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宦海沉浮,大宋的天空,墨尚花开,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利用每独南向坐以接京使,犀玉带用红黄罗袋;澶州黄河清,郑州用为诗题试举人,利用判试官状,言甚不逊。”侯莫陈利用居然敢于僭越皇室用度,每次接见京官,都是坐北朝南;所用之物,都是皇上规格,他身上的犀玉带子用的也是红黄罗袋装饰;澶州地区黄河曾由浑变清,古人云“黄河清,圣人出”,“大师”就利用这件事,在郑州的科举中以“黄河清”为题考举子,等于自比“圣人”;他在书写判词时,文字也多有不敬等等。
负责查抄侯莫陈利用家产的京西转运使宋沆,得到了数张写有大不敬之语的纸片,在赵普的支持下,宋沆将侯莫陈利用的诸多“言甚不逊”言辞,一一向太宗作了汇报。
种种罪证累加在一起,太宗也无语了。但是,太宗还是不想让这位“江湖大师”死。
赵普道:“侯莫陈利用这人,罪大恶极,处罚太轻,不能堵住天下百姓悠悠之口,不能满足天下人的期望。”
太宗明白赵普的意思,作为天子,他知道侯莫陈利用这样的人,杀不足惜,然而和自己伤痛比起来,他又觉得应该留他一条命。
太宗道:“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
?”朕作为万乘之主,难道还不能庇护一个人吗?
赵普道:“这个国家巨蠹,犯有死罪十几条,实属十恶不赦,天不藏奸,国法难容!必须将其绳之以法!”
太宗也没了道理,“令中使脔杀之。”只好命人将侯莫陈利用在商州赐死。
诏令下达之后,太宗又反悔了,派人快马加鞭传令赦免。传诏使者飞马前往商州,途中,马在泥泞当中跌倒,使者走出泥泞换马继续前行,到达商州时,侯莫陈利用已经被前使斩杀于闹市之中。
朝野上下、百姓听闻这一消息,无不拍手称快。第二回合:赵普胜。
赵普整顿吏治,扳倒这位“江湖大师”,接下来又将依附“大师”的奸佞之臣,统统贬官。
◆陈廷山谋反
陈廷山最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是在太祖赵匡胤亲征太原时。
开宝二年(969)年二月,太祖派曹彬、党进率部进攻北汉,以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赵匡胤亲征督战。
北汉皇帝刘继元一面令杨业、冯进珂带兵扼守团柏谷,一面遣使向辽国求援。
两军相峙,杨业派牙队指挥使陈廷山率领三百人侦察宋军敌情,陈廷山一头撞上了大宋先锋李继勋的大军。
好汉不吃眼前亏,在这决定生死的一刻,陈廷山阵前倒戈,带领三百弟兄向李继勋投降了。仗还没打,一部分人就投降了,杨业和冯进珂担心寡不敌众,只得退回太原。宋军很快夺取汾河桥,直抵晋阳城下。
降将陈廷山投到大宋之后,参与了宋军与北汉及辽国的多次战役,被封为济州刺史。
太平兴(980),辽军围攻瓦桥关。太宗命济州刺史陈廷山率军支援定州,莱州刺史杨重进等刺史率军支援关南、镇州,在瓦桥关以南三地增加兵力。
大宋雍熙北伐,陈廷山作为一个指挥官,在涿州会战中,没有按期到达。@按照军法应当斩首,太宗给了降职处分,贬为冀州驻军主管,随后即因被人控告纵容部下烧毁民宅,又被贬为平戎军知军(治所在今河北文安县新镇)。这意味着陈廷山投宋之后,在官场上走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陈廷山的平戎军治所在霸州南,两地驻军唇齿相依。
霸州都部署石曦,并州太原人,沙陀人后裔,武将出身,打小才思敏捷、机智过人。石曦的来头不小,父亲是后晋韩王石敬晖,石敬晖是后晋皇帝石敬瑭的从弟,石曦就是石敬瑭的亲侄子。
后周恭帝柴宗训封石曦为副左骁卫大将军,让他率使团出使高丽国,没等石曦返回中土,后周已经变天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大宋王朝。建隆三年(962),赵匡胤命石曦再次出使高丽,被任命为迁左骁卫大将军,护秦州屯兵。
开宝二年(969)被任命为雄州知州,兼任潭州钤辖。开宝八年(975),会同李继隆率兵攻打袁州南唐军,平梅山、板仓诸洞蛮寇,俘馘数千人。
石曦跟着太祖、太宗,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太平兴国中期,石曦历任右神武、右羽林大将军。雍熙四年(987),改知霸州兼都部署。
《宋太宗实录》载,平戎军知军陈廷山感觉自己混了这么多年,越混官越小,心中非常失落,居然派亲信向辽国写投降书,请辽出兵,自己所部愿为内应,带领平戎军叛逃辽国。
陈廷山这人看来脑后是生有反骨的无耻之徒,反反复复地背信弃义,叛国投敌。
辽方答复并约定时间,然而陈廷山却没那么好运了,这回连老天都看不过去了,阴差阳错,送书人把回信误送到霸州知州石曦的手中。
石曦看到契丹的信件,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与都监侯延济定计,摆下鸿门宴,请陈廷山到霸州喝酒饮宴。陈廷山一到,埋伏的刀斧手一举将陈廷山等人部拿下。打上木。
笼囚车,石曦派人将平戎军知军陈廷山押送开封,请求朝廷发落。
端拱元年(988)六月初一,陈廷山以谋反罪被处以死刑。
石曦因功加领霸州团练使、兼任镇州知州。
◆大宋铁骑静塞军
岐沟关、君子馆两次大战,大宋丧师数万,国力穷沮,被迫在战略上采取守势。
痛定思痛,太宗觉得宋军之所以屡战屡败,原因就出在宋军基本上是步兵,缺少能打硬仗、狠仗的铁血骑兵。
马匹历来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马匹的多少决定着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唐朝牧马监蓄马将近七十万匹。
失去燕云十六州后,大宋无法通过北方贸易、走私获得蒙古高原的战马,西北党项的崛起,让宋朝从西北获取战马的途经也给切断了,大宋的战马最多的时候也不足二十万匹,实力跟汉唐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中原缺马,无法组建大规模骑兵军团,在与大辽、党项的对抗中,步兵根本沾不到什么便宜,因此屡屡失利,不败则已,一败就是大败。无错更新@
数次北伐,宋军共得马四万匹,太宗觉得,是时候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精锐骑兵了。
易州紧邻涿州、幽州,是中原门户,这里的百姓常年和契丹等游牧民族打交道,历来民风彪悍,精于骑射。一寸山河一寸血,听到外敌入侵,男女老幼都能挽弓搭箭,民皆兵。
大宋的这支骑兵,人员部来自易州,所有成员都能开二百斤的硬弓,精挑细选,聚齐三千人。一人战马,马匹都是清一色的良驹。从军士到战马部披重甲,兵器除了弓箭外,部配钩连长枪。
这是大宋历史上最强的一支骑兵部队,在缺马的宋朝,已经达到了顶配,太宗为这支铁骑取名“静塞军”。
静塞静塞,有了它,边塞就安静了,“静塞军”这个名字,不是太宗始创。大唐开元十九年(731),最先在蓟州城内置静塞军,大历六年(771),又在轮台(今新疆米泉县)置静塞军。
这支大宋的超级武力,也是太宗的秘密武器,他要为这支铁骑配备一名同样铁血的将军。在大宋诸多的战将当中,就有那么一位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头脑冷静,心思缜密,常胜不败的虎将,他就是大宋的国舅爷——李继隆。
接到任命的这一天,李继隆这位铁血汉子,失声痛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大宋太需要这样一支骑兵军团了,他已经等得太久,太久,太久了……!
中国历史上,装备精良,作战勇猛,并称于世的铁骑:辽国的铁林军、西夏的铁鹞子、女真的铁浮屠、蒙古重甲铁骑,还有一个就是:大宋的静塞军。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真正的英雄,就应该直面惨淡的人生。
燕山横蓟北,狐塞接云中。勿使长城上,惟留汉将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