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声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6章:准备征伐倭国(中),天地任我行之二,窗外雨声响,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上回讲到明朝曾经有过针对“捣巢日本”的完备的作战计划,但因种种原因而被迫搁浅,反受其咎了。
同时,他吸取张文熙被弹劾的经验。许孚远在奏疏中还着重辩驳了时论所担忧的军费和航海风险问题,并指出不应该以元朝征倭败绩旧事托为借口(其对元朝征日的问题分析在今天仍然有些借鉴价值)。
许孚远的奏疏在呈报朝廷后,其方略中的“用间”、“备御”两项当即被采纳,而“征剿”则因为时机不到而被暂时搁置。但总的说,《请计处倭酋疏》的提出,可视为明廷东征日本战略的成熟计划,可付诸实践。
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为东征构想的最终结果还是胎死腹中,毕竟谁也没有想到,这股“东风”会因为朝鲜战场上南原失陷的惨败而被最终搁置。当然了,明朝援朝抗日前后打了七年,消耗巨大啊!
万历二十五年(西元1597年),在朝鲜战场上,明朝将领杨元所部三千兵马拒守的南原城遭到近六万日军围攻。第二年,南原城失陷。南原之败“亡官军二千七百,马三千四百”,这是明军援朝少有的惨败!
但是,明廷高层并未因此而畏惧。相反,明廷一边调军入朝鲜再战,一方面重新拿出了尘封已久的“征剿日本”之策,打算来个“围魏救赵”,毕竟在朝鲜战场上与日本鬼子消耗了那么久,已感觉财政顶不住了!
万历二十六年(西元1598年),御史徐兆奎上奏,提出了征讨日本本土的“捣巢之策”:“朝鲜闲山失利,东方亟索舟师,阁臣议募闽省惯海商船以资防剿。御史徐兆魁言其不便,议欲选兵繇陆而行,并委道赴淮造船,兼议捣巢之策。”这说明各地官员得知到朝廷财政困难,觉得可用别的办法尝试直接出兵日本。
兵部覆议之后,在徐兆奎的建议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至于关酋背道逆天,虐用其众,闻各岛愤怨,已非一日,糾合出奇诚因势利导之策也。
举事莫先于浙,尤莫便于闽、广,以曰本多两省之人,可以响应,两省多近洋之国,可以结联,加之商贩杂出其间,可以别用,是在各督抚同心秘计,随便酌行,如忠义可鼓,勿待正兵,事机可乘,勿待奏报而一切假之便宜,勿以议论束縛,致令制肘。上是其议。”由此可见,兵部复议得到了万历帝的首肯。
由此可见,东征日本本土的“捣巢战略”被正式敲定,并进入了初期实施阶段。此次的“捣巢之策”注意事项主要包括:其一,确定实施主体为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其二,联合日本地方大名、在日华人、往来海商、近洋诸国;其三,给予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兵力讨伐日本时的绝对自主权。
以上三点均得到了万历皇帝的首肯。由此可见,这一次的“捣巢之策”明显结合了前面数次“捣巢战略”的特点,比如以东南沿海诸省为主力,发动可团结的藩属国力量,以及利用日本国内军阀割据的紧张局势。
同时,为了“捣巢方案”能顺利实施,明廷也实行了多项举措,可概括为三点:首先,浙粤易帅,调熟识岛情的广西总兵童元镇到浙江,接管浙江防务,负责泛海登陆日本一事;其次,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四省重新开展对日间谍活动;最后,南京兵部右侍郎许孚远于南直隶募兵选将督造战船以备出征。
然而,就在实施第一项的时候,广西发生了瑶族叛乱,而广西巡抚戴耀奏题,暂留总兵童元镇,请求“待猺贼事宁赴浙交代”。浙、粤易帅的计划也暂时搁浅,但第二项和第三项均得到稳步实施,尤其是重新开展的对日间谍活动,取得了重大成就。如果朝鲜战局继续僵持,或许泛海登陆计划便会进入实施阶段。
但是,随着丰臣秀吉病逝,在明军如秋风扫落叶的攻势下,战局已定,胜负已分,而大举进攻日本本土的方案就此被搁浅了。或许在后人看来,这时候正是“捣巢日本”的最佳时机。
然而,根据《万历援朝之战时期明廷财政问题》统计,在“七年抗战”中,明朝在朝鲜半岛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光是钱就投入了两千万两的白银!而在贵州播州方面,杨应龙动作频繁,西南局势愈加紧张,再有兵部尚书田乐所主持的松山新边急需军费。相比之下,已经退兵臣服的日本再无征讨必要。所以,哪怕明廷仍有能力支持一场泛海登陆作战,也不会去实施,毕竟此策的风险与代价实在太大。
最终,这项本可以载入史册的宏伟战略,却被尘封于史料之中,逐渐被人所遗忘。直到数十年后,才被万历皇帝的孙子之一崇祯帝朱由检重新拿出来审视,觉得有必要去征服日本,毕竟日本人太狂妄自大!
当然了,此时空的崇祯帝并非“凡人”而是“金丹真人”,修为达到了“真丹后期大圆满”境界,但想要“碎丹成婴”并突破到更高层次的“元婴期”,就需要大量的修炼资源,而“民心善念”和“香火愿力”首当其冲!这就要求他在不得不尽快改善天下万民的生活状态时,而且还要防止那些海量“假钱”(重晶石)提前露馅。
否则,“朝廷造假钱”的传言一旦坐实,崇祯帝的大明朝廷就会信用崩塌,届时就不是天下动荡和民不聊生那么简单了。而解决问题有效的办法就是向外界掠夺海量真金白银来替换掉自己师父“催没弟”用法术幻化成海量白银的“重晶石”(硫酸钡)。在当时,世界上有两大白银产地,一个是南美洲,一个是东亚。
此外,朱由检的哥哥朱由校所修炼的“鬼道”、“嫂嫂”们修炼的“妖术”都需要吞噬大量的尸体和魂魄来提升修为,以便快速进阶。因此,朱由检作为明朝皇帝,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都不得不尽快发动对外战争,而入侵日本则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因为日本不仅生产白银能解决明朝财政危机,而且人口不少。
其实,自从秦朝建立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大一统的集权制国家。作为一个统一而辽阔的国家,其所带来的庞大市场规模,对发展商品经济有着极大的利好,关键就是看朝廷在市场经济调控中扮演什么角色?
自秦汉以来,尽管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是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从西汉“张骞通西域”到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期间,大量的金银、宝石和香料等稀有产品从“丝绸之路”流入中国,加速了古代中国社会的“贵金属”积累,直到宋朝时已经零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钱不够用”,故北宋不得不以朝廷财政为担保,向民间发行“纸币”(“交子”)进行大型商业贸易。而稍后的“金朝”和“南宋”也苦于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供不应求,不得不继续发行“宝钞”或“宝券”来强制流通。
但是,后来的元朝统治者未意识到“纸币”的发行量必须建立在朝廷对贵金属数量的掌控之上,便随意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使国家财政崩溃,经济危机到来,百姓民不聊生,只好造反,推翻朝廷!
于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虽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只能通过各种高压政策来打击贪污腐败行为,目的便是将整个天下的财政大权等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滥发纸币,坚决用粮食来做一般等价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