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气候的发明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7章 蒙出来的针灸,不成气候的发明家,不成气候的发明家,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吃暮食天色已黑,在晚上并不行船,一般会停靠在岸边。
从雍城到王城是顺流而下,这个季节大概需要三天到达王城,王城走水路要四天才能到达新郑。
叶枫一路上观察着每一艘被他们超过去的船只,并没有和打探到的船只相同标识的船。
这时期虽然很多船外观雷同,但好在各船家都有自家的标识。
不过根据出发时间,以及己方船只速度和对方船只速度算,对方船只应该在前面不远处。运气好的话应该在明天就能追上对方。
可是一直到了第二天晚上都没有见到那艘船。虽然打探到的消息是对方去了新郑,但叶枫觉得还是到王城打听一下再做打算。
到了王城渡口附近叶枫远远看见赵匡胤在渡口等待。王城位于黄河和渭水交叉口,黄河对面是蒲坂城蒲津渡。
蒲坂,是华夏族发祥地的核心区域,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这里为“天下之中”。
《路史》中记述“柱所都蒲坂”,认为上古传说中的农神,即烈山氏之子柱曾建都于此。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欢迎下载免费。
先秦史专家丁山先生考证“能植百谷百蔬的‘柱’就是‘后土’的省称”,说明后土祠出现在河东亦是渊源有自。
蒲津渡再往下游就是风陵渡和茅津渡,这两个渡口与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
三大古渡之中,茅津为最。这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第一,茅津渡设渡时间最早,最早可以推到商代。
第二,茅津渡向来为安邑盐运航道,北连安邑,南隔黄河与河南三门峡隔河相望。
历来是三晋出入河南及南方诸省的门户,又是“三晋屏藩”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可谓是“地当晋豫通衢,商旅之辐辏,三晋运盐之孔道。”
叶枫和赵匡胤在王城见面后,得知赵匡胤也未发现他们要找的船。
那么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方在半路换船了,另一种可能是对方又去了别的城的渡口,叶枫他们错过了。
最终商量方案是,为了以防万一,第二天叶枫继续向东追赶,同时搜索附近几个渡口,以防对方在这些重要港口上岸。
而赵匡胤继续在这里留意过往船只,避免叶枫他们已经超越了他们要找的船只。
于是叶枫依次搜索了蒲津渡、风陵渡和茅津渡但都没有发现。
到了茅津渡,船家“良心发现”赠送了一顿暮食。暮食吃的是黄河鲤鱼,当然这时并不叫黄河叫河水或者河。
“黄河有两鱼”,一种为名鱼,一种为凶鱼。名鱼是指黄河鲤鱼,凶鱼是黄河鲶鱼。
黄河鲤鱼是华夏“四大名鱼”之一。自古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说法。
黄河鲤鱼肉质细腻,营养丰富。而且此鱼寿命比较长,因此黄河鲤鱼也很大。叶枫他们吃的这条鱼大概有七八十斤。
叶枫在船家惊讶的目光中吃光了这条鱼。这种鱼的刺也很长,叶枫摆弄着鱼刺想着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这时旁边的船家微笑的说道“贵客,我觉得他们可能在过来的路上去了蓝县,因为很多商人都会去蓝县买一些上好的“蓝田玉”。”
蓝县在灞水,是渭河汇入的分支之一。灞水原来叫滋水,在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六百二十三年),滋水更名为灞水。
蓝田玉名列“四大名玉”,以周礼“玉之美者为蓝”,故得县名蓝田。著名的秦始皇传国玉玺即为蓝田水苍玉所制。
叶枫听罢双眼微眯的看着船家,船家发现叶枫目光凛冽,收拾餐具的手不由得微微颤抖了一下。
船家咽了一下口水,然后掩饰的说道“我,我也是刚刚想起来。”
叶枫咬着后槽牙说道“你是在王城渡口就想到了吧。你是想带我多绕路,多赚点是不是?今天留我吃暮食也是为了接下一笔生意是不是?”
船家尴尬的嘿嘿一笑,说道“我这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诶,诶,贵客,你要干嘛?”
叶枫拿起案几上的鱼刺就冲向了船家,咬着后槽牙恶狠狠的说道“你看我扎不扎你就完了。”接着船家的惨叫声传遍了整个茅津渡。
船家惨嚎道“啊~,啊~,啊!啊!嗯,嗯,嗯~,嗯~,舒服,官人不要停,不对,客官~,不要停~。对,对,对,扎那里舒服,舒服~。”
叶枫骂道“你特么就是个贱骨头,我有一句马买皮不知当讲不当讲。”
此时赵匡胤正在暗中观察一艘舫船,船上的标识和叶枫描述的大致相同。
此时船上有两名大汉把守,在甲板上来回巡逻。船舱内传出嘈杂的声音,对方应该至少有十几个人。
<sript><sript>
<sript><sript>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