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八章 下一步(上),战国野心家,最后一个名,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墨家是讲信用的,说要选贤人为天子那就真的反对现在的分封建制制度,说要人人平等就真的尚贤平等,从未食言。
那么这非攻同盟的盟约,只要签订了,那就意味着魏韩想要对郑动手,就得考虑一下墨家的态度了。
这非攻盟约墨家肯定是不签的,但是要让魏韩以为墨家会签,虽然魏韩觉得墨家也可能不签,但却不敢去冒这个风险。
一旦墨家作出来要保郑国独立的态度,实际上就等同于化解了魏楚韩联盟,楚国也肯定会站在墨家一边反对魏韩吞郑,秦国也肯定会有动作。
然而郑国距离魏韩太近了,近的两国都城不过百里,国内厌战已经达到了顶点甚至有整座城邑叛逃的情况。
所以这一次看起来是郑国救命稻草的非攻同盟的谈判,实际上却是郑国亡国的催命符。
如果这样魏韩还不动手,适就不得不考虑魏韩到底想要干什么了。
魏韩楚会盟,和宋国新政府成立是否被承认以及墨家派何等规格的人去观礼,实际上算是一件事。
派人去观礼,期间再和楚国秘密谈判,保证宋国的中立,退让一步包括墨家都不准在宋国驻军,顺带口头上拉着楚国一起保证郑国独立,以此换楚国的支持。
因为郑国不是泗上的势力范围,而是楚国的势力范围,所以私下里口头上保郑国独立,实际上就是在拉拢和楚国的关系,使得魏楚韩关系恶化。
墨家保独,那是有理由的。
非攻,助弱,那是墨子时代的传统。
去往宋国观礼的级别越高,也就越表明墨家的态度:宋国是泗上的势力范围,如果楚国选择战略收缩继续变法,那就承认;如果不承认那就赶快打。
同样,私下里保独郑国,那也是和楚国的秘密交易,以此换取楚国对宋国新政的承认,实际上墨家会磨磨蹭蹭直到郑国被吞并都不可能签订和郑国的非攻同盟盟约。
同时,前去观礼的人必须要地位足够,表明墨家的态度:墨家要的是宋国中立,各国不得驻军、不得过境,包括墨家也会在宋国没有威胁的时候全部撤军。
是边境紧张以至于墨家常驻宋国合情合理地控制宋国好呢?还是撤回军队没有了彻底控制宋国的理由好呢?
这就是楚国要考虑的利弊了。
种种这些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墨家的特殊政体,并不是适一个人能够独断的。
到九月末,整体局势已经稳定,泗上高层得到了足够的情报和分析,确定了魏韩不可能出兵宋国,一次有十六人参加的扩大会议就在彭城召开。
除了巨子、七悟害之外,还有几名候补悟害,以及军队、工商等行业的主政人员,因为不是惯例的全体委员大会期间,巨子和七悟害行使全体委员大会的权力,这一次扩大会议除了适和七悟害之外的八人有发言权但却没有表决权。
这一次扩大会议的规模要比许多年前小得多,许多年前那一次是因为适立足不稳,需要拉更多的人支持自己,确定墨子和禽滑厘去世后的路线问题。
这一次要讨论的,就是宋国这件事之后的处理、处置、墨家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于将来局势的推论、和下一步为全面战争做准备的重点铺垫。
会议的前几天,讨论了一下围绕着宋国政变这件事暴露出的问题,得失,功罪,赏罚之类的问题。
到第三天,适便做了一下关于今后战争局势的报告。
这个报告,也是围绕着宋国展开的。
宋国对于泗上而言,是一个突出部,泗上的两翼靠后,豫东平原又紧靠着魏韩的精华地,宋国突出的肚子,是个极好的进攻桥头堡。
但是,战术要为战略服务,如果采取先平中原的政策,那么宋国这个桥头堡的意义就极为重要。
然而如果采取不先平中原内的战略,那么宋国这个桥头堡最好还是成为一个缓冲地,今后修筑城邑防线,要让开豫东平原而是向后修,拉平在两翼的战线,从而做防守反击的准备。
这和泗上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东北方向,齐国的沂蒙山长城防线被墨家吞掉,莒地作为依托,齐国的沂蒙山防线实际上是在墨家手里。
北部,因为此时极为广大的大野泽的存在,以及鲁国这个缓冲国的存在,墨家在北部修筑了许多的城邑,做好了防御的准备。
以陶丘为重心,沿着菏水一路到泗水,这是墨家一直以来的重点布防区。
加上五年前对齐一战瓦解了齐西南地区齐国的有效统治,北线的防御是很坚固的。
陶邑作为泗上北部防线的最远端,实际上仍旧在商丘的东北。
这就注定了如果要经营宋国,那么战略目的必然是沿着中原方向进攻,以宋国作为一个突出部,随时可以威胁到魏楚韩郑的中原地。
这是天下大部分人都会以为墨家会如此的战略,但却偏偏不是墨家之前就定下的战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