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水如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四章 稷下学宫,从靖康开始,楼下水如天,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宋一副烂牌,李敬怎么敢去吼着变法。
本质上,他就是宁愿做点技术也不愿意跟人扯皮的懒人,更何况,他还自称是苏门的人,他去主导变法,就意味着背叛。
当年苏东坡王安石虽然惺惺相惜,两派却闹的水火不容,殃及池鱼。
要不是受了赵恒这么大恩情,他宁愿窝在山东指挥别人种田,他连黄河堵截金狗北归都不想去。
只能利用现有的制度,临时的改良,先把民力利用起来。
顺便潜移默化的一步步改进现有的制度。
逼着地方官作为起来。
已经是李敬最后的倔强了。
在他眼中,反宋远比金国入侵对宋人造成的伤亡更大,那这些人口去开启大航海时代不好吗?
再说,赵匡胤要知道,自己子孙后代不争气,被金狗这么羞辱。
棺材板都压不住。
封建王朝的轮回,绕过了谁?
他和关胜,种彦鸿都讨论过,金狗为了接应掠夺汴京的战果,会不会兵临山东河北三路。
即便不进攻,也牵制住他们的兵力。
所以济南府周围必须要留存兵力。
骑哨要朝着河北东路和大名府路,南京路警戒。
周边的县州也必须要紧张起来。
别金狗没打着,后院失火了。
他更担心金狗带着二帝,从山东北上了,那才叫丢脸死。
陈仁俊,李云易,刘阳,这次就不随军出征了。
征发新兵训练,监控山东两路。
种彦鸿也留下了一个将领在河北。
他眼巴巴望着黄灿能多拨发一点军械,运到河北和二龙山去。
如今铁厂的瓶颈就是铁矿石头,既然有聚拢民力的办法挖掘矿石,修筑城墙。
现在忙着打造兵器,民用的铁器先把样品做出来。
等大军开拔,铁厂大量的兵器制作会转为民用,至少春耕之前,可以把民用的铁器打造出来。
当即就让三司写出告示。
安排下去。
看着关胜,陈卓等人把李敬的建议一一写成条陈,然后交给皇后过目。
从来没有亲自批阅过奏折的朱琏看的有些心虚,生怕官家说他僭越。
揉了揉额头,又看着山东官员把她当成主心骨的态度,心一横,笑着对李敬说。
“李敬,对三司还有何等谏言,一并说了!”
李敬想说如果二帝真的被掳了,想让朱琏站出来监国,可是这种没发生的事情。
可以猜,可以心照不宣,就是现在不能说出来为争夺权利做准备。
涉及未来宋朝的权利之争的事情,他没法说。
一旦预言传出去,会被人弄一个诅咒官家,就是现在的局面,也可能被南方那伙子指责勤王不尽心,有弑君的嫌疑。
再加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他吃不了兜着走。
眼前的朱琏也未必会高兴。
这种事情,只有既成了事实,到了哪一步,才能动员朱琏以皇后身份监国。
“娘娘,河北来的难民很多,可以试点在两个矿区办一个启蒙的学院,专门针对不识字的孩子,不以科考为目的,为后续三司的技术学院提供备选学子!”
“我何德何能,能担任山长治学,女子做先生,学生也不服啊?”
“娘娘可以提供资金,雇佣先生,招收学生时候不收学费,给矿工等难民说清楚,只教授账房,冶铁的求生技能,不以科举为目的,当然,成绩优异者,可以考取三司的技术学院,作为三司吏员使用。附近的几个州县,愿意的也可以把孩子送来入学。”
朱琏和李清照都有些明白李敬的意思了。
河北过来的难民很多,真要人家世代做矿工,子孙出头没有一点希望。
这日子也太苦了。
三司在朝廷中枢可是实权部门,三司的吏员对他们这些科举和太学出身的官僚也算是好去处,对这些铁工,矿工的子女而言,简直是一步登天。
“李敬此言可行,一举数得,铁厂真的很缺乏识字的管理!就治国而言,娘娘此举在替官家对河北难民施恩,稳定山东两路。于三司而言,是储备后续的学子,于矿工,铁工而言,免除后顾之忧!也不至于让这些矿工,铁工的儿女满山乱跑,被人拐了去。”
“李易安要帮我,你是名满天下的才女!”
看着李清照有些凝重的点头。
李敬心里乐开了花。
等着吧,等着自己回来,看看能不能再弄点钱,弄点人,各种工厂开到哪里,你们的学校就会办到哪里。
你这个千古才女就没时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了。
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吃不了饭,救不了大宋。
老老实实当生产队的驴吧。
以后在设法把赵明诚拉下水,姑父做官能力不行,教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让他别研究什么金石了,编撰一些启蒙的书籍给孩子读书。
正在李敬胡思乱想的时候。
门外突然出现了赵家一个老仆。
赵明诚连忙出门。
没走几步,嚎啕大哭起来。
李清照三步并作两步出去。
朱琏也关心的问,出什么事情了。
赵明诚的母亲郭氏,东平人,是郭概之女。
郭概,曾任提点刑狱,善于择婿吗,几个女儿都嫁的好。
包括官居吏部尚书的赵挺之,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都是他的女婿。
黄灿有些不明白,赵挺之两口子都是山东人,赵明诚他母亲怎么死在江宁。
一问之下,才知道郭氏去赵明诚弟弟家暂住没有回来。
历史上,赵明诚南下奔丧,正好撞到了失去朝廷中枢,无人可用的高宗怀里,第一时间就被任命为了江宁知府。
不知兵,懦弱的性格,在一场兵变中暴露无遗。
明明下属提前预警,有准备,并且打赢了,他却翻城墙逃走了。
扬州听闻的李清照愤然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后世都认为讽刺高宗的意味更多,赵明诚却羞愧病故。
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赵明诚配不上李清照。
但是作为李清照的侄儿。
李敬心里非常清楚,姑姑年入中年,不是青春岁月的时候,夏日绝句更多带着怒其不争的愤慨,更多的也是在喷南宋无能的君主。
自己这个姑姑还是深爱着赵明诚的。
这是一副残棋,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两口子现在才四十多,还有大好的光阴等着,赵明诚的弱点不暴露,加上他对李清照尊重,敬爱的态度,两口子是可能幸福的走完一生的。
所以,奔丧是不能奔丧的。
江宁不能去。
万一康王称帝,手下正是无人可用,听说后还不立刻给赵明诚任命职务。
自己去河北一趟马上就回山东,有自己和关胜,种彦鸿主官山东军务。
三司在山东重建。
有朱琏坐镇山东,山东官员都有了主心骨。
赵明诚懦弱的性格就不会暴露。
也不至于被李清照写诗讥讽,合适时候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此生活,若平安无忧健康老去倒也不失为美谈,至少自己姑姑晚景绝不会凄凉。
“德甫是否要南下奔丧?”
朱琏尽管舍不得李清照离开,孝道毕竟是人伦大事。
送母亲最后一程,也是理所应当。
赵明诚叹了一口气。
“母亲亡故,儿子不能送最后一程,心如刀绞!”
赵明诚抬头正好碰见李敬的目光,又看着李敬朝着朱琏身上示意。
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又望向了朱琏。
“德甫想去就去,予在山东无须多管!”
听见朱琏的话,他陷入了沉思,不去,怕朱琏觉得他不够孝顺,去的话,又怕别人觉得他把皇后扔在自己管辖地域是不忠。
“姑父,我此行河北,派兵南下,让人把令堂棺木运到山东,你可以托付赵家老仆或者在家族中指定一个养子,替你戴孝而行!”
不知道赵明诚心思的李敬,此刻心里在想。
赵明诚啊赵明诚,我以德报怨,都不计较养不熟的恶名了,只能帮到这里了,你不能让我失望啊。
</p>
<crpt>;</crp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