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1章 搜求人才,1850再造中华,左茂行,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深知黑旗军势大,主张把铸炮局迁往惠州,迁到广东陆路提督驻地。此外,惠州离丁日昌的老家潮州近一些,方便丁日昌日后逃回老家。
把铸炮局迁回城内,这不自投罗网吗?丁日昌明确反对,对总办说道:
“大人,迁铸炮局至城内,此事万万不可。听说黑旗军即将攻城,广州危在旦夕。况且,城内没有铁矿,铸炮局迁到了城内,什么事都干不了。”
总办是旗人,一家老小都住在广州内城,也就是满城里。他主张把铸炮局迁进城内,实有与全家老小团聚之意,便反驳道:
“兄弟,咱们铸炮局是总督、巡抚一致要求设立的,经费都来自藩司衙门。总督、巡抚、布政使都在广州城内,咱们如果搬到惠州,让这些大人怎么想?我们的经费从何着落?
“况且,现在是战时,城内没有铁矿,我们可以收缴铁锅、铜佛,都能熔成铁水、铜水,进而铸成火炮。我们若是迁去了惠州,这在上峰看来可是临阵脱逃。事后,你我面对上峰,将作何解释?”
旗人胜任不了繁琐的事务,却最爱说大话。丁日昌辩论不过他,便说道:“大人是总办,铸炮局的事,您说了算。大人要把铸炮局搬到城内,我们自然照办。”
话虽这样说,丁日昌却并无动作。局里的委员们都与丁日昌交好,也不愿回城里送死。总办把铸炮局迁往城内的主张,也就不了了之了。
最后,铸炮局既没迁往广州城内,还未迁往惠州,仍旧留在燕塘。局里机灵点的委员、工人都寻找借口离开铸炮局,甚至于不辞而别。
丁日昌也收拾好了行李,准备随时跑路。
这天,黑旗军开始进攻广州。消息传至燕塘,铸炮局内人心惶惶。总办吓得六神无主,找丁日昌商量半天,亦没拿出个主见来。
丁日昌极有见识,料知事情已不可为,敷衍总办一番,决定乘夜逃回潮州老家。
谁知,傍晚时,一队黑旗军骑兵驰抵燕塘,包围了铸炮局。
铸炮局里虽有很多短炸炮、开花弹,却缺少驻军。局里的委员们、工人们都知道黑旗军善待俘虏,根本未作抵抗。
黑旗军很快攻进铸炮局,一员小将把铸炮局的员工集合起来,说道:
“诸位兄弟,我们黑旗军已经入主广州。大家不要害怕,黑旗军不仅不会伤害大家,还会继续雇佣大家铸炮,为大家提供更为优良的报酬。”
众人在惧怕之余,又生出一丝惊喜。
事后,那小将径直找到丁日昌,说道:
“丁先生,我是黑旗军步兵一师骑兵团长杨国瑞。今日奉大元帅之令,特意来铸炮局寻访请丁先生。请丁先生念及天下苍生,出山为黑旗军效力。”
说罢,杨国瑞拿出一封杨烜的亲笔信,递给了丁日昌。
丁日昌还未来得及拆信,另有一人从杨国瑞背后闪了过来,说道:“禹生,别来无恙?”
这人正是前广东陆路提督陶煜的儿子陶德章,与丁日昌相熟。陶煜归降黑旗军,陶德章亦听从父命,毅然归正。他同样拿出一封劝降信,由陶煜亲笔书写。
丁日昌颇感震??:连陶煜父子都投降黑旗军了,可见清军大势已去!
丁日昌此声地位不尊,只是个从八品的县学训导,何以引起杨烜破格礼遇呢?
历史上,丁日昌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丁日昌,生于1823年,卒于1882年,字持静,小名雨生,别名禹生,广东潮州府丰顺县人,曾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
他是华夏近代富有改革精神的政治家,洋务运动中的风云人物,李鸿章麾下的洋务干将,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开发台湾……
此人极富才干,提出过完整的海军建设计划、陆军改革计划,主张建设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水师,将旧式陆军分设为野战部队和地方治安部队,对近现代华夏国防影响深远。
他也是一个很有魄力的改革家,曾主持改革江苏绿营、整理两淮盐务弊政、收购旗记铁厂、修建华夏第一条电报线、开发台湾……
此时的丁日昌年仅二十九岁,却已在广东官场声名鹊起,把铸炮局搞得有声有色。
杨烜慧眼识珠,派杨国瑞拜访丁日昌。丁日昌亦识时务,读过杨烜、陶煜的亲笔信后,毅然决定加入黑旗军。
就这样,杨烜搜罗了不少人才,为日后建设两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