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免费医疗——调研百姓疾苦
爱吃螺蛳鸡的陆凡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17章 免费医疗——调研百姓疾苦,官梯之【基层公务员】,爱吃螺蛳鸡的陆凡兄,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人老了,腿脚毕竟不利索,哪能追得上年轻人
望着远去的背影,大爷还不知道这个好心人是谁。但是旁边赶来的村支书给他解了惑,说那是市委书记王鸿涛,并安慰大爷,一定要好好给大娘看病,村里一定会去慰问。
坐在车里,王鸿涛感叹道:“我估计这种情况在村里比比兼是吧!银州的经济挤进了全国前十几名,但是最底层的老百姓没有享受到一丝成果,最多就是农民打工机会多了,能在家门口打工,这远远不够,只有免费医疗才是直接让农民受益的方式,全市推广势在必行!”
拓晓军附和道:“书记说的是,在农村确实还存在贫困状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比皆是,往往家里一个人生一场大病,能拖累三代。我在这表个态,银阳区全力支持书记的工作,哪怕是勒紧裤腰带都要搞免费医疗!”
继续看了三个村子后,王鸿涛发现了不少类似的例子,中途让高川军又取了十万块,碰到一家给一万,尽一些自己的微薄之力。
下午,调研组去了南六县,那里更贫困,更值得一看。
到了自成县,没有给自成县打招呼,调研组直插农村,入户走访。
没想到走访的第一家就是个老大难,一名高一的学生躺在家中,一副病恹恹的样子,感觉心如死灰。
孩子的父亲悲痛道:“多好的娃娃,还是他们班团支部书记,学习也好,才上高一,就得了白血病。这两天正在筹钱,打算带娃娃去京城看病。哎,老人岁数大了,我要是去了就不能打工,家里就断了经济来源,京城的化疗成本和生活成本又那么高,怕是支持不了几天,估计娃娃到了最后还是不顶事!才十六岁呀,我苦命的娃娃!”
看到一个大老爷们无助的泪水,王鸿涛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忽然想起了水滴筹,赶忙问道:“去年成立了一个水滴筹,你们弄了没有听说解决了不少人的问题。”
孩子父亲抹了把泪,说道:“在市医院的时候,医院医生护士帮我们弄了水滴筹,要不是他们帮忙也坚持不到现在,共筹款万多。我们认识的人少,没几个有钱的,估计再筹不来钱了。”
王鸿涛马上打开手机,两人互加了微信,让孩子父亲把水滴筹的链接发了过来,马上发到朋友圈,上面写了:请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帮帮这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吧,我在此感谢大家!并请大家积极转发。
还没过五分钟,孩子父亲惊讶的叫到:“涨了、涨了,一直再涨,我的天呐!儿子,你有救了!爸爸马上带你去京城看病,倾家荡产都要把你治好!”
王鸿涛看了看,短短的几分钟,刚才转发的水滴筹筹款竟然达到了万元!有宁阳的、镇北的、迎江的、省城的、京城的,有朋友、同学、同事、领导,还有很多企业家,都纷纷伸出援手。
不管他们出于何种目的,总之都是善举,王鸿涛都会感谢他们。
经过两天的调研,王鸿涛与农民充分交流,深刻感受到了农村的疾苦,一直在思考,农业是最根本的问题,农民是最广大的群体,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没有一点抵御风险的能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比比兼是。
也有少数农民经商办企业,搞运输,从事建筑行业,这些农民现在生活的比较好,但为数太少。农民辛苦主要是大多数农民一直当农民工,每年吃了年饭就计划到哪里去打工,有的也打了二三十年了,有的甚至更长时间了。从年轻打到老了。现在打不动工了,回到乡下老家。在这几十年打工过程中,丢下了子女,丢下了父母,有的还丢下了妻子。一年累到头,春节回来一般带了三四万元,如家里孩子上学或老人生病,正好一年就等于白干了。很少有人能存上一二万元。在打工中,什么脏活累活都在,而且有的日晒风吹夏热冬寒都要干活。可见辛苦。
农民辛苦一辈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大多数都没买,国家给六七十岁以老农民每月补贴几十元生活费。实在太少了。
一定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王鸿涛能想到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免费医疗,才是关心农民疾苦、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瞻前顾后不是王鸿涛的个性,免费医疗势在必行,天王老子来了都不能阻挡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