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之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东京城外,天命水浒,一剑之刃,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晁盖进入开封城,标志着梁山势力发展到了新阶段。
从地方军阀,开始向封建王朝转化。
这时候处理问题的方式跟以前要有所不同。比如,处理郑居中这种人。
如果还是地方军阀时期,晁盖对付这种投机份子的手段要严酷的多。
但现在要建立封建王朝,就得“留一线”了。
如果郑居中这次投诚,结果下场凄惨。那下次再碰上这事,原本的懦弱文人,可能也要鱼死网破。
政治上一定要有退出机制,有人不想玩了,得让他相信自己能安稳退场,让他解甲归田、安然归隐。
如果他觉得自己一旦让步就会被清算,身死族灭,那他肯定会选择权力还在的时候拼一把,反正结局不会再坏了。
后世高丽棒子就是不给青瓦台一点后退的余地,下台就进监狱。尹桑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不但舔美,还舔日,妄想自己下台的时候干爹和干哥能拉自己一把,我看他是在想屁吃。
老毛子同样是不给失败者一点退出的余地,下台便身败名裂,退缩就坠机身亡。这种机制下的人,往往就很极端。
丑国以前还给失败者一点体面,现在也不讲体面了,就是要把你往死里整。建国作为商人的软弱性同样暴露无遗,咋咋呼呼,只剩口嗨,他的支持者都是一群无胆匪类,远不如小日子沉默寡言的突然一枪打破平静,那才叫狠人。
总而言之,从进入开封城开始,晁盖就要考虑将来宋庭大批官员的去留问题了,可以杀,可以关,可以用,但最重要的还是可以退!
这次郑居中在赌,他后背的一群跟随者同样在观望。
他后背的主要势力便是开封的坐地虎郑家和王家。
郑家发迹于宋初的太尉郑戬,当下家主郑绅是太子少师知开封府仪同三司,女儿显肃皇后郑氏刚被封后,但因为儿子赵柽早夭,基本失去了未来。
王家发迹于五代,荣国公王永,魏国公王挚,汉国公王凖,一直到郇国公王珪娶郑戬之女,从此郑、王两家联姻,结成同盟。
王珪在担任宰相的十六年中,与蔡京、蔡确兄弟结下了仇怨。王珪下台后,蔡京疯狂报复打压王家,王珪的长女嫁给了李恪非,蔡京就把李恪非一家赶出了京城。王珪的三女嫁给了郑居中,蔡京就以郑居中是外戚为由闲置。
直到年,郑氏被封为皇后,蔡京才不得不消停下来。
郑居中是郑绅的亲侄子,是当今皇后的堂兄,是王珪的女婿。也就成了郑、王两家的纽带和代言人。可以能是郑、王两家在开封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尾大不掉,所以才没跟随徽宗西迁。甚至不惜冒险献城,以求两家富贵。
品德可耻,但行为可嘉。否则谁还这么积极的开城投降呢
只是可惜了张所、李纲这两个愣头青,一脸蒙蔽的被关进监牢,现在都没反过味儿来。
晁盖在一众文臣武将、精锐兵马拥护下,进行了一场浩大的入城仪式,京城十几万百姓涌上街头围观,瞻仰晁盖的英姿,观看梁山兵马的雄壮,在听到晁盖许诺免除京城百姓两年一切赋税之后,更是爆发了冲天的欢呼声。
一场入城仪式,让晁盖又增加了十万天命值。
入城仪式结束,晁盖让吴用等人搬进蔡京的太师府作为丞相府办公驻地。
“献城者有赏,顽抗者当杀,捣乱者劳改,欢迎者安抚,贫困者救济”
晁盖给吴用说了五点要求,然后就任由他去处置,就当做是吴用成立丞相府的一大考验吧。这次打草惊蛇,从西迁队伍中获得骡马两万余,钱财600万贯,一并交给吴用调度。
“遵命!”
吴用斗志满满的准备大干一场。独龙岗太小,登州太偏,只有像东京汴梁城这样的天下中心才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啊!
之后,晁盖站在开封皇宫之前踌躇了一会儿,转身离开。
“回城外军营。”
晁盖调转马头便走。
“啊天王,为何不去皇宫安歇啊”
扈三娘诧异道。
刘慧娘在身后若有所思,鲁达、刘唐这样的武将不以为意,花荣、张清对望一眼,似乎明白了什么。
“我未称帝,住什么皇宫,走吧,回军营,再去城外视察一下开封周边受灾情况。”
晁盖来时辉煌,去时匆匆。
他注重实干,不在乎什么虚名,但也不想留下什么恶名,如果自己真的入住皇宫,恐怕用不了多久,自己“夜宿皇宫,夜夜新郎,上到六十岁老妇,下到十四岁少女,皆不放过”的传言就要满天飞了。
不要高看京城闲人的无聊程度啊。
而且,晁盖确实很担心城外的情况。
大水淹开封,周边数县颗粒无收,又耽误了补种的农时,可以想见,明年秋收之前,京畿道的上百万百姓都将陷入饥荒之中。
尤其是看到一群群灾民衣衫单薄,面黄肌瘦的拥簇在城外残喘求生,晁盖更没有心思去住什么皇宫了。
“设粥棚,救济百姓!”
晁盖从备用的5万天命值中再拿出0万点,兑换了20万石粗粮,先开粥棚再谈其他。
以工代赈,也得让大家吃两顿饱饭之后再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