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做题家大显身手,大宋做题家,天下无是,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一日,天未亮,胡洞口外贡院街上从东到西,摆满了小吃担子。
贡院外阵阵喧哗声,冲天而起。
主考官沈括吩咐:“开龙门!”
“开龙门啰!”
下面堂官一声高呼,盘龙华表中间两扇朱漆铜钉大门呀呀洞开,士子们按喝名次序一手提篮一手秉烛鱼贯而入。
方仲永跟着监考胥吏导引对号入棚,几十排瓦顶板房、每人一间,每间三尺余阔,沿门各有一桌,上设笔架,研墨用水等物。
在贡院外喧哗吵闹的士子们,进入贡院全都闭上嘴巴,一个个紧张的要死。
方仲永拿到试卷,先浏览了一下题目。
宋承唐制,礼部贡举科目有进士科,《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传》、学究、明法等,通称诸科。
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沿袭唐制,重进士轻经生;进士重诗赋,诸科重在帖书(帖经)、墨义。进士以诗赋分等第,诸科以帖书、墨义定去留。所以前者是唐人重文辞之风的延伸,后者是汉学贵记诵之风的遗留。
方仲永报考的就是进士科。
进士科,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这里所讲的帖书,就是现代试卷中的填充题,所谓墨义,就是现代试卷中的默写。
庆历四年范仲淹、宋祁等人建议将进士科考试改为三场:“三场:先策、次论、次诗赋,通考为去取。而罢帖经、墨义,士通经术愿对大义者,试十道。”但随着范仲淹的去职,这项建议并没有实行。
此时王安石的科举改革也还没有开始,
所以,第一场是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身为小镇做题家,不用一盏茶的功夫,就把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做完,
沈括巡视到方仲永这里的时候,刚好看到方仲永把试卷铺满桌子。
写得太快,墨水未干。
沈括记得这个狂生,听说外面有闲汉开盘子,压方仲永输的赔付是十倍。
不过这几天金溪发生的事情也传到临川,还有他的三首诗词,以及文坛盟主欧阳修老先生的点评。
王相公的那篇《伤仲永》,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注定会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
也给了那些天天喊着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人狠狠一巴掌,他的赔付率一下子降到了2倍。
大家还是不怎么看好方仲永,因为曾家的家学渊源不是一个小镇青年可比的。
比如这个帖书和墨义,必须博览群书,强闻博记才学。
这个方仲永这么快写完了。
沈括不紧不慢的扫了一下方仲永的答卷,这手字写得真是漂亮,让他想起摩崖碑刻《夏日游石淙诗并序》。
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
这字越看越喜欢。
沈括一手抚须,一边微微一点头。
他再看帖《论语》十帖。
咦,也写对了。
他再看《春秋》、《礼记》墨义十条,这几题出的有点偏,不熟悉经意的人,可达不上了。
沈括眼睛睁圆了,这小子写得一字不差。
这时代,知识掌握在世家豪门手里,很多人看得经书都不全,要么是残缺,要么有错字。
方仲永家世代隶耕为生,竟能把这几题答对,绝对有大本事。
接下来的诗是他的长处,而赋、论、策只要写得不差太远,取中进士不是难事。
王相公真是看走眼了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