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皇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零三章 被动,毒清,没落皇朝,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近期的欧洲有一个话题是极为火爆的,那就是东方的大帝国,贵族们一边品尝着高浓度的极品云烟,一边畅谈这东方大帝国,至于酒馆、饭馆,也是可以佐着云烟吃酒,谈论一下这消愁解闷的云烟原产地。。。
至于医生们,也是将云烟的名称换了,皇室秘药,无疑是个不错的噱头。
而有些钱财的人,都在谋划着去远在东方的清国淘金,各国各地的报纸上,对清国商品描述的极为详细,不花钱的广告,也为杨猛拉来了无数的潜在客户,只要假以时日,一支支集资组建的商队,也要踏上东方的海路了。
改造之中的世界第四大港,堪比欧洲总面积的庞大市场,开放的对外政策,大清需要的各种物资,除了庞大的商品供应量,大清庞大的需求量,也是惹人眼热的一个数字。
有了报纸广告这东西,杨猛可以明确的向欧美的厂商,表明大清的需求,之前那些钢琴、骨瓷、餐具之类的破玩意儿,弄到这边基本就是赔钱,弄不好就是个倾家荡产的结局,有了明确的市场需求,欧美商家在组织货源的时候,也就有了目的性。
杨猛的舆论攻势发起的前期,作为主要敌人的英吉利和法兰西,都没怎么关注,等舆论的浪潮形成之后,想要遏制,却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不仅是商人和民众,就连两国的许多政客,甚至是高层的政要,都从报纸上。再次了解了一下这个东方的大帝国。许多东西。与传说之中是不同的,杨猛这个清国的外交大臣,用报纸让欧美各国,对远隔千里的东方大帝国,有了一个详尽的认知。
以后谁要拿着一些谬论来引发战争,也要仔细的考量一下了,信息的不对称,无论是在商尝战场还是在官常都是既有价值的,杨猛的舆论浪潮,主旨就是要将这种信息不对称,给抵消掉,大家有了共同的认知,想要妖言惑众,也就没了基矗
庞大的市尝开放的态度,仅这两点,就让英吉利政府有些被动了,巴麦尊内阁谋求连任的借口。就是开拓远东市场,被杨猛突兀的来了这么一下。巴麦尊内阁也是尬尴异常的。
与港岛的宝灵不同,巴麦尊内阁,第一时间就觉察到了杨猛对大英帝国的威胁,一个出色的政客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可以消弭一场战争。
无论是作为政客还是作为外交官,清国的那个年轻的杨部堂,已经初露峥嵘了,以他现在的年纪,将来未尝不能成为清国首相之类的官职,让这样一个年轻人掌握那个东方大帝国,绝对是英吉利东方战略的噩梦。
本想着让宝灵教训一下这个杨部堂的小规模战争,以惨败收场,就在英吉利政府想要应对的时候,舆论的浪潮再次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重达二十吨的岸防巨炮,恐怕在欧洲各国也不多见吧?而重达二十吨的白铜巨炮,对欧洲国家来说,无疑就是奢侈品了。
白铜的金属性能要优于青铜的,欧洲各国如今的火炮,多半是铸铁的,青铜炮的数量都不是很多,用白铜铸炮,用二十吨白铜铸造一批巨炮,只能算是极尽奢华了。
同等重量的青铜炮,威力和使用的次数,要远超铸铁炮的,三门二十吨的白铜巨炮,足以威胁一支舰队了,这样的巨炮被安置在了虎门炮台,清国还有多少这样的巨炮呢?
英吉利军方的看法是,清国的白铜巨炮至少在二三十门以上,虎门炮台,对广州来说是重要的,但放到整个清国,虎门炮台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要塞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相对于白铜巨炮,英吉利军方,更担忧的却是那支歼灭了两千陆战士兵的清**队,报纸刊登的清军数量,却繁杂的令人摸不清楚,有说几千人的,也有说几万人的,但大概的数量,应该是在万余人左右。
五比一全歼敌人,这样的战役在欧洲战场,也不是什么以弱胜强的战役,在战斗力上,这些清军应该是与帝**人差不许多的,即使差,很有可能是差在了军事素养上面。
再接下来的舆论报道,对英吉利军方来说就是一个噩耗了,大批的德制击发枪出现在了清国的土地上,对于欧洲的情报,英吉利是相当了解的,几年之前,德意志军方,退役了一批击发枪,数量在几万支上下,看来这批退役的枪械,是流散到清国了。
而法兰西和英吉利,都在这几年的时间,出口了大量的军械,粗略的统计一下,燧发枪、击发枪的数量大概在几十万左右,之前这样的情报并不引人注意,汇总起来之后,却是令人惊惧的一个庞大数目。
这些年清国究竟装备了多少军队?难道东方的雄狮要苏醒了?
结合这些情报,再对比一下清国内战的情报,许多事情还是有迷雾的,内战之中的清国,并没有出现大量装备枪械的政府军队,这里面也是有很多疑问的。
更为不妙的消息,又是来自法兰西,法兰西的军方,透露了一个让人更为惊讶的消息,前几年,法兰西销毁的那批旧式岸防炮,实际是没有销毁的,而去向也是东方的清国。
这已经不能算是惊讶或是惊吓了,对英吉利的东方战略,这就是一个个的噩耗。巴麦尊内阁,整个陷入了被动之中,完全的被动之中,现在看来调派额尔金率领加拿大舰队,前去清国是远远不够的,舰队至少要扩大一倍,而陆军的数量恐怕就是以十倍或是几十倍的数量来增加了。
印度的战事进展极不顺利,巴麦尊内阁的眼光,频频放在了印度与清国的版图之上。短时间夺取整个印度很难。短时间夺取清国的沿海城市。难度要小过印度的战争。
就在巴麦尊内阁,准备大批量调兵悍然进攻清国的时候,一个令人羞愤欲死的噩耗,自东方传来,港督宝灵携款叛逃,而且宝灵在叛逃之前,向法兰西记者泄露了大量秘密情报,这一下重击。几乎就击溃了巴麦尊连任的梦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