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半道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章 看门世家,收藏纪元,半半道人,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又有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位就是一看门的油腻大叔,可是值不当别人又是敬烟,又是陪笑陪聊的。
“得,被您看出来了,我也不藏着掖着了。”
常闲不敢小觑天下英雄,老实道:“我不是收旧货的吗,看您手头的扇子有年头了,想上手看看……“
“我还说是什么事儿呢,这弯得绕东三省去了,看吧看吧……“
男子挺爽快的答应。
常闲定睛一看,折扇的品相尚佳,不失风采。
正面是观音图,背面是用簪花小楷书写的《心经》。
看其款识,正反面的书画都是出自梅兰芳之手。
“嚯,原来是梅先生的扇子,这可是有说道了,您这是怎么来的啊?“
“说起这扇子吧,是我们家老爷子留下的,他在世的时候啊,在津门大戏院工作……“
“那您这是曲艺世家啊,难怪刚才听您那西皮二黄可是不错,有板有眼的!“
“哪儿的曲艺世家,我们是看门世家!“
男子嘿了一声,“他在津门大戏院看门,我在这儿看门!“
他拍拍脑门,特自豪,“都是看门,在津门大戏院可是不一样。“
“原来那可是叫中国大戏院,知道吗?是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顾维钧先生给的地,有五层,设三层观众席,坐席2380个,绝对的中国第一,孟少臣先生还在那儿安装了丑国奥地斯电梯………”
男子一脸与有荣焉的表情:“你别说洋鬼子的东西,就是皮实,就这电梯据说现在都还在使用……“
虽然常闲不是票友,津门大戏院他还是知道的。
津门大戏院在京剧行是什么地位呢?
这么说吧,音乐家眼中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是什么地位,当时津门大戏院在京剧行中就什么地位。
当时的“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须生“等各派名家走马灯似的,那叫络绎不绝。
行内话说什么?
“唱红中国,中国唱红!“
没在津门大戏院叫响字号,没在那里的舞台得彩就敢称角?
姥姥!
……
“三六年开幕是当时的津门市长张自忠将军为戏院剪彩,马连良先生主持。当时我们家老爷子就在那儿了。“
男子看得出是真正的戏迷,“爷们,听过相声卖站票吗?当时那人头乌泱乌泱的,是真的卖站票啊!“
“当时马先生和姜妙香、李洪福、刘连荣、茹富蕙等名家合作,首场揭幕演出了《群英会》和《借东风》,后面马连良还加演《跳加官》。”
“知道吗?马先生一生就演出过这一场《跳加官》啊!搁现在,别说站票,挂票也要去啊!“
他一脸神往:“我是没这福分啰,也就我们家老爷子,打三六年开始他就在那儿,一直到退休,哪场好戏也没落下,哪个角都熟……“
常闲也不搭话,笑吟吟的听着,他特别喜欢听这样的故事,这也是一种传承。
“你小子运道好,他孙子我儿子眼看着要结婚,被这婚房给难住了,本来想等着房价能落点儿吧,没想到它反倒涨得邪乎……“
男子的声音中透着无奈和落寞:“这些东西都是老爷子当年陪笑脸求来的,本来是打死也不会卖的,但谁让做老子的没本事呢!“
老津门人有这毛病,儿子结婚,老子得给备上房子,要不然就会被人嘲笑老子没本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