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命不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91章 杨部心思,寒门仕途,骏命不易,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下午,杨正信的电话打了进来。</p>
“方政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省委已经对你们朗新的请示作出批复了。白头文件等下先发你手机上。”</p>
虽然已经知道这个结果,但林方政的精神还是为之一振:“杨部长,您这真是给我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啊!”</p>
“省委已经批复,那就是对朗新的肯定。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要全面彻底打赢这一仗,给省委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杨正信勉励道,“一个月内,编制好机构改革方案上报省委批准!”</p>
林方政沉浸在喜悦中,只以为杨正信这是在有感而发的说废话:“好,我们会加紧编制。一定不辜负领导们的重视和期待!”</p>
“嗯。在这样的改革中,要把组织部、编办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所以,在机构改革中,朗新县委不要去动这两个单位,改革的牵头单位都不稳定,那还怎么改,你说是吧。”</p>
林方政的喜悦戛然而止,他不能否认杨正信的话没有道理,但杨正信身为市委组织部部长,不是县委组织部部长,在这样的改革面前,不应该只盯着组织部会不会受损害的小利。</p>
人性都是一样的。杨正信此举,目的有二。一是担忧改革搞砸,自己受牵连。虽然他身为市委组织部长,在朗新的改革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如果能在组织部系统上踩一脚刹车,也能证明他决策适当。二来不想形成经验。这个改革的目的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了,简括起来就是精简。精简,就意味着要削减机构、削减人员。不仅于此,还要把其他单位的职能并进来。职责增加、人员减少,别说杨正信,就是组织部任何一个干部都会满腹怨言。</p>
林方政忽然觉得有点悲观,连杨正信都不是全心全意支持改革,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那其他人呢?如果按照内心支持改革超过30%的比例计算,林方政毫不夸大的说,恐怕达不到总人数的30%。</p>
摆在他面前,不是一根硬骨头,而是一堆狰狞望着自己的头骨。</p>
但他现在不能让杨正信没面子,只得先应承下来:“是的,组织部、编办的同志要挑大梁。”</p>
“还有个事。你自己考虑一下。”杨正信接着说,“你们县委组织部的吴华行,之前是黄英典提拔的人,我虽然知道他,但跟我交往不深。虽然这个同志在黄英典的案子里面没有查出问题,但有些事总是说不好的。在朗新即将改革的关键时期,组织部长一定要百分百过得硬才行。不然到时候爆了雷,影响改革大局,那就得不偿失了。”</p>
“吴华行?”此刻慎光济刚好拿着一份文件进来,林方政朝他压了压手,示意他先别说话,并且将扩音打开,“他曾经是黄英典的文字秘书,但到了朗新之后表现还可以啊,还算公道正派。组织上不也没发现他有问题嘛。”</p>
“这东西谁说的准。”杨正信说,“其实我是想直接帮你这个忙,给你派一个新的组织部长。但是定平书记说了,朗新现在这个时候,市委就不要随意调整干部了,一切听你的意见。方政啊,你现在是县委书记,又承担省委的改革重任,在用人上可不能做老好人啊。有些人本身就带着疑点,那就一定要提前防范。新的人选你也不用头疼,我们市委组织部刚好有一个老同志,现在是干部二科的科长,在干部人事工作上经验丰富,为人也忠厚老实。给你去做决策参考,再好不过了。你要是没意见呢,我就再跟定平书记做个汇报。当然,定平书记说一切以你的意见为准,我这只是建议,你不同意的话,我也不能勉强,你说是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