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亡人
淮海老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七章 亡人,昏君模拟器,开局提审袁崇焕,淮海老人,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山呼万岁声中,崇祯与城头将士崇拜的目光相见,面色不变,脸皮却微微胀红。
既是为胜利的转折而感到激动,也是因为现在头脑冷静下来,崇祯意识到自己允许尤世威出兵、要求增兵救援队命令,在军事上其实并不可行。
如果满桂没有及时回援,如果黄台吉没有突然撤兵......
城下这场苦战,也许仍将以边军全军覆没收场,与历史上的已巳之变中满桂、孙祖寿全军覆灭毫无差别。
崇祯心中暗暗警惕,正如戚继光所言,大战之道有三,有算定战,有舍命战,有糊涂战。
还剩一次模拟机会的自己,今后只能打算定战,不能再打今天的舍命战、糊涂战了。
收拾好心情,崇祯便令左右摆驾,自己要亲自迎接城外作战的军丁。
多次的模拟经历令崇祯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巩固属下的忠诚,就一定不能错过共同分享胜利喜悦的机会。
先进城的是孙祖寿带领的义勇军和京营部队,虽然他们并未上阵肉搏,但也未出现战损,反倒最为神气活现。
然后是麻登云、候世禄带领的两支边军部队,他们在建州冲锋下颇有损失,但仍然建制齐全,人人昂首挺胸,比起德胜门惨败后士气高涨了不少。
其次是昌平兵,这支原本城内最强的勤王军,如今却人人带伤,能够挺直腰板走进来的士兵也不足半数,完全被打残了。
更令崇祯震动的是,昌平总兵尤世威,却不在其中。
最后进城的是满桂,他面带哀容,半跪在崇祯面前。
“陛下,昌平总兵尤世威,已经为国捐躯了。”
崇祯不语,只是将满桂扶起。
一些平民驾着驴马车,跟着山西兵进城。车上既有明军的尸体,也有建州兵的首级。
满桂指着一驾马拉板车道,“那便是尤总兵的遗体了。原本建奴的中军已经接令撤退,不知那奴酋发什么疯,硬是不顾自己身边白甲亲兵的损伤,也要杀进来,害了尤总兵性命。”
崇祯走上前去,只见尤世威虽然发髻散乱,面上脏污,但音容笑貌仍宛在目前。
他虽早已死去,右手仍然紧握着一把刃尖沾血的铁枪。
胸口有一道极长的刀伤,直接劈进去了四五寸长。
崇祯回首,向李守琦要来一顶总兵戴的大帽。
亲手为尤世威理清头发和仪容,再为其戴上大帽。
顿了顿,才对满桂说道,“君子正冠而死。”
满桂心头耸动,哑着嗓子为尤世威谢恩,又指着那些驾着驴马车,神情惶恐的平民道,“这些都是京郊的百姓。我观望到建州同我鏖战,预料到城内可战之兵不多。”
“于是我派斥候去了建州祸害过的县城和村子,这些老乡都明事理,知道建州不败走,他们还得遭殃。”
“我便令他们驾驭自家的牲畜大车,待我接战后在远处扬起尘土,仿佛后有大军。同时枪炮齐放,声势喧天,这才将建州吓退。”
崇祯心下恍然,原来黄台吉突然撤退,是因为中了满桂的疑兵之计。
看来黄台吉不太爱读书,至少建州的无上兵书《三国演义》,还没下够功夫。
看着众人,崇祯点了点头,像是要记下每个人的样貌。
“朕会着令户部和兵部记下,今天参战之军民,一概论功行赏。”
也许史书上不会记载这些义民的贡献,但崇祯不会忘记这些普通人的付出。
又温言勉励了在场众将,崇祯便让城下征调的民夫赶紧准备造饭,待士卒饱餐后再抓紧准备守城。
建州虽然退却,但黄台吉不可能不留下斥候,侦查大明援军的情况。
为保万全,京师的守卫仍然不能松懈。
崇祯嘴角微翘,不知黄台吉知晓自己也同曹孟德一般被这疑兵之计吓退,又是何反应。
果不其然,黄台吉知晓自己上当后,更加恼羞成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