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奥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零五十一章:西域商城,民国诡闻实录,漆奥峤,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仔细观察,这些城墙大多是夯土压实、灰石垒砌,高可达十米,无数垛口了望台分布城墙上,站在墙根下,就明显感觉到城墙的壁垒森严。
再看向四面的城楼,它们呈现“山”字形结构,一分为三,中间高、两侧略矮小,石黄石头垒砌城墙,顶着西域的圆盔顶,三个大小盔顶全被彩瓦覆盖。
只是,现在彩瓦已经掉落失色,只剩下部分残瓦还能看出当初瓦片的绚丽夺目,各处方窗高深精巧,窗框灵柩有着已经褪色的漆彩团绘,形如汉式彩檐出现在城楼外墙,一切痕迹,都能看出城池曾经的辉煌灿烂。
城楼门楣之上,可见玄铁做的“秘兰城”三个古文汉字,在汉字之后,还会有胡人可看的粟特语、阿拉伯语文字,千年过去残破不堪,却仍旧能看清文字。
这座胡人城池,唯一和汉地有所区别的,是这些城墙的独特结构!
城楼之外的城墙上,以城门为中心,左右各自陈列着五扇圆拱形的小型门楼,他们只比中心门楼矮半米,和主城楼平齐开凿,使得四面的城墙形成实际上面开十门的格局。
这些圆形拱门左右,会有从门楣高度倾斜而下的梯形楔墙,像格子和挡板一样把这些拱门各自隔开,既能起到分割作用,也能发力托举城墙,让城墙更为坚固。
在十面拱门外面,有着更为规整的凹槽,这些凹槽平行开凿,以拱门之间的楔墙为宽度,朝前延伸的同时还能见朝下深切,直接从拱门连接到沙山以下,就好像是某些泄洪水渠,十渠成排,蔚为壮观。
他们把视角转到门楣之上,这里多出现一米见宽的方窗,窗口和城楼的汉式彩檐风格统一,只是比正门窗棂多了朝外凸出的石板,每一扇拱门都有类似结构,可见是有着统一的某些用途。
“这些城楼需要这么多门吗?”
岳观潮仔细数了数,光是这一面城墙,就已经出现了十座小型拱门,这些拱门占据的总宽度,占到城墙宽度的五分之一,这还不算中间的三座方形城门,从他们的角度来推断,秘兰古城四面的城门,总数不会少于五十扇。
克力看了眼这些奇怪的城门结构,似乎已经知道是为什么,解释道:“秘兰城位于沙漠东端,中亚和西亚的胡人走到秘兰泽时,基本上算是来到了汉地的河西前线,这里当然也就凭借地理优势,成了中亚和汉人贸易的枢纽。”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前面的时候说过,这座城中有着西域的胡人贵族、百姓,胡商、还有汉地的行商、行客,就连北方的柔然人、鲜卑人、匈奴人、还有昆仑山附近的西羌藏人,也都会在这座城池中交易居住,再加上汉人曾经在这里屯田驻军,西方的佛教也在此传教,让这里成为胡汉杂糅的贸易城镇、佛徒之都。”
可以说,秘兰城是中亚地区真正的贸易之都,这里的贸易氛围,比之汉地人的城池还要浓郁。
汉式城池往往虽说看重贸易,到底还是崇尚士农工商的社会阶级,哪怕是允许商人做生意了,多是在城中的某个区域设置为贸易市场,让商人通行商业,这些地方多为东市或者西市。
这种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的结构,从汉时延续到隋唐时期,直到宋朝时期贸易经济发达了,才允许居民区和商业区混合杂糅经营,本质上,汉式城池还是把商业看作是城池生活的一部分,对商业仍旧是采取隔离的方式,让商业区和居民区彻底区分,以此来区分贵贱高低。
说白了一句话,汉地城池重视商业利益带来的税赋,却不尊重商人,在他们眼中,商人无论为国家缴纳了多少税赋,仍然是士农工商最底层。
在这一点上,秘兰城与汉地城池的理念完全不同。
古鄯善国占据河西走廊尽头,因丝路贸易兴盛,他们是完全吃了东西方贸易的红利,在城池的管理上,也更倾向于服务商人,除了商业区和居民区混合在一起之外,还体现在为商业方便所塑造的城池结构,与南北朝时期秘兰泽的环境互相配合,为商人和商业提供服务。
克力指着他们见到的凹槽和拱门说道:“你们看到的这些拱门,是秘兰城的什税门!”
所谓什税门,是秘兰城用来征税的城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