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你们生产队出了一个大人物!
篱笆墙的爬山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9章:你们生产队出了一个大人物!,夺舍了植物人,我成了全球首富,篱笆墙的爬山虎,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个人离开老家的时间太长,不但老家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连这个人在老家的信息资料都很难再找回来。
杨继荣离开老家也二十多年,相比起那些移民到海外的,已经是二代,甚至三代,四代的,像这些人再想找回曾经老家的资料更难。
对于上面来说,真的要查,这也算不上什么难题。
十月份,杨铭前往燕京参加国庆典礼,当老先生得知杨铭父亲老家大概地点后,他直接给粤省的锡老打电话,让锡老亲自处理好这件事。
锡老得知后,他非常重视杨先生的身份,在得知杨先生和父母要回老家的时候,立刻亲自负责这件事,甚至,从羊城派人到惠城地区,再和惠城地区的人一起前往龙川县老隆公社进行调查。
前前后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调查。
关于杨先生父亲杨继荣和老家的资料,已经全部都调查清楚。
其中,龙川县所属地区一直都有变化,意味着档案那些许多都在变动。
在那个时代,有些档案是不一定能够找到的。
根据杨铭提供的龙川县老隆公社这个范围,锡老派人查了相关档案,确认清楚就是在龙川县和老隆公社后,再派人在龙川县和老隆公社当地进行调查。
确实查得非常清楚。
不过,杨继荣和杨铭说的杨家村,早已不叫杨家村,而是叫一个三角塘生产队的地方。
这个地方,五十年代之前是叫过杨家村,后来变了好几次村名,到了现在又变成了三角塘生产队,和村里那张三角一样的水塘有关。
当锡老派的人亲自到三角塘生产队寻找杨继荣的消息和资料。
三角塘生产队的村民都姓杨,生产队的村民和杨继荣或多或少都有些关系。
五十年代初,杨继荣偷偷地和隔壁几个村民离开后,除了偶尔有书信来往外,生产队的村民也不知道杨继荣在外面到底如何?
前些年,比较严的时候,甚至,连书信都没有来往了,更是不知道杨继荣在外如何。
这次上面,突然派人来调查杨继荣的资料,包括杨继荣家人比较亲的亲属,甚至旁系亲戚的资料,三角塘生产队的村民有些躲躲闪闪,似乎不太想接受这方面的调查。
主要还是村民害怕不是什么好事。
当锡老派来的人和三角塘生产队的队长说清楚,这是好事,并不是什么坏事,让他们如实汇报就行。
三角塘生产队的队长杨树英才终于和生产队老一辈老人对杨继荣以及杨继荣家里的详细资料汇报出来。
当年,杨继荣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还没有结婚,非常勤奋,得知香江那边有一位表叔可以投靠,听说那边做得好,可以养活全家人,也就和隔壁村另外几个村民偷偷地离开三角塘生产队。
后来,除了书信来往外,杨继荣在香江那边的情况,村民确实不知道。
五十年代以来的时候,杨继荣都会断断续续寄一些钱回来,杨继荣的家人,也正是依靠杨继荣从香江寄回来的钱,才勉强养活下来。
到了六十年代,情况不一样。
香江那边的杨继荣基本上和老家已经断联了,书信也无法再来往,可能定期有汇钱回来,但是,杨家人也一定能够收到。
七十年代后的情况,和六十年代差不多。
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这段时间,杨继荣的爷爷奶奶,父母,甚至一些叔伯,都先后因为生老病死离开,至始至终,杨继荣都不能回来见一面。
一直到现在,上面突然派了很多大人物下来调查杨继荣资料的时候,三角塘生产队的村民怎么不害怕呢?
“杨树英,我告诉你们,这是好事,你们生产队里出了一个大人物,了不得!”锡老派来的那个人说道。
他们生产队出了大人物?
这怎么可能呢?
要说老隆公社下面那么多生产队,怕是最穷就是三角塘生产队了。
主要这里是真的太多山了。
有些地方连田地都没有,小片的田地还是在山上开发了。
三角塘生产队,最好的地方应该就是那块三角塘,填埋了,也就是十几亩地。
以前三角塘生产队最穷的时候,确实组织过生产队村民填埋过,就是用来种田的,要不真的饿死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