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如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9章 公孙弘,汉朝旧事,墨如枫,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公孙弘反倒懵了,这是哪门子事啊,他喃喃问道,“不是倒数第一吗?”
小吏怕他年老,耳朵不好使,特意提高声音道,“皇上钦定你的策论为头名,您老还是整理装束随时等候召见吧!”
望着小吏离去的背影,公孙弘不禁嘿嘿地笑出声来,心里不时慨叹称妙!
刘彻不久召见了公孙弘,当公孙弘一出现在刘彻的面前,刘彻见老人仙风道骨,状貌奇伟,有名士之风,几句问答之下便再一次封公孙弘为博士。
公孙弘在长安留了下来,起初并无事可做,也无言可谏,后来在司马相如提出开拓西南夷之时,他被派去西南视察,公孙弘视察回来,力谏不需耗费国力经营西南蛮荒之地,然而刘彻没有采纳。
公孙弘屡谏不用,公孙弘干脆改变谏言风格,以后每次朝议都只提出观点,由刘彻定夺,即便不被采纳的谏言,他也不辩驳,更不会跟同僚在朝堂上争论。在刘彻看来,公孙弘是个忠厚之人。他的朝堂不能缺了汲黯这种直言不讳的臣子,也不能缺了公孙弘这样的忠厚人。
公孙弘成了老滑头,在揣摩刘彻心思的过程中获得了刘彻的赏识,两年之内,他升为左内史,成为刘彻的近臣。
公孙弘得到了好处,慢慢意会到做官的妙处,当刘彻的官对他来说很容易,只要把刘彻侍候高兴了,就能步步高升,平步青云。
公孙弘成了老滑头,乃至于经常与同僚们私下里约好了共同奏议,但是一到刘彻跟前,却把与同僚们的约定抛至于脑后,只以刘彻的喜好为准。
这让正直的大臣们十分恼火,汲黯就曾经就此事上奏刘彻,表示公孙弘为人欺诈,答应与我们共同提出建议,但经常一上朝堂就违背立场,不够忠诚。
刘彻为此专门找到了公孙弘,公孙弘却淡然地说道,“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
公孙弘的坦诚让刘彻对他很敬佩,这老头看起来对名利看得很淡,因此更加认定他是个忠厚之人。
元朔三年(前126年),公孙弘升为御史大夫,恰在此时,卫青拿下了河套地区,而主父偃谏言设置朔方郡,便于管理,公孙弘反对,他不但反对设置朔方郡,更反对开拓西南。刘彻为了让这个老臣改变主意,特意让臣子将事情的有利面诘难公孙弘,公孙弘找不到理由,只能赶紧放弃原则,道歉了事。他心里清楚得很,再跟皇上执拗下去,恐怕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不久之后,公孙弘的麻烦又来了,汲黯见不得公孙弘的矫情,又上奏批公孙弘贵为三公,俸禄不少,却盖布被,明显是个欺诈之人。刘彻只得又把公孙弘请了来,问这是怎么回事。
公孙弘毕竟在官场混了好些年,知道这种事情有口难辩,还不如直夸汲黯的清廉,正直。
此举果然有了奇效,刘彻认为公孙弘谦恭有礼,宽宏大量,因此越发敬重。
元朔五年(前124年),公孙弘76岁,走到了人臣的顶点,他成了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也是从他开始的。
公孙弘以宽厚大量示人,他每餐简朴,俸禄都用于供养门客,博取好名声,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公孙弘在打击得罪过他的人时,他从来都不手软,有不少人倒在了他的打击报复下,这其中就包括儒学大师董仲舒,颇有计谋的主父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