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保十争三,朱元璋的乐观
早餐羊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5章 保十争三,朱元璋的乐观,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早餐羊奶,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75章 保十争三,朱元璋的乐观
江南贡院。
金陵夫子庙学宫东侧。
秋闱和乡试不同。
乡试承办权归地方官府管辖,中枢派遣礼部进行监督。
秋闱考举人,由朝廷直辖管辖。
考试地点也由应天府书院,转移到贡院。
天下有资格参加秋闱的读书人,全都云集于此。
人群中,一个胖乎乎身影,蹦蹦跳跳寻找着什么,十分滑稽,像颗掉在地上的肉丸子,身后一小孩,满脸震惊、紧张抓着胖子衣襟,生怕在密集人流中跟丢了。
“先生,这里有多少人?”
朱棣和徐妙云抱着两个小家伙从马车下来。
“壮观吧,好好努力,争取超过先生的贵人,咱们将来也来个连续冲刺科举!报答朝廷!”
至于老头子提倡八股。
读书不再是士绅的专属。
就他现在的水平。
一定是最垫底的那个。
朱元璋好不容易平缓情绪,黑脸瞪了眼朱棣,“保十争三是最低底线,最好前三甲!”
恐怕有人还会笑话老四江郎才尽,不过尔尔。
毕竟,上回考的太好了。
说白了,那是给更多寒门子弟机会。
夫妻二人,带着两个小家伙,跟着明霞来到一辆双马牵引的宽大马车旁。
朱棣唇角抽抽。
徐妙云察觉,用臂肘悄悄碰了碰朱棣。
承平年代,社会稳定。
“什么事!”
……
可惜,改朝换代打断了这种可能。
如此,原本很多被挡在科举门外的农家子,就有了机会。
他肯定是没机会。
他还指望混账老四,让他扬眉吐气呢!
其实就类似于提倡德智美体,全面发展。
还要忙着陪雄英远行辽东。
他就不信。
就像现在的南榜、北榜。
朱棣、徐妙云笑着拜别后,带着两个小家伙离开。
蒋瓛回神,忙低头道:“禀皇爷,吐蕃西番叛乱,云南北元梁王也蠢蠢欲动……”
这难度,和姐夫在草原转战万里也差不多。
朱棣唇角微不可察抽抽,暗暗腹诽。
天下父母都一样?
哪怕当了皇帝的父母,也这般?
朱棣侧头看去,含笑问:“你怎么知道这么详细?”
“怎么?怕了?没信心了?”朱元璋板着脸。
朱棣默默听着。
皇帝、皇后宠溺抱着朱四郎的两个孩子。
万余人竞争一百多个中举名额……
朱元璋脸色不由微变,平静道:“咱知道了。”
夫妻二人循声看去……
老四的武略上,虽然更出色。
在一些尚不成熟的区域,继续推行现行科举办法。
要是‘高炽’能做个二三十年皇帝。
也根本无法和乡绅子弟竞争。
蒋胖子低头,满脸与有荣焉笑道:“看规模,此番秋闱至少一万人,甚至接近两万!”
根据朝廷统计,这几年,参加童生、乡试、秋闱的读书人中,寒门、农家人数越来越多了。
朱元璋炫耀时,见朱棣怔怔出神,脸渐渐严肃。
上马车后。
大概率,这回不会有武勋和他讨价还价了。
可大明这么多武将,吐蕃叛乱,云南北元梁王蠢蠢欲动。
“没错没错!”马秀英好气又好笑应付着,催促:“战事要紧,快回宫吧。”
“虽然科举从隋唐时期就开始,但论重视人才,给普通人出路,我敢说,以往历朝历代都没父皇重视。”
老子不行,儿子总得行吧?
“殿下。”
应该还用不着老四放下科举,披挂上阵吧?
而科举就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通过不断摸索总结,选择的一种最优竞争机制。
明霞小跑靠近,低声道:“陛下和娘娘在那边,让婢子叫殿下和王妃过去。”
大家都觉,老四考中举人应该没问题。
马秀英看徐妙云低头忍笑,再看正斗嘴的朱元璋、朱棣,腹语笑骂:‘这对活宝父子!’
“我喜欢读书,对读书人的事情,自然了解了。”徐妙云笑着回答。
八股,是一个时代局限的产物。
以往历朝历代,最鼎盛时。
朱元璋和马秀英就稀罕的不得了,抢先接过两个小家伙。
中原百姓富裕程度,始终没有实现质的突破。
老头子养士其实真的成功了。
急促声,打断朱棣的话。
在位期间,把更多精力用于‘武功’方面。
可他是他。
老四的表现,已经让武将们老实了很多。
而后来辅佐‘他’开创永乐盛世的三杨、夏原吉、乃至后来力挽狂澜,现在应该还没出生的于谦。
他就不好意思炫耀显摆了。
明朝的资本萌芽,本有一次机会。
马秀英含笑瞪眼制止朱元璋,笑道:“马上就要进考场了,快去准备吧。”
其实,洪武八年,秋闱科举人数已经超过历朝历代了。
根据朝廷接管元朝后,得到的历朝文献。
自己不行,就要求儿女要做到?
“父皇,笔给你,你去考,您考个秀才,我都佩服的五体投地。”
说话间,唇角情不自禁微扬。
为朱允炆殉国的读书人,成千上万。
“咱给你定个目标,保十争三!”
好吧,一万五千多人同时竞争,别说混账老四没信心,若是换他,他都不敢参加。
老头子以前能灵活提出南榜、北榜。
下次春闱会试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