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1章 滔天之功,北宋钜子,行三,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然这还不算完,出使之事敲定之后,李格非适时出列,慷慨道:“禀奏陛下,陈留县新稻已出,三万亩出产二十万石,亩产七石。”
啥?亩产七石?真的翻倍了?
又是一个晴天霹雳,龙椅旁的帷幔又是抖动了一下,可想而知帷幔后的高太后心情是怎样的激动。
小皇帝更是急步自龙椅上走下来,紧紧抓住李格非的手说:“爱卿,果真?”
李格非目中含泪,感慨道:“陛下,千真万确,臣愿意以九族作保,绝无意思虚假。”
“好,好,太好了,李爱卿,你居功至伟啊。”
李格非:“臣不敢居功,此事能成,全赖简川简大人。”
闻言,欢欣鼓舞中,却又有一丝别样的情绪弥漫,滔天大功啊,不论是六月永乐之战,还是前日的牛心亭之战,改良水稻更甚前两者,这三件大功加在一起,封王都不够,须知,简川今年才二十二岁啊。
所以,如何封赏却成了接下来将要面对的一大难题,难道真给简川封王吗?封王就会有属地,有亲军,那时,谁还治得了简川。
所幸,这还不是当下最紧迫之事,具体的封赏,怎么也要等简川回京再说,所以,大家伙还有时间去想怎么掣肘简川。
于是乎,当务之急有二,相比之下,出使西夏都不再重要了,加紧改良水稻的播种才是重中之重,须知,北方一年只可产一季稻谷,可南方,却可产两季,若然紧锣密鼓的干,还有有可能赶上南方的时节的。
出谋划策者多矣,激烈的讨论随之展开,至午放休,具体的策略也讨论出了个大概,李格非的兴农司全权统筹此事。
而至散朝,中书省中,三老却坐在一处,具皆不语,良久的沉默后,王安石率先言:“过犹不及,咱们这位学生,锋芒太露,怕久之生祸啊。”
范纯仁:“不世之才,不外如是。”
司马光:“是时候敲打敲打了。”
范纯仁:“怎么敲打,这小子,做事滴水不漏,哪来的什么把柄。”
王安石:“没关系,以这小子的老成,不久之后就会把把柄送来了。”
司马光笑道:“那咱们就等着吧,等着这小子自己将把柄送回来,到时候,你们可别心软。”
王安石:“老夫还真是好奇,你们说他会送个什么把柄呢。”
……
坤宁宫,小皇帝赵煦和高太后一同回来,共近午膳。
世间传言太后和小皇帝不合,实则纯属无稽之谈,小皇帝年纪还少,高太后乃是他唯一的依仗,以其少年老成之心性,又怎么可能去跟高太后去争斗呢,关键是,高太后从未真正限制过小皇帝参政,所以,他们的关系,好的很呢。
吃着简单的午膳,高太后问:“煦儿,你觉得该怎样封赏简川?”
赵煦毫不避讳:“封王。”
高太后:“可他才二十二岁?如此年轻的王,是不是会成为你今后的威胁?”
赵煦:“不,孙儿倒是认为,简川必将成为孙儿肱骨重臣。”
“哦?人心隔肚皮啊?”
赵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圣君之道也。”
“如何制衡?”
“二龙戏珠,隔岸观火。”
高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再问:“可有人选?”
赵煦如实道:“暂无。”
“是啊,简川这般人,又其是那么好找的。慢慢找吧,不急,祖母还在,尚能替你应付几年。”
“皇祖母身体康健,必能长命百岁。”
高太后欣慰的笑了笑,转而说:“封王,势在必行,不如此不足以定民心,至于封王之后,倒是得好好想想,安排个什么差事给他。”
赵煦:“倒是有一些现成的差事,且非他来办不可。”
“哦?”闻言,高太后的眼睛忽的一亮,继而恍然道:“是啊,怎么把这茬子事望了,那小子,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家的那点产业,重开丝绸之路也是他提出来的,这差事,交给他做再合适不过。”
赵煦:“呵呵,在此之前,怕是得先给他把婚事办了,这次,想来皇祖母也推不掉了吧。”
“可不是,算了,遂了他们小两口的愿又有何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