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闲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最后通牒,新宋英烈,京华闲人,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与梁子岳接到相关报告时一样,王崤峻对李筠勾结江南、意图叛乱的行为并未感到任何的意外与惊讶。毕竟这位在前世的历史中举兵反叛过赵匡胤、今世的历史中亦被李重进当做共同举兵叛乱第一盟友而派手下去游说的李大节度使,早就在王崤峻乃至所有穿越团队成员心里挂了号。在穿越众眼中,李筠发动叛乱没有会与不会的问题,只有什么时间举兵的问题。也正是由于心里早就有了准备,所以在得到李筠确有叛乱意图的消息后,王崤峻并没有急着予以反制,而是非常冷静的将徐绍安找来,两个人一起通过电台与身在开封的李俊武和张维信就此事进行了讨论。
一方面,李筠虽暗中与江南勾结,有叛乱的意图与打算,并为此积极准备、调动兵马,但最后关头却因局势的变化而悬崖勒马,放弃了突袭开封、截断南征军后路的行动,算是叛乱未遂。虽说在这个时代漫说是叛乱未遂,就算只是表露出叛乱的意图,或者只是讲出想要叛乱的言辞都可以算做是谋逆,并按照谋逆罪论处。可对于不愿意在自己家里动刀兵、不愿意老百姓为了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错误而生灵涂炭、受无妄之灾的穿越团队来说,这种只有想法和准备活动,却无实际叛乱行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尚未触及他们的底线,还存在通过和平方式或者是以军事手段为后盾的和平方式予以解决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虽说如今江南大局已定,南征之战即将划上句号,可从逼迫李煜投降或者强攻金陵到彻底安定江南,将整个江南都置于大周控制之下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南征军中的一部分还需要留在江南控制局面,以防那些不愿承认失败的江南文臣武将们趁机捣乱、兴风作浪。而且,从金陵到开封有上千里,到昭义军所在的潞州更是有将近一千五百里,南征军即便马上班师回朝,也需要二十天左右时间赶回开封、一个月左右才能抵达潞州。若是现在就宣布李筠的罪状,很可能会令原本已经决定偃旗息鼓、继续等待时机的李大节度因为惶恐、惊惧、不安而决定铤而走险,抛开一切的顾虑与忌惮,即刻起兵叛乱。到时候,尽管在南征开始之前留守开封的兄弟们便已经做好了应对突发事件、特别是应对那些不**稳的节度使、刺史可能会趁大军南下、开封空虚的机会起兵反叛的预案,并进行了必要的准备,但在开封城下与叛军相厮杀,既会不可避免的对周边百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而且也会对大周朝廷的稳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于是,经过仔细的分析与权衡,委员会最终做出了对李筠意图叛乱一事暂时不予镇压或者惩治,待南征结束后再行处理的决定。
穿越团队这边因为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可以对李筠意图叛乱的行为反应平静、泰然处之。而且,为了更重要的南征之战,亦能够假装不知道李筠曾经有叛乱的打算,暂时不对其谋反的行为进行回应与处置。金陵城里的李煜在接到李筠决定放弃起兵勤王、突袭开封的消息后,却不可能像王崤峻、梁子岳等穿越众那般镇定自若、不以为然,更无法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般依旧在皇宫里与小周后吟诗作对、**声色。
可问题是,在将那个背信弃义、食言自肥的李筠痛骂了一顿后,李煜却无奈的发现自己除了诅咒对方的祖宗十八代之外,连一点反制的办法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方才还怒发冲冠、气急败坏的李煜不由得立时便泄了气,颓然的坐回到自己的宝座之上,用询问或者说是期盼的目光看着因为自己发怒而全部起身肃立的一众文臣武将,希望这些自己曾经恩宠有加的臣子们能够为自己献上退敌之策。可令李煜失望的是,没有一名大臣站出来帮助自己,面对自己询问甚至是带着些许乞求的眼神,众臣要么回以一副愁容、要么对以满脸歉然、要么干脆低下头去,根本看都不看自己。
眼见形势危急,一众文臣武将却无计可施、无言以对,李煜是既愤怒又悲哀,继而变得心灰意冷,斗志全无。他站起身无力的挥了挥手,便在太监宣布“退朝”、众臣“恭送国主”的声音中,带着无尽的落寞与无奈回转**,去和小周后风花雪月、去佛堂念经祈祷,再也不问朝政。
李煜不理朝政,只知吟诗作对、念经拜佛,江南朝廷的军政事务便由陈乔和张洎这两名一惯主张拒城而守、死战到底的主战派把持。如此一来,就算朝中有一些意欲开城投降的大臣,在此二人的压制之下,也只好将自己的想法藏起来,不敢再有所表露。于是,在进入建隆二年阴历七月之后,金陵城内主战的声音和防御的准备反而较之前李煜临朝时更大、更充分。
眼见金陵成内主张抵抗、死战到底的声音愈来愈强、防御愈来愈完善,城内军民士气亦较之炮击句容时有了一定提升,继续拖延下去会对南征军攻克金陵城越来越不利。而且,昭义军的那个李筠虽因局势变化暂时放弃叛乱,却未必就此便绝了谋反的心思,放这样一个居心叵测的家伙在身后终究是个祸患,还是尽早解决为宜。再加上十余万大军屯兵金陵城下,每日粮草耗费巨万,对经济尚在恢复期的后周朝廷是个沉重负担——哪怕有北平军这个经济发达之地的全力支持,长期围城也同样难以承受。更何况,随着围城时间越来越长,南征军将士们的军心士气势必会渐渐低落、丧失,就算己方占有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以士气低落之兵进攻士气高涨之敌亦会使己方徒增不必要的伤亡。
因此,建隆二年阴历七月初,在围城近两个月后,王崤峻和委员会的其他三位委员便决定不能这么无限期的跟城里的江南君臣耗下去。于是,在阴历七月初四,王崤峻自南征以来第一次派出使者进入金陵城劝降。
然而,面对南征军的劝降使者,一心想要死战到底的陈乔和张洎不但没有一点悔过、认罪的态度,反而言辞激烈、据理力争,将使者历数的李煜及江南朝廷的罪过一一予以批驳,并拒绝了使者会见李煜、当面劝降的要求,表示自己的想法便是国主的想法、自己的说辞便是国主的说辞,大周想战便战,勿需多言。
尽管第一次遣使劝降以失败告终,但考虑到一城生聚、考虑到古都价值,自阴历七月初六至阴历七月二十,王崤峻和徐绍安还是不为己甚的接连派出三拔使者进城劝降,希望能够不伤一人、不损一物的拿下这座六朝古都、江南第一城。
南征军这边做得可谓仁至义尽,城里的江南君臣、特别是主持一应军政事务的陈乔和张洎却是不为所动、冥顽不灵,不但拒绝投降,而且还不断出言不逊,指责大周官家、大周朝廷、大周群臣,特别是率军南征的宋国公王崤峻。
正所谓“泥菩萨还有三分土性”,作为在后周朝廷说一不二的王崤峻,作为掌控后周朝政、睥睨天下群雄的穿越团队成员,又岂能容忍陈乔、张洎等江南大臣如此的指摘与无礼。于是,当众兄弟最后一点耐性也被江南群臣的拖延与倔强消磨光了的时候,建隆二年阴历七月二十五,王崤峻又一次、同时也是武力攻城前最后一次派遣使者进入金陵城。只是,这次带去的不再是劝降的书信与说辞,而是限令对方于阴历七月二十七日巳时正之前开城投降,否则便会万炮齐发、百道攻城的最后通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