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里的咸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63章:开端,回档之1995,泡沫里的咸鱼,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苏杭想着钟长林在幕后的操作,与校长和几位老师招呼过,转向自家班主任:“孟老师,我可以先看看吗?”
孟文康把报纸递给自己的得意学生,还帮他拉了张椅子:“坐吧,得好好审审了,这个暑假,前前后后地一大群人跑来打听你,我连假期都没能过好。”
苏杭还没反应,同办公室另外名叫秦雨虹的女老师就好奇问道:“老孟,都谁打听苏杭啊?”
“多了,来头还都不小,”孟文康看了眼注意力已经转向报纸的少年,又转向对面桌边某个老人:“校长,您也没消停吧?”
俞仲怀表情有些古怪:“前几天倒是接到一个电话。”
俞仲怀这么一说,却没有继续,又拿起手边一本杂志翻开。
校长如此,大家即使好奇,也没有追问,只是同样讨过自家校长带来的一叠报纸杂志,纷纷翻看。
另外一边。
坐在自家班主任桌旁的苏杭已经飞快把《青年日报》上的文章看完。
感觉……
好像都是自己说的,但那天下午讨论的重点,却没几个。
只说文章开篇,大致是介绍苏杭如何开始自己的写作历程。
苏杭当时很坦诚,写文投稿,只是为了补贴家用。当然,从小爱看书,对写作也感兴趣,这些是肯定的。
然而,到了文章里,苏杭的‘坦诚’是没有的,只有苏杭从小爱看书,喜欢写作,并且如何坚持不懈,如何笔耕不辍,如何在这个暑假下定了决心投稿。
然后,一鸣惊人。
同时不忘提起苏杭出色的学习成绩,以及对书法的爱好。
卓越少年的形象,可谓跃然纸上。
当然,其中基本以‘参商’代称,算是按照当初的约定,并没有提起自己的真名,也只说他是商都下辖河元市的一名高中生。
问题是,苏杭从中看到的,却是一种故意吊人胃口的遮遮掩掩。
苏杭就觉得吧,如果需要,自己的真名啊学校啊住址啊,将来肯定都会被捅出来。
某人已经没节操了。
再然后,就是这个暑假。
只是即将过去的8月份,笔名‘参商’的少年,就有多达9篇文章登录各种报刊杂志。
可以想见,其中特意大篇幅提及了《青旭》上的《林清和许白》,并声称这篇欧·亨利风格的青春小说在广大读者群体中引发了广泛的热议,数以百计读者因此给‘参商’写信,甚至还让《青旭》的销量在一月时间里翻了一倍。
好吧。
关于书信,过百是肯定的,用‘数以百计’,也不算太夸张。
至于销量。
苏杭其实也知道,因为《林清和许白》,《青旭》的销量,从上月的6000增加到本月的1万,确实接近一倍。
人家也没说谎。
然而,又总觉得哪里不对?
紧接着,就是苏杭正式在《青旭》开通专栏的消息,并且提前预告,即将发行的9月刊,将有两篇‘参商’的最新小说同时登录《青旭》。
另外还附带某个少年作家的个人访谈,讨论参商个人创作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不为人知……
写作过程中,咱有个小秘书从旁协助,算吗?
不对。
是大秘书。
个子挺高的。
至于其他的‘不为人知’,重生这种事,还是不要告诉你们了。
再接着,文章的最后,显然是为了吸引眼球,详细列举了苏杭8月份发表文章的一系列报纸杂志和相应的小说名称。
长长的一串,如同某种徽章,让人印象深刻。
另外,当然还有配图。
这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显然是《林清和许白》手稿的局部拍摄,配备文字也很有意思:你相信这是参商的手写文字吗?
不得不说,心机满满。
因为乍一看图片,读者很难相信有人能手写出那么漂亮的字体,因此,如果文字是肯定式,绝对会引来怀疑。
现在,人家用反问。
你信不信?
于是就给人一种潜在的心理暗示:这就是参商手写的,就算你看了不信,事实也是如此。
总之,作为一个局内人,苏杭看完了这篇报道,很精准地抓住了文章要推介的两个重点:‘参商’,‘青旭’。
其他都是陪衬。
至于苏杭之前接受的采访,稍微想想,前世短暂混迹影视城,倒是听过一些明星抱怨接受采访遭遇类似情况,明明说了很多,但人家报道出来,内容也都是你说的,可具体表述,却完不是想像中该有的样子。
甚至通过话术颠倒黑白的都有。
是套路!
这么想着,苏杭还注意到,文章最后的署名,并不是刘域,而是那位实习记者,季灵灵。
于是更加了然。
想来某人也是要脸。
既然想写的东西写不出来,只能是这种抓人眼球的变相广告软文,那就不署名了。
就是不知道刘域还会不会如前几天说的赶来河元。
梳理完这些,终于放下报纸。
苏杭见周围几人都瞬间看向自己,直接做举手投降装:“各位师长,不用审,我招了。不过,能帮我保密吗,我还想安安静静地在学校学习?”
大家都笑起来。
俞仲怀放下手中一本《经年》,先开了口:“你这些文章都不错,特别是这篇《花季如此这般》,该是让大家读一读,学习学习。”
苏杭道:“随便读啊,别说是我写的就行。”
孟文康拿回苏杭放在桌边的报纸,弹了弹:“河元市的高中生,年级第一,还会书法,除了你,还有谁,你不会以为大家猜不到吧?”
语气虽是调侃,孟文康心里,却只有骄傲。
咱老孟幸运啊。
竟然能碰到这么一个宝贝学生。
苏杭道:“孟老师,我的意思是,猜到了就猜到,心知肚明就行,猜不到的话,也没必要大肆宣扬。”
“行,就按你说的,”开口的是俞仲怀,却是又问:“苏杭,报纸上这篇文章,我觉得,只是个开始吧?”
“校长英明。”
俞仲怀笑着瞪了某人一眼:“年纪轻轻不学好,拍什么马屁?”
苏杭假装没听到,接着道:“其实,不只是这9篇,我前段时间与《青旭》背后的博艺出版社签了合约,打算把暑假期间写的小说结集出版,眼下……只是一次预热宣传。”
俞仲怀不由坐直了身体:“呵,你小子,都要出书了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