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声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章:明朝“卫所”,天地任我行之二,窗外雨声响,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上回讲到催木匠前往“驯象卫”支援,却“热脸贴上冷屁股”被怠慢,索性放出神识扫描卫所布局。
“这‘驯象卫’倒也挺有意思,虽与家乡‘古田所’有些相似,但却更有地方特色。”催木匠暗自思忖:“既然如此,那就等着瞧呗,反正如今世风堕落,连文官武将都沦为百姓口中的所谓‘衣冠禽兽’了。”
其实,原因两个,一是朝廷文官服侍上刺绣有各种飞禽,武将官袍上刺绣有各种猛兽;二是明朝中、后期牛李党争,朝局震荡,特务横行,道路以目,官官相护,鱼肉百姓,让天下黎民苦不堪言。
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当年设立的那一套严谨的官僚体制就逐渐变得不受百姓欢迎了,导致那些当官的也被百姓们暗地里讽刺为“衣冠禽兽”。这其中虽然有羡慕嫉妒恨,但更多的是百姓对现实不满。
不过,总有一些地方的社会意识形态长期保持着稳固状态,那便是朝廷在各方设立的军屯、卫所了,毕竟屯营驻军的耕田可是完属于个人和军营所有,且耕田所得按照1:2:7的模式进行分配。
屯田所得,分别为军营收取一成,朝廷收取两成,个人收取七成,并且耕田是“世袭”的,卫所士兵家属都拥有军籍,可选择当兵打仗,也可当个屯田兵种粮,反正士兵后代还是兵,这是跑不掉的。
退一步说,屯营的耕田属于士兵财产,只要明朝还在,则被耕种的土地就不会被随意收走。若朝廷要征收军屯土地,须按照明太祖朱元璋钦定的“大明律”,并付出一定价格赔偿,否则算数典忘祖!
相对而言,非军籍的普通老百姓,其田产就没有受到这样的保护,虽说还有六成收获归自己,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朝廷执意征收,则百姓未必有补偿,即便是地主员外也不敢与官府叫板。
明朝“军籍百姓”福利待遇好,尤其是边关地区屯垦宿卫者福利待遇更好,比较容易形成战斗力。
这也是明朝时期很多人想加进“军籍”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军籍百姓”往往生活过得更滋润,毕竟有田有地有资产,而且还是“世袭制”。每个当兵的每月还能领军饷,这不包括自己世袭屯田所得。
卫所驻军的军饷一般由朝廷负担六成,地方负担两成,屯营负担两成。耕地仅是屯营驻军资产的一部分,因为屯营驻军所在区域会被设立一个集散区。在此区域里,每个士兵都可参与房地产投资。
卫所士兵们可缴纳一定的钱财来购买一套屯营区域的房子,并且其价格往往低于外面市场平均价格的五成。倘若士兵们一旦购买成功,那么这栋房子就是归士兵所有,不用担心自己以后变“流氓”。
屯营地区的集市有时候发展的比一些城镇还要繁华,因为“军籍百姓”既可以做生意、娱乐、学手艺,还可以享受朝廷定期发放的配额福利,比如家属中的孩童上私塾不要钱,鳏寡孤独残老有所养。
可见,明朝屯营中“军机百姓”的生活绝对是比外界普通百姓的滋润得多了。一般屯营都是在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常年遭遇倭寇、蕃鬼、反贼骚扰,各种战斗是有发生,受朝廷重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