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之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章 红尘练心,生命的觉醒,净心之旅,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生起什么心才能减少欲望?师父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人都希望住豪华的房子,有钱有势的,这是普通人一生的追求和梦想,但在学佛人的眼中,一生的追求只有净心净土,只此一事实,余二皆非真,普通人之所以有强列的物欲,皆是因为把眼前的无常当做真实,而终其一生的追求。

而修心者再追求这些,就意味着学的不彻底,判断一个人的成绩,最主要的就应该看他的物欲,因为这些只是短暂的拥有,过于执着这些就是业,普通人把这些当做自己的全部,而拼命的追逐,而学佛者必须把这些当做工具,因为这些可以让人更好的修行,这才是变工具为功德的真实意义,

为什么中老年人愿意抱怨呢?有很多中老年人聊天时都互相抱怨,年轻时干活不知道累,而现在什么也干不动,年轻时一天能干完,现在十来天才干完,老了不中用了,等很多忧愁哀伤的话。

年轻时用力气活着,年老时要用智慧活着,年轻虽有力气,但智慧阅历不够,年老时气力不足了,但经验阅历却多了,所以年轻时经验智慧不足,是可以理解的,而年老时在抱怨力气不足,这只能说你是一个不精进的人。

学圣贤就是这个道理,专一为净化心灵,日出东方好比青年,日落西方好比老年,所以净土世界是聚一生的经验阅历,凝结而成的智慧净土,所以往生必须的一个条件就是,看到年轻人的活力,而没有丝毫羡慕之心,反之生起悲怋之念,力气只能创造物质世界,而智慧变现的却是净心世界。

为什么说:理想志向才是幸福如意的开始?你的理想目标有多高,你的如意就有多少,同样的食物,没有目标的人只是注重享受滋味,细细地品尝,千方百计的挑剔。

修心者以成道为根本,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他的目标为了成就度众生,所以根本不在乎食物的好坏,吃饱了是为了更好的去修道,所以不会在意食物的滋味,在生活中也自然不会挑三拣四,也不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争争吵吵。

共同的目标,会使生活更美好,所以修心不是消极厌世,而是看破放下那些小事,才能全心全意的提起大事,这样做斤斤计较的事就会少了,生活哪有不幸福快乐的呢?有很多人莫名其妙的生气发火,管这种火气叫做无明火,而圣人的修行正是解决无名的问题。

圣人告诉人们,明心见性的道理,世间万事万物,包括身体都是无名化成的,只有把这些放下,我们能看、能听、能觉知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才是真正的法身慧命。

为什么说:母爱是最伟大的?如果把这种爱用在智慧上,人生哪有不吉祥如意的呢?有个故事说:一个山区单身母亲供上大学的儿女,虽历经千辛万苦也要把儿女教好,虽然儿女百般不孝,可母亲依然把全部的爱给儿女,父母对儿女真是爱到了极致,为自己最亲的人如此。

如果把这种爱放大,甚至爱到鱼鸟畜生类,爱到花石等无情物上,这就是佛教精神。佛法却是从空、无常、无我处讲的,四大构成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四大假合而成,思想意识是人事境界的反映,这些应看破放下,但能够借助这一世的因缘,而付出爱恨情仇等缘,这心情才是我们真正的慧命,把这种心量逐渐增大,把身物思想放下,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什么是影响智慧的障碍呢?圣人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恽而致战,也就是说主帅一定要具备主见,一定要为大局着想,不能因小事而影响大局,不因任何关于亲情、友情的事而影响自己的决断力,这就是成大事的心量,也是要修行的心力。

佛看破放下五欲六尘的牵挂,是为了一个根本的目的,那就是心性造就的空间,在将帅的心中,不论什么人事物,都不能影响国之大事,在修行者心中,无论多么大的艰辛困苦,都不改变成佛度众生的信愿。

面对疼痛时,我们应如何观想?人这一生中总有这疼那痛等种种疾病,佛说色、受、想、行、识本是四大和合的幻生,修行就是修证四大和合的身体是幻,思想意识是自己与人事物交融的产物。

修行越好就越不在乎自身,而归于心性。听信别人而动摇自心,越执着就会痛上加痛,人如果转一下心念,将执着身境改为执着心灵,其结果就会是天渊之别,这就是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体现。

什么才是真正的心地呢?祖师说:扫地扫地扫心地,不扫心地空扫地,人人若能扫心地,天下何处非净地?普通人看重的是外界的尘,佛法看重的心中的尘,不是说外在的尘不需要打扫,而是说要将外在的尘都转化为心中的尘,只有这样人才能升华自己。

就好比神仙一样很多人说有,也有很多人说没有,其实心中没有鬼,外在又怎么会有鬼呢?只有心中有鬼才能引发外在的鬼。

经典中说一切唯心造,就是这个道理,神秀大师从身的角度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慧能大师却从心的角度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反省自己有什么好处呢?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告诉人要不断地反省自己,学着改变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不然等到恶积多了,发生灾难时就晚了,错误都是由小到大的累积,由小的不良习性,到严重的错误,就是你要受到灾难的时候,命理学就是这个道理,起到以灾难来达到提醒。

反省自身的作用,佛法用戒、定、慧来去除人的急躁心理,所以戒律不是约束,而是制止恶行,保护自己,免除灾难最好的办法,佛法的智慧以看破放下为因,对问题不死执不钻牛角尖,这样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灾难和不如意了,所以戒律预防错误,走向幸福的根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鬼神泣

叫个彭友

我升一级要十倍经验

洗洛洛

道尸灵天

林锋

我有一颗万道丹

沧海之曜

觉醒后颠覆世界

石锅小酥肉

庸才之道

何满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