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12章 万历一式,大明元辅,云无风,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812章 万历一式</p>
大明的宦官机构极其庞大,号称“内府”,乃有十二监及四司八局。而兵仗局,便是八局之一,掌造军器,包括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各类兵器。</p>
有明一朝,最开始的时候,负责制造火铳的机构为宝源局,后期则改为兵仗局和军器局。其中军器局设置于洪武十三年,兵仗局设置于洪武二十八年。</p>
永乐时期,朝廷把火器铸造权收归中枢,“凡火器系内府兵仗局掌管,在外不许成造”。各地所需火器,均需申报后由中央制造,再发送至各地。此时的兵仗局属内府系统掌管,主要职能是生产制造各种火铳和发射火药,是专门的火器制造部门。</p>
这两局相比,兵仗局的铸造技术要略高于军器局。《英宗实录》中记载,正统四年,皇帝认为军器局制造的火器质量不高,令军器局以兵仗局制造的武器作为标准。原文为“比闻(军器局)所造多不如法,其于兵仗局各取一件为式”。</p>
然而由于中枢的制造机构与军队脱节,不明白军队的实际需求,因此制造出来的火器难免不实用,“或宜于此而不宜于彼,或可以攻而不可以守”,总之就是看起来不错,而用起来糟糕。</p>
于是到了正统十四年,朝廷开始逐渐放开禁令,“各边自造,自正统十四年四川始”。地方制造火器时候,必须上报具体数目,中央批准后才能制造,不能私造。</p>
不过这些规定,在军工私营推行之后,又逐渐起了新的变化。</p>
这个变化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两局都开始从制造部门变成试验和检查部门。</p>
因为生产部门现在基本已经由私营工厂包办了。</p>
私营的军工部门,火器生产以京华为最强,冷兵器生产以王氏为最强。目前只有盔甲方面暂时还是以官营各局更为强势。</p>
不过,这也是京华对盔甲制造兴趣不大才造成的,由于高务实不是很重视这一块,京华在这个方面主要只负责提供铁料。而王氏则是限于资本有限,加上不敢包揽“攻”与“防”两方面用器的制造,这才使得两局还有必要保留生产部门。</p>
当然,他们的生产既然已经局限于盔甲方面,对于火器这一块的业务,便只好委屈一下,削减了又削减,到现在已经只做试验和抽检了。</p>
京华“万历一式刺刀款火枪”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送往兵仗局试验的。</p>
其实兵仗局的试验流程,最早还是京华提供的,包括高务实当年奉旨去宣大巡视武备时搞过的那些项目,如射程、有效杀伤射程、射击精度、装填速度、连续射击可靠度等等。</p>
如果说还要加上什么,那大概就是性价比。</p>
当年高务实推进军工私营的时候就曾经提出过,凡是不具备高性价比的武器,都不是好武器——你一百两银子一把的火枪,哪怕装填速度快一倍,也不如五把二十两的普通货。</p>
这里是大明,不怕拿数量硬堆,怕的是单兵成本太高用不起。</p>
但万历一式,似乎就很不符合高务实自己当年提出的性价比观念,因为其单价高达三十两银子一支,是现有隆庆二式火枪的差不多两倍。</p>
换句话说,原先用隆庆二式,装备十万大军也只要一百五十万两,但如果换成万历一式,就得三百万两了。</p>
而实际上现在朝廷一年也只换装两万多、不到三万支隆庆二式火枪,倘若换成万历一式,在朝廷拨款不提高的情况下,岂不是只有一万到一万五千支了?</p>
这……大明百万大军,得换到哪一年才算完?</p>
陈矩身为御马监大太监,兵仗局也是在他的实际管理之下的,他对这个问题也很纠结。</p>
按理说,他和高务实那是老朋友了,高务实在这些事情上也的确从来没有坑过他,可是对于要不要支持以万历一式取代隆庆二式,他还是很犹豫。</p>
万历一式是不是一支好枪?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兵仗局的测试结果是,这枪的枪身除非拿去硬挡敌军骑兵冲锋时砸下来的狼牙棒,否则在战场上损毁的可能性很小,而配备的刺刀更是夸张,那一支“半截唐刀”,在使用者有力的情况下,足以将现有的任何盔甲近距离洞穿!</p>
甚至,拿来拼刀也不怕,现有的制式雁翎刀、苗刀(戚家军版)都会在硬拼中被斩断,只有朴刀不至于断裂,但也会缺口。</p>
这就厉害了,要知道朴刀和刺刀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武器,所以高务实说这刺刀是最新冶炼技术下形成的新一代“尖兵利器”,的确不是吹嘘。</p>
只是这个价格……这么短短一截……</p>
实在太贵了,几乎等同于同重的银子了。</p>
朱翊钧听完汇报也有些头疼。</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