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八章 深耕细作,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键盘战斗家,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每项研发成功的项目,工厂根据市场前景,以钱银买断的方式,而且会提升工匠的等级。”
万三,小九,王本,李二四人脸上充满了忧虑。
万三已经打定主意,回头要辞去研发司的职务,不再负责研发司。
王本则顾虑成本问题。
虽然小王爷要支持研发司,可他作为焦炭炼制厂的大匠头,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技术人员。
眼光更高,对利弊也有清楚的认知。
真正的要求,是既要出成果,又要保证利润,真的不顾市场,不顾利润,导致研发司负债累累,那也是不行的。
工厂的运作,本身就离不开利润。
小九想着最近收到的申请,有哪些是比较靠谱的,李二想到的是自己的一些技术思路。
“咚咚咚。”
会场外,钟声响起,每半个时辰会敲响一次。
“休会一刻钟。”
朱高炽没有耽误,直接宣布休会。
在工厂的中央,修建了钟楼,敲响的声音,能传遍整个工厂,计时器则采用的宋朝水运仪象台。
著名科技史专家英国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了欧洲钟表与中国宋代水运仪象台后。
曾在他的《中国天文钟》一文中断言。
“中国天文钟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欧洲最早出现机械钟是十四世。
水运仪象台以漏刻水力驱动的,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
整座仪器高约十二米,宽约七米,是一座上狭下广、呈正方台形的木结构建筑。
其中浑仪等为铜制。
台共分三隔。
上层是一个露天的平台,设有浑仪一座,用龙柱支持,下面有水槽以定水平。
浑仪上面覆盖有遮蔽日晒雨淋的木板屋顶,为了便于观测,屋顶可以随意开闭,构思比较巧妙。
露台到仪象台的台基有七米多高。
中层是一间没有窗户的“密室”,里面放置浑象。
天球的一半隐没在“地平”之下,另一半露在“地平”的上面,靠机轮带动齿轮旋转,一昼夜转动一圈。
下层包括报时装置和台的动力机构等。
设有向南打开的大门,门里装置有五层木阁,木阁后面是机械传动系统。
指针每到一刻,它们都有跳跃的动作,内部并有击铙的响声。
指针在下层是圆环状的分划为一百等分,每等分就是古时的一刻钟。
水运仪象台是十一世纪末我国杰出的天文仪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
不只是国内,国际上也对水运仪象台的设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
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机械原理,齿轮传动原理,杠杆原理等等,是机械的集大成者。
朱高炽去排了下水,小九早就等着他,拿着本子问着他还没搞明白的问题。
也就只有小九能这样了。
以前还有他的师傅打骂教导,逼得他懂得些人情世故,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等到了中华重工,在朱高炽的放纵下。
人情世故,那是什么东西?
小九丢之脑后,满脑子只有技术,乐在其中。
对这种人,朱高炽只能退步。
古代没有轻视工匠,百姓称呼为大师傅,能力卓越的工匠,哪怕是贵人也会当做宝贝。
各种技术的进步,都是工匠发明出来的。
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是不可能有丰富的发明的。
“那个钟楼要改进下,以前靠人工抬水,效率低下不方便,如今有了蒸汽机当做动力,可以用更小的齿轮。”
朱高炽指了指高大的钟楼。
“把刻子用可以转动的铁针代替,悬挂在四面,谁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时间。”
小九点点头。
这个技术没什么难题,贵人又需要,工匠自然会去研究,不过是稍微改动下。
不过要改成手表,那就是质的变化了。
座钟都不是难题。
大明有一人高,利用滴水原理自作的自鸣钟。
不久。
会议重新开始。
朱高炽拿起稿子,微微咳嗽两声。
文书房已经提前续了茶水,现场的人们纷纷安静下来,谁也没有在继续交谈,眼睛都看向台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