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官兵来剿,晚明逐鹿,登高,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萧靖生的心里很清楚,想要通过一些言论,就让永丰镇治下的小地主、自耕农、小商人等群体,都心甘情愿的追随农会,这是不现实的事情。
实事求是的来说。
上述的这些群体,处在当前这等世道下,尽管日子过的并不是很轻松,然而跟破产的自耕农群体、佃户、流民、匠户、军户等底层群体相比,那还是有些希望的,至少不会担心被饿死。
所处的阶层不同,那么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
萧靖生作为穿越者,拥有天然的视角,很清楚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
按照原有的历史脉络,在陕西爆发的农民起义,自天启7年到崇祯2年这一时期,之所以处在不上不下的境遇。
很大一部分原因。
就是这些起义势力的领导者,没有分清楚主次矛盾,对待治下的诸多群体,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凡是有家底的群体都遭受清算。
这明显是不对的。
这也导致小地主、自耕农、小商人等群体,在这些起义势力的麾下,甚至过的没有明廷统治下的好。
这如何能得到人心?
恰恰是在这一宝贵的发展时期,没有将势力真正扎根基层,这也奠定了陕西的诸多起义势力,受到愈发严重的灾情影响,被迫从陕西转移出去,与大明集结的进剿军队交战,继而转战各地的尴尬境遇。
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就不具备稳定的兵源补充,脱离这一现实根脉,就造成诸多起义势力,一次次的裹挟流窜地域的群体,渐渐演变成流动的流寇势力。
诸如这样的一种方式,绝非是萧靖生想要的。
萧靖生想要做的事情,就是从现在开始,把他缔造的农会势力,逐步的在蒲城县扎根下来。
以蒲城县作为根基,逐步的对外进行扩张,倘若在天启7年到崇祯2年,这一宝贵的发展时期,农会势力能够发展起来,那么优势就会愈发明显。
想要在所处的乱世下多做些实事,萧靖生明确的发展思路,即紧密团结底层的破产群体,拉拢一切能拉拢的群体,围绕这一核心思想,去逐步的打倒贪婪的统治阶层,打倒贪婪的特权群体。
权力倘若没有监察。
权力倘若没有制约。
那么就会成为失去枷锁的洪水猛兽!
在西大街的小酒馆,和齐彦鹏他们的交谈,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萧靖生并不急于自己的思想,立刻就能见到成效。
毕竟人与人之间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不过新的思想怎样传递出去,并且让更多的群体能够接触,这就是萧靖生需要逐步做好的事情。
“靖生,你可算是回来了!”
从西大街回来的萧靖生,正打算去找赵清平,协助清查辎重营所持各项物资,却见萧章栋神情焦急的跑上前,身旁跟着几位萧家村的人。
“二叔,你们怎么来了?”
萧靖生有些诧异,看着萧章栋他们,“你们不是在萧家村驻守吗?可是萧家村的妇孺老弱都来了?”
“靖生,出大事了。”
萧章栋情绪激动的说道:“据先前派往县城一带的人查探,县里集结一批县兵,还在城里不少大户,临时聚拢不少家丁,由县丞柳志和亲率,兵房典吏姜贺协助,从蒲城县出动朝永丰镇这边赶来。”
到底还是来了。
萧靖生双眼微眯,知晓这一紧急情况,他并不惊奇,毕竟东西卤池服徭役者暴乱,必然会叫蒲城县衙有所行动的。
除非知县陈友德、县丞柳志和、主簿周忠这些地方官吏,都不想要自己的官帽子了,才会任由此事闹腾。
说起来大明军制是以卫所制为主,尽管到现在卫所制几近糜烂,各地出现不少军户外逃的现象。
不过在大明的地方,依旧是以卫所制为主,以各省都司进行掌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