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7章 破城,1850再造中华,左茂行,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南宁知府李孟群已经两天没合眼了。黑旗军攻势增强,与前两晚大不相同。李孟群只得喝上一口浓茶,强打精神,再次走上墙头督战。
清军官兵连日不得休息,疲惫不堪,却也只能扛起武器,抵御黑旗军进攻。
罗大纲调来了臼炮,猛攻东门。臼炮是迫击炮的前身,炮身短、粗,炮弹威力大,但射程较短。
当时,洋人大炮仍以滑膛炮为主,没有膛线,弹道较为平直。
清军的土炮更为简陋,连瞄准具都没有,射击全靠炮手经验、运气。为了扩大打击面,清军往往在炮管内填塞铅子,其效果类似于大型霰弹枪。
黑旗军装备的臼炮,购自洋人,弹道更为弯曲,炮弹从空中呈抛物线型落下,可以打击城墙上的清军。炮弹所到之处,清军无法躲避,不死即伤。
清军更为混乱。李孟群骑马在城墙上来回巡视,不避弹矢,指挥清军反击。清军见主帅如此神勇,军心总算稳定下来,暂时没有溃散。
黑旗军使用云梯强攻东门,最终未能奏效。罗大纲知道强攻不行,继续使用“惊营”战术疲扰清军。
“惊营”又称“营啸”、“炸营”,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传统军队等级森严、管理闭塞,平日全靠军纪弹压。华夏军队历来都有“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官兵长期压抑。
大战之时,人人生死未卜,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这时候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可能只是一个士兵做噩梦的尖叫,就可以引爆营中歇斯底里的疯狂气氛,轻则溃败,重则互相残杀。
旧时军队纪律严苛,官兵迷信,惊营事件时有发生。直至解放战争时,国民党孙元良十六兵团还曾发生过“惊营”事件。一小股解放军误入孙元良兵团,孙元良部数万人瞬间崩溃。
罗大纲擅长用兵,极善于利用“惊营”战术疲扰敌军。
到凌晨二时,黑旗军动静变小。清军连续三日不得休息,生不如死,不顾李孟群再三督促,纷纷跑到瓮城里睡觉。
南宁守军以临时招募的练勇为主,平时缺少训练,对军令纪律不甚敏感。李孟群自己劳累不堪,绕着城头走了一圈,戒备有所放松,自己也困得睡着了。
凌晨四时,陈玉成带着两百名黑旗军精锐,摸黑来到西门。
月明星稀,城头遍插火把,把垛口照得分明。此处防守最为薄弱,守军都已呼呼大睡并未发现他们。
陈玉成拿起一根绳索,理好绳子,深吸一口气,朝垛口抛去。
可惜没有套中,绳索又掉了下来。众人不免有些失望。副连长拿起杆子,准备启用乙计划,使用木杆挂住绳索,再套到城垛上。
陈玉成示意制止。因为木杆太重,容易碰到城墙,进而发出声响惊动敌人。
他毫不气馁,拿起绳索,在手里摇晃两圈,再次向城垛掷去。
“中!”陈玉成在心里默念,绳索果然套中了城垛。他拉紧绳子,确认牢固可靠,副连长背了一捆绳子,沿着绳索向上爬去。
爬上城头,清军仍在城楼、瓮城处睡觉。副连长把身上的绳子一一套在城垛上。底下的黑旗军士兵已经开始沿着绳索向上攀爬。
几十米外,陈玉成再次投掷绳索,套中城垛。一排长也背了一捆绳索,把绳索一一套在城垛上。
黑旗军士兵沿着绳索,接二连三地爬上城头。副连长带上一组二十人,直奔西门而去。陈玉成则带人拔去清军旗帜,换上黑旗军的旗帜。
西门那边,清军果然锁死了大门。黑旗军使用大斧劈砍锁链,惊动了守门清军。
两军交战,杀声四起。瓮城里的清军也有警觉,纷纷爬到房顶。此时,天已大亮,清军惊异地发现,城头上出现了黑旗军。
西门无法打开,毛人杰大队人马无法进城,只得沿着陈玉成留下的绳索攀爬城墙,兵力投送很慢。
情势紧急,陈玉成见状,大喊道:
“黑旗军登城了!清军败了!”
其他黑旗军兵士也跟着大喊:“黑旗军登城了!清军败了!”
瓮城里的清朝兵勇闻讯大乱,争相逃命。李孟群本在东门坐镇,听到西门守军“炸营”了,慌忙带兵过来救援。
一路上,李孟群身后的士兵越来越少。可他义无反顾,继续向西门进发。等到西门时,李孟群身边只剩不到一百人了。
黑旗军已经打开西门,大队人马入城。李孟群寡不敌众,兵败被俘。
罗大纲闻讯,仰天长笑:“南宁城、昆仑关,两个价值最高的目标,都被前锋攻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