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稻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九十八章 家法伺候,皇朝夜行,南极稻草,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瞧这妩媚的小样儿,还敢质疑你郎君,你会付出代价的,李庸一巴掌拍在了李丽质纤细却又挺翘的翘臀上,笑道、
“敢质疑郎君的话,就该家法伺候,有本事一会儿别讨饶!”
李丽质一脸娇羞,却嘴强道。
“我才不会讨饶呢!”。
虽然她知道自己回回最后都讨饶,但是至少气势不能输,烛光高照,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虽然长乐开始的时候叫嚣,但是过不多久就得求饶,要不是有春兰在旁打辅助,她真怕自己下不了床,对于长乐来说就是这么刺激,不招惹郎君吧还心痒痒,招惹了吧还心慌慌,早晨起来的李庸倒是神清气爽,就两个字,舒坦,用了早膳之后,李庸就直接入宫去了,因为今天有早朝,而且李庸也没有偷懒,而是起了个大早就入宫来了,李二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笑道。
“明天就是丰收大典了,某希望诸位爱卿都能去观礼,今年可是玉米和白叠花的大丰收啊!”
大殿里的气氛十分热烈,无论文臣还是武将对今年玉米和白叠花的丰收都感到十分的惊喜和激动,因为这代表着玉米和白叠花都能在大唐的土地上广泛的种植,玉米是丰产的粮食,白底花保暖不下皮裘,不论哪一种都对大唐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李庸也知道明天就是丰收大典,说实话李庸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玉米和棉花丰收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吗?还骚包的让钦天监选个吉日搞个丰收大典,对于李二这种自恋的属性李庸觉得也是没谁了,其实不只是李二,就连群臣都觉得这丰收大典很有必要,因为他们一致觉得这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大殿里一片附和声,对于丰收大典,群臣都十分积极,除了李庸,谁能想到最大的功臣李庸却对丰收大典兴趣缺缺呢?李二很高兴,往小了说是李庸的功劳,往大了说,这是上天在嘉奖他这个天子啊!不过今天的早朝可不只这一件好事,李二笑道。
“今天还有一件事需要议一议,那就是出海之事,李庸回长安之后上了一道奏章。”
一边说着,李二一边举了举手边的奏章,笑道。
“李庸选了三个地方设立市舶司,一个是海州,一个是明州,一个是广州,今天就在早朝上议一议,将这事定下来!”
其实出海这事已经热议了一两年了,无论朝臣还是民间早都心中有数了,所以设立市舶司这事虽然一直没有定下来,但是群臣早已经知道这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唯一还有悬念的是,到底是在哪里设置市舶司,现在李庸上书的建议是明州、海州还有广州,明州还有海州大家都能理解,毕竟一个在北方一个在江南,这毫无疑问都是适合出海的地方,而且正好因一南一北,但是为什么要有广州呢?广州在岭南啊!在那么偏僻的地方不说,而且朝廷还对广州的掌控不足,众人还在回味的时候,程咬金已经嚷嚷了起来。
“这个提议好啊!太好了,明州、海州、广州,没有比这三个地方更合适的了!”
要问程咬金这三个地方哪里合适了?那他也不知道,反正既然是李庸递上去的奏章,挺就完了,然而却有不少臣子对在广州设立市舶司很质疑,尤其是和世家大族有牵扯的官员。虽然李庸和冯家达成了合作,但是他们也还是不甘心,想在朝堂上再阻拦一下,虽然他们也知道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圣人,广州地处偏远,交通不畅,十分穷困,怎么能在广州设立市舶司呢?臣觉得这个提议大大的不妥!”
李二就知道有人质疑,他不由瞄了一样李庸,结果却发现李庸老神自在的站在那里,仿佛没听到有人反驳一样,处在一种神游天外的状态之中,既然已经说服了李二,那李庸才不愿去打头阵呢,倒不是怕了那些和世家有牵涉的官员,而是不愿浪费口舌,李二一代明君,怎么可能把控不住这点小场面?果然立即就有御史跳了出来反驳,整个大殿里顿时热闹了起来,李二坐在龙椅上静静看着大殿里你来我往的争辩,脸上试种挂着笑意,李庸说的那些理由他后来又仔细琢磨一下,越是琢磨越是觉得李庸说的有道理,所以,李庸选出来的这三个地方,其他两个都可以更改,唯独广州不能变,因为这不止关系着出海顺利不顺利,还关系着岭南能不能归心,李庸说的那些话,不可能在朝堂上堂而皇之的说出来,毕竟岭南是大唐的领土,冯家根本就没有反意,而且冯智戴就在长安呢!今天在朝堂上说出来了,那明天还不就传到冯智戴的耳朵里了?李二听着朝堂上的辩论忍不住感叹,瞧瞧这些蠢货,一个说到点子上的都没有,也只有他和李庸才能如此高瞻远瞩啊!待朝堂上的一众臣子们吵的精疲力尽了,李二这才笑道。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啊!不过,某很赞同李庸的这个提议,某觉得他选的这三个地方都很好,尤其是广州城选的最好!”
群臣听了都有些震惊,明明选广州城最有争议,为什么圣人却觉得广州城选的最好?李二笑着问道。
“李庸,你又为什么选择在广州设立市舶司呢?”
李庸出列笑道。
“臣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选择了在广州城设立市舶司,臣这一路南下实地考察了很多地方,广州城的海港优良确实适合出海,而且广州城处在最南端,可以辐射东南的小国,填补明州和海州的不足,所以臣提议在广州城设立市舶司!”
李二笑道。
“这个提议好啊!虽然某没有实地考察过,也不知道怎么算适合出海,但是某相信李庸的眼光,而且,岭南实在是太穷了,岭南的百姓也是某的子民啊!江南富庶,中原如今也有了玉米和白叠花,中原的百姓也将摆脱贫寒的现状,然而岭南呢?某一想到岭南的百姓还处在穷苦饥寒之中,某就心痛啊!某也希望,在岭南设置市舶司能给岭南的百姓带来变化!”
李二的话音一落,长孙无忌立即出列道。
“圣人爱民如子,堪比尧舜,乃万民之福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