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7章 赵烈文妄议时局,1850再造中华,左茂行,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曾国藩特别不喜欢夸夸其谈之人,却又十分欣赏赵烈文的才识。他打算折一折赵烈文的傲气,派他到九江参观湘军大将塔齐布的大营。
没想到,赵烈文回来之后一顿吐槽,料定塔齐布难堪大任。
曾国藩十分不喜,询问赵烈文原因。赵烈文毫不收敛,不客气地说道:
“塔齐布陆军营制甚懈,军气已老,恐不足恃。湘军水师本就孱弱,又集中于武昌上游。江西湘军缺少水师,难有作为。”
曾国藩认为他爱说大话,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已开始对赵烈文敬而远之。
赵烈文亦有自知之明,便借口家中有事,离开曾国藩的大营。
很快的,塔齐布在九江城下接连战败,令曾国藩大感意外。他始知赵烈文有先见之明,派人追上赵烈文,对他大加重用。两人渐成了忘年交,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
这次前往湖北,曾国藩亦带上赵烈文,以便随时向他征询意见。
正是寒冬,曾国藩、刘蓉、赵烈文三人,在亲兵的护卫下,顶着寒风,一路向西走去。曾国藩已经习惯了军旅生活,并不坐轿,而是骑马西行。
三人并马而行,边走边聊天,无形中驱走了许多寒意。刚开始是谈诗词,谈理学,气氛甚为轻快。
不久之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当前的时局上来,气氛也变得沉重起来。曾国藩无法逃避这个问题,坦然问赵烈文道:
“惠甫,你一向说,咱们坐困江西,难有作为。塔齐布师老兵疲,顿兵九江城下,不足为恃。依你高见,眼下这个难局,该怎么破局”
赵烈文胸有成竹地答道:“我有上中下三策,可供涤帅斟酌。”
曾国藩与刘蓉相视一笑,忍不住想嗤笑。难局如此棘手,赵烈文竟有三种破局之法,想想都不能当真。
不过,赵烈文依然无所顾忌,并不在意曾国藩和刘蓉的神情,侃侃而谈道:
“上策,莫如投降革命军。革命军打垮江南、江北两大营,有颠覆华夏之实力。从长远看,杨烜很可能取代爱新觉罗氏,进而统一中国。
“从近处看,假若革命军大举进攻,一师攻略长江以北,四师攻略长江以南,海军沿江西进,二师从湘江北伐湖南。以湘军之疲弱、之分散,绝非革命军的对手。
“如今湘军所处的位置,犹如明末之关宁铁骑,又如交趾之镇西军。关宁铁骑挡不住满洲八旗,镇西军挡不住革命军,湘军也挡不住革命军。
“朝廷对湘军也不咋样。要不是江南江北大营崩溃,朝廷也不会倚重涤帅,湘军也难有出头之日。既然挡不住革命军,莫如趁湘军还算完整,争取整建制归入革命军。
“如同交趾之镇西军,投降后被改编为交趾守备师。湘军之战力,数倍于交趾镇西军,归顺后必能得革命军重用,湘军兄弟也能继续带兵打仗,搏击功名。”
这种论调,曾国藩已听过多次。但赵烈文如此说,足见对时局已经失望。
刘蓉苦笑一番,说道:“惠甫,此刻不是开玩笑的时候。”
赵烈文也叹了口气,说道:“霞仙,烈文并未开玩笑。”
曾国藩正色道:“革命军以夷变夏,糟蹋圣贤学说,有污中国文化。我是读书人,宁做清朝的遗民,也不做革命军的降官。”
赵烈文年轻,读过许多洋务书籍,对中华帝国也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曾国藩的气节,在赵烈文看来,完全不可取。
若革命军是太平军,曾国藩尚可殉节。可革命军志存高远,为民谋利,有办法、有能力重振中国,抵御内忧外患。满清腐朽无能,百姓水深火热,有什么值得湘军效忠的。
曾国藩毕竟是赵烈文的恩主。赵烈文不愿指责他顽固,转而谈起了中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