进行一番“商业互吹”,说:

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新唐书·褚亮传》)

褚亮说完后,李世民大喜过望,当即赏赐了他四匹马、布帛二百段,任命其为秦王府文学。从此,褚亮便投归到了李世民的麾下,在秦王李世民的王府中效力。后来,褚亮更是成为了著名的“秦府十八学士”之一,秦王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李世民每次外出征战,褚亮都在军中,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后,对褚亮更是委以重任。贞观中期,褚亮累迁升至散骑常侍,进爵为阳翟县侯,不久致仕归家。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褚亮病逝,享年八十八岁。在褚亮去世后,唐太宗追赠他为太常卿,谥号“康”,并且,允许他陪葬昭陵。

当然,褚亮归唐,对于李世民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收获。除此以外,李世民还有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褚亮的儿子——褚遂良。

褚遂良是褚亮之子,博涉文史,工于书法。隋朝大业末年,褚遂良与父亲褚亮一起,为薛举效力,担任通事舍人。此次,褚亮归附唐朝,褚遂良也一同入仕李唐,被李世民任命为秦王府铠曹参军,父子二人,一同供职于李世民的秦王府。

自从褚亮、褚遂良父子入仕唐王朝之后,李世民便将这对父子,视为左膀右臂。比如,褚遂良归唐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等要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临终托孤,安排褚遂良与长孙无忌等人一起,位列顾命大臣之一。因此,褚遂良后来成为了历经唐太宗、唐高宗两朝的著名宰相,唐朝初年的杰出政治家、书法家。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远征高句丽。当时,因为褚亮年事已高,无法随军出征。所以,褚亮便留在了长安,褚遂良则跟随太宗东征。在进军途中,唐太宗给留在京中的褚亮,颁下了一道手诏,以示关怀:

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新唐书·褚亮传》)

总之,李世民平定西秦之后,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安抚、怀柔的稳妥政策。通过稳定薛氏旧部、笼络文人阶层的措施,在短时间内,迅速稳定了战后陇西的政治局势。因为李世民的努力,唐王朝彻底控制了整个陇西地区,取得了政治、军事的双重胜利,获得了唐初统一战争中第一场伟大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平定西秦,是唐王朝建立之后,这个新生王朝,所进行的第一场重要的统一战役。在这场重要的统一战役中,不仅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后的第一次亮相,在唐初统一战争中的第一次崭露头角。由于这场战争的胜利,也让李世民的名字,震动了整个华夏大地;这位二十岁的年轻统帅,瞬间成为了天下群雄关注的焦点。

而且,同样是这场平定西秦的战争,也让李世民的一匹战马,名垂青史。这匹名垂青史的战马,正是唐太宗著名的“昭陵六骏”之一,——“白蹄乌”。这匹“白蹄乌”,恰好是李世民在平定西秦战争中的坐骑。

世人皆知,李世民半生戎马,十六岁从军,十八岁跟随父亲李渊,晋阳起兵,二十岁成为唐军主帅,率领大军,一举荡平薛氏。可以说,李世民的前半生,都是在马背上度过。因此,李世民不仅武艺超群,而且对于战马有着不解之缘。

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开始营建昭陵。在唐太宗昭陵前,树立着六匹骏马的石雕。这六匹骏马,都是李世民曾经的坐骑,分别在平定天下的不同时期,跟随李世民,为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骏”,而“白蹄乌”便是其中之一,是李世民在荡平薛氏战争中的坐骑。

为什么这匹战马名为“白蹄乌”?李世民曾经为自己的“昭陵六骏”,撰写过一篇文章《六马图赞》。在这篇文章中,李世民详细介绍了这六匹骏马,包括体格样貌、在哪场战争中所骑,以及各自都立下了怎样的赫赫战功。其中,李世民在《六马图赞》一文中,详细描述了白蹄乌的样貌:

纯黑色,四蹄俱白,平薛仁杲时所乘。

之所以称为“白蹄乌”,是因为这匹战马,身乌黑,只有四只马蹄是雪白色的,这倒是与西楚霸王项羽的“踏雪乌骓”,颇为相似。而且,从“昭陵六骏”的石雕,能够看出,白蹄乌骨骼强健,四蹄奔腾,呈现出疾驰纵跃之状,一看就是一匹久经沙场的良驹。所以,“昭陵六骏”,白蹄乌是其中之一。

通过前文的介绍,平定西秦的总体战役中,最关键的一场决定性胜利,当然是第二次“浅水原之战”。在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亲率唐军骑兵,大破西秦主力,彻底扭转了战场形势,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

当时,李世民正是骑着这匹“白蹄乌”,率领数十名骑兵,杀入敌阵,击溃了宗罗睺主力;然后,又是骑着“白蹄乌”,在黄土高原上追击西秦残部,兵临折墌城,一举拔掉了薛氏政权的根基。所以,这匹白蹄乌,在平定西秦的过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李世民在《六马图赞》一文中,这样称赞白蹄乌:

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的确,平定西秦,是李唐王朝崛起于东方的关键一战。如果没能打败西秦,没能剿灭薛氏父子,也许,唐王朝就不会成为后来那样的一个伟大帝国。譬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自己的一组诗作的其中一首——《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描述了这场李唐建国第一战:

泾水黄,陇野茫。负太白,腾天狼。

有鸟鸷立,羽翼张。钩喙决前,钜趯傍。

怒飞饥啸,翾不可当。老雄死,子复良。

巢岐饮渭,肆翱翔。顿地紘,提天纲。

列缺掉帜,招摇耀鋩。鬼神来助,梦嘉祥。

脑涂原野,魄飞扬。星辰复,恢一方。

到目前为止,无论从军事,还是政治方面,此时的唐王朝,已经完控制了陇西地区。现在,仅剩最后一件不得不办的事情,那就是如何处置唐朝的头号战犯薛仁杲,以及亲信爪牙。

起初,关于如何处置薛仁杲,及其心腹爪牙,唐高祖李渊是夹杂着个人情绪,差点因为意气用事,酿成大错。李渊对薛举、薛仁杲父子,并无好感,不仅没有好感,甚至可以说是恨之入骨。

自从武德元年(618年)七月,李唐和西秦正式开战以来,薛氏父子不知残杀了多少唐军将士,无数唐军将士,尽丧薛氏之手。特别是,第一次“浅水原之战”,三万唐军军覆没。战后,薛举更是丧心病狂,用阵亡唐军将士的尸骨与头颅,垒成了一座“京观”。至于薛仁杲,就更不用说了。

薛举死后,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九月,这段期间,薛仁杲率领西秦军队,对唐王朝的西北防线,进行了疯狂的扫荡、攻击。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又有无数的唐军将士,折损在了薛仁杲手中。

比如,镇守泾州的唐朝骠骑将军刘感,便是被薛仁杲残忍地杀害。因此,薛氏父子的手上,沾满了唐军将士的鲜血,与唐王朝有着血海深仇。面对这样的国耻大恨,唐高祖无论如何都无法释怀。平定西秦后,唐高祖李渊专门派遣特使,前往陇西军中,向李世民传达自己的诏命:

薛举父子多杀我士卒,必尽诛其党以谢冤魂。(《资治通鉴》)

李渊的意思是,薛氏父子杀害了无数唐军士卒,血债累累,不杀不足以告慰阵亡将士。因此,唐高祖李渊命令李世民,立即诛杀元凶薛仁杲,及其余党成员,以祭奠唐军将士的亡灵。

父亲李渊的这道诏命,无疑给李世民出了个难题。杀一个薛仁杲,倒不是什么难事,薛仁杲生性残暴,且心胸狭隘,在陇西素来不得人心。杀掉薛仁杲,不会引起西秦旧部太大的波动。可是,薛仁杲爪牙甚多,一旦杀了他们,必将会造成西秦降兵、降将中的不安,甚至会酿成兵变,摊上大麻烦。

要知道,李世民费尽千辛万苦,才打败了薛仁杲,平定西秦,又好不容易推行安抚、怀柔之策,稳定住了陇西的局势。现在,这一刀如果真的砍了下去,所有的辛苦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很显然,李渊在这个时候,有些意气用事的成分。

不过,关键时刻,有人及时阻止了李渊的意气用事,谁呢?李密。前文提到过,武德元年(618年)十月,李密在洛阳北邙山之战,被王世充所部重创,十万瓦岗军几乎军覆没。无奈之下,李密只得率领两万残兵,西入关中,投奔李唐。

李密率部投唐,唐高祖李渊非常重视,不断派遣使者,前去慰劳。后来,李密进入长安后,李渊表面看上去,对他还是不错的,礼遇有加,任命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所以,李密这个时候是唐朝的臣子,对于唐高祖要杀尽薛仁杲及其爪牙的决定,李密及时向高祖进谏道:

薛举虐杀无辜,此其所以亡也,陛下何怨焉!怀服之民,不可不抚!(《资治通鉴》)

听完李密的谏言,唐高祖觉得很有道理。此时的李渊,也恢复了应有的理智,保持了一个政治家的冷静。于是,唐高祖李渊再次下令,让李世民处决掉主要的元凶战犯,其余的人部赦免,不牵连一人。就这样,在李家父子的通力协作下,唐王朝终于完成了平定西秦后的收尾工作。

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秦王李世民率领唐军,凯旋班师,返回长安,献捷于太庙。不久,薛仁杲以及手下主要将帅数十人,被部斩于闹市。至此,薛氏政权正式谢幕。

之后,唐高祖李渊开始论功行赏,大飨将士,对平定西秦的有功之臣,进行慰劳封赏。由于刘文静、殷开山二人,此次跟随李世民平定西秦,立有战功,故而功过相抵。没过几天,刘文静被拜为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殷开山恢复爵位。并且,唐军班师回京后,一次,李渊召见群臣,以薛氏覆亡为例,说了这样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诸公共相翊戴以成帝业,若天下承平,可共保富贵。使王世充得志,公等岂有种乎!如薛仁果君臣,岂可不以为前鉴也!(《资治通鉴》)

其实,此次平定西秦,收复陇西的首功,自然非秦王李世民莫属。李世民是唐军的最高军事统帅,西线一战,如果不是李世民部署得当,坚持疲敌之计,消耗敌军锐气,浅水原之战,也不会一举击破西秦大军主力;同样,如果不是李世民在大破西秦主力后,果断出击,兵临折墌城下,也不会最终瓦解了西秦军队的斗志,迫使薛仁杲献城投降。

而且,在平定西秦,取得军事上的辉煌战绩后,李世民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相反,李世民则是积极采取安抚、怀柔的政治策略,迅速稳定了战后陇西的局势,使得陇西地区完臣服于大唐。所以,无论从军事上,还是从政治上,李世民都是此次平定西秦战争中,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名副其实的首功。

因而,唐高祖李渊论功行赏,首先要封赏的,当然是自己这个浴血奋战,功勋卓越的二郎。李世民凯旋回京不久,父亲李渊的封赏,随之而来。这一次,唐高祖授予了李世民一连串的军政要职。

由于平定陇西的赫赫军功,唐高祖李渊加拜李世民为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镇守长春宫,同时,“关东兵马并受节度”。也就是说,唐王朝在关东地区的一切兵马调度,部归于秦王李世民一人节制。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唐朝建立之时,李世民的政治身份是秦王、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直至武德元年(618年)七月,李世民第一次率领四万唐军,出征抗击薛举时,又被加授为雍州牧。

那个时候的李世民,虽然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那时,李世民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不到二十岁的少年英雄,只是一个初生乳虎而已。所以,李世民当时仅仅是初露锋芒,在天下群雄眼中,还不像后来那样威名赫赫。因此,在大唐朝廷之中,李世民的地位,还并没有特别突出。

然而,此次西线大捷,却让李世民奇迹般地异军突起。这位二十岁的秦王,用平定薛氏,收复陇西的战绩,用实打实的军功,向父亲、大唐子民,以及天下群雄,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所有人都明白,从此之后,有了李世民这样一位不世出的“军神战魂”,李唐王朝一统天下的步伐,将势不可挡!

同样,这次平定西秦的大获胜,也让李世民在大唐朝廷的地位,变得举足轻重。通过西线大捷,李世民逐渐走到了唐王朝政治、军事的前台,开始一步步执掌大唐军权,成为大唐王朝名副其实的军事领袖。

更重要的一点,平定西秦薛氏,是李世民在唐初统一战争期间,亲自指挥的第一场重要战役。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也让李世民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威望,积攒了雄厚的政治、军事实力。有了这样雄厚的政治、军事资本,李世民以及整个秦王集团,才敢于在武德后期,挑战太子集团,与大哥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

伴随着李世民的凯旋回京、薛仁杲的被杀,唐王朝历时半年平定西秦的军事行动,终于圆满收官。平定西秦,消灭薛氏,正式揭开了大唐王朝统一天下的序幕,李唐进军中原,定鼎天下之势,已经基本奠定。

在消灭西秦政权不久之后,唐王朝马不停蹄,继续加紧了对西北地区的用兵。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唐朝出兵消灭了河西李轨政权。至此,李唐王朝正式实现了对西北地区的统一。

从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到武德二年(619年)五月,新生的李唐王朝,连续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先后消灭了西北地区的两大割据政权——西秦薛氏政权、河西李轨政权。自此,陇西、河西两大战略要地,并入李唐版图。历经千难万险,唐王朝终于统一了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实现统一,对于李唐王朝而言,意义重大。

其一,通过消灭西秦、凉国,李唐王朝成功解除了来自西北方向的军事威胁,为唐王朝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大后方。从此,唐朝再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向东扩张,与中原的王世充、窦建德两大强敌,一争高下。

其二,统一西北,使得唐王朝的疆域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展,也让唐王朝的国家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此时的唐朝,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武德元年(618年)五月的新生政权。如今,李唐王朝坐拥关中、河东、陇西、河西、巴蜀五地,天下已得其四,国力日渐强盛。所以,大唐现在今非昔比,拥有了足够争夺天下的实力与资本。

当初,为了统一天下,唐高祖李渊制定了巩固关中、东征中原、再平江南的战略计划。首先,唐朝必须要稳定关中地区的安,消灭盘踞在西北的割据势力,从而保卫长安,解除它们对关中的军事威胁。

现在,经过将近一年的血战,唐朝终于统一西北,消灭了西秦、凉国两大割据政权,成功地将陇西、河西两地,与关中、河东连成一片。就这样,李唐王朝顺利实现了巩固关中战略的关键一步。

实现对西北地区的统一,使得唐王朝获得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扫除了来自西北方向的后顾之忧。接下来,李唐王朝就要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军事行动,实施巩固关中的下一步,也是最后一步的战略计划。这一步的战略计划,那就是力对付山西刘武周,稳定太原的军事形势,彻底消灭威胁长安的割据势力。

可是,还没等唐王朝正式与山西刘武周开战,开启下一阶段的军事行动,唐朝国内却发生了一件大事。什么大事呢?原来,刚刚归附李唐还不到一年的李密,突然叛唐出走,意欲脱离唐朝,东山再起。

那么,李密为什么会突然叛唐,这其中又隐含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内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身为大唐皇帝的唐高祖李渊,又会如何应对?李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最后的人生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作为昔日一呼百应的英雄盟主,李密最终为什么会在小阴沟里翻了船,落得个身败名裂,不得好死的悲惨结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时空小说相关阅读More+

诗酒浮生随想录

诗酒寄浮生

最强系统仙帝

雨后余声

明撩!暗诱!偏执大佬每天求亲亲

宁清许

LOL:老东西,爆金币吧!

打上月球

虐文女主进入逃生游戏后

小酒不秃头

群星:星海霸主

一夕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