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3章 破击象兵,1850再造中华,左茂行,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好汉不吃眼前亏,王玉宝一声凄厉的唿哨,示意大家撤退。不过,他耻于后撤,也知道人跑不过大象。
大象看起来很笨重,其实跑起来相当快,每小时可跑五十公里。除此之外,大象还会游泳,每小时可游两到三公里,可以连续游五六个小时。
越军的战象经过专门的训练,追击步兵更不在话下。
好在步兵六连多土司兵,连长王玉宝又严格施训,官兵擅长跋山涉水。王玉宝便带着六连,向两旁的山岭攀爬。
就在尖刀连与象兵缠斗时,后面的步兵三团主力,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古时,北方中原王朝对付象兵,多用战车阻挡战象,再用劲驽射击战象。同时,再辅之以火把、狮皮,庶几有击败象兵的希望。
镇南关以南都是崇山峻岭,不便携带战车。而劲驽体积庞大,携带不便,自清初起便逐渐被火器淘汰。
普通火枪对战象杀伤力有限,要对付战象,唯有火炮。
革命军已经装备起了迫击炮,口径40,定名为“1852式40迫击炮”。迫击炮渊源于臼炮,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火炮,以身管短粗、可曲射炮弹著称。
满清早期亦曾大量装备臼炮,名为“威远将军炮”。清初时,威远将军炮可发射开花弹,在对噶尔丹的灭国之战中发挥过突出作用。
但后来,满清把开花弹、威远将军炮视为不传之秘,规定只有八旗兵可以使用开花弹、威远将军炮。八旗兵堕落后,这种开花弹技术、臼炮技术也相继失传。
相比于榴弹炮,迫击炮的结构就简单多了,很容易制造出来。革命军的40迫击炮极为轻便,总重量不到一百公斤,可以拆分成炮筒、底座和支架三个部分,三个步兵就能背负前进。
在越北这种山地行军,转运大炮极为困难。倒是这种40迫击炮,便于携带,是步兵山地战的不二之选。其有效射程可达500米,虽然比不上榴弹炮,对山地战来说也够用了。
革命军陆军崇尚两样东西:勇敢、火力。对于越军的象兵来说,革命军的勇敢精神或许微不足道,但40的迫击炮炮弹再配上开花弹,够他们喝一壶了。
眼见越军的战象呼啸而至,冯子材稳住阵脚,待战象进入迫击炮的射程,当即大喝一声:“开炮!”
全团十八门迫击炮,一齐开火,把炮弹向战象倾泻而去。开花弹着弹瞬间,引信引爆弹体内的无烟火药。弹体炸裂成数十个弹片,四散迸射,宛如死亡的雨点,佛挡杀佛、神挡杀神。
越军的战象可以抵挡火枪的子弹,却根本抵挡不了迫击炮的炮弹。
而迫击炮与榴弹炮不同,迫击炮射程虽短,射速极快。炮手只需从炮口装入炮弹,炮弹靠重力落于炮膛尾部,击发底火,引爆炮弹底部的装药,即可将炮弹驱动出膛。
一旦炮弹出膛,炮手无需停留,可以继续装弹,发射。因此,迫击炮的射速极快。十八门迫击炮同时发炮,比一百门土炮火力还要密集。
在迫击炮的打击下,越军战象纷纷倒毙。最后,还剩三头幸存的战象。象兵不屈不挠,继续向东路军阵地冲击,试图以最后的余力,冲垮敌军。
冯子材不慌不忙,集中了一个火枪连的火力,集火射击敌军三头残余的战象。火枪子弹虽然伤不着战象,却能打疼战象,让他们饱受皮肉之苦。
越军象兵也真是勇敢,只剩三头大象,又经过火枪子弹的“洗礼”,仍然不肯撤退,摇摇晃晃地向阵地冲来。
早有一连官兵磨刀霍霍,不等战象靠近,就冲向前去,使用大刀猛砍大象的鼻子。这三头大象已是强弩之末,也最终倒毙在东路军阵前。
越军火器不多,装备较为落后。二十头战象全军覆没,剩下的步兵也没了斗志。冯子材挥旗下令,全团出击,迎战越军步兵。
没有了战象的越军,就像没有了武器的士兵,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王玉宝也乘机从背后发起反攻,与主力前后夹击,杀得越军尸横遍野,狼狈逃回同登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