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高考榜上提名时
海魂081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高考榜上提名时,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海魂0817,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97年元旦之后的一天上午,源平村的大喇叭里,突然响起了范岩平激动的声音:“参加高考的同志们注意了……参加高考的同志们注意了!
下面请念到名字的同志,立即到大队部领取你们的体检通知:
周海洋、李跃进、沈艳红、郭明义、刘伟强、许科民、范建业、黄金木、程一心、王娜……”
大队部的广播里传来的消息,就像是一颗深水炸弹,让源平村的所有人都愣住了!激动了!沸腾了!
不管有没有念到名字的,所有报名参加高考的人,顿时眼睛一亮。
全都放下手里的活儿,向着大队部狂奔而去。
977年的高考,采取的是自愿报名、先填报志愿、后考文化课的模式。
高考结束后,各个高校将对考生的高考成绩以及填报的志愿进行审核。
一旦通过审核,便会通知考生们到指定的地方进行体检。
也就是说,只要接到体检通知的考生,就等于他的文化课水平已经达到了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只要体检合格而且政审合格的话,那就等于考上了大学。
正常来说,只要身体没有重大残疾,个人表现方面没有重大问题的话,在接到体检通知的这一刻,基本上就能算是一个准大学生了。
范岩平原以为,像源平村这样的小山村,能考上七个八个就已经是极限了。
但是,当他接到公社通知的时候,不仅愣住了!而且彻底傻眼了!
他顿时发现,这么多年来,自己似乎小瞧了这个村子。
……
一时间,高考结果的出炉,在整个源平村引起了热议。
有的人为拿到体检通知书的社员和知青感到高兴。
也有些人为没有收到通知书的知青们感到惋惜和担忧。
当然了,也少不了各别说风凉话的人。
但无论如何,村子里一下子有了这么多的准大学生,大伙儿的心情还是非常高兴,甚至是激动的!
要知道,过去十年间,尽管每年县里都有推荐上工农兵大学的名额,但源平大队一个都没有分到。
即便放眼整个天源公社,十年期间也就分到两个指标。
其中一个给了前天源公社革委会主任的儿子,另一个则是给了南桐大队一个生产队长的儿子。
就因为村子里出了一个工农兵大学生,南桐大队的社员们,每次说起来都是满脸的骄傲。
说话的声调,都要比其他村的人高出三个分贝不止。
现在,源平大队村子里一下子出了将近二十个准大学生,听说只要身体没问题并且能过政审的话,他们就能去城里上大学了。
这些人大学毕业后,不但不用干农活儿,而且国家还包分配。
每个月还有工资和生活补贴,想想就让村里人羡慕的流口水。
在替那些准大学生们高兴的同时,村里的社员们只要一说起这事儿,顿时都觉得自己的脸上有光了!
相比于那些单纯看热闹的人,村里有些人则是打起了这些准大学生的主意。
凡是家里有未成家适龄男女的,纷纷去找村里的媒婆,让媒婆去源平知青点给家里的孩子寻摸一个合适的对象。
要是能入了那些准大学生的法眼,倒贴钱、倒贴嫁妆都无所谓。
实在不行,那些没有拿到体检通知书的落榜生,也没关系。
大家都不傻,随着高考的恢复,这些知青的身份已经彻底不同了。
加上这些人本来就有文化基础,即便是这次没有榜上无名,下次高考可能就会考上了。
一旦自家姑爷或者是儿媳妇儿考中了,那全家都要跟着沾光。
一时间,村里的知青们再一次变的奇货可居了!
知青点顷刻间门庭若市,门槛都快被磨平了。
……
一星期之后,源平大队知青周海洋等十一人,回乡青年范建业、黄金木等八人,先后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除了周海洋每天还泡在竹器厂里,大多数领到录取通知书的知青,都没心思上工干活了。
大家都忙着收拾东西,似乎随时准备结束自己的插队生活似的。
尽管新生报到的时间大多数都在春节后,但大伙儿都想提前离开,先回家看看父母,然后再去学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