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三十章 述职交锋,大唐万户侯,高月,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再往下是幸灾乐祸的邢部尚书、原剑南节度使郭虚己,最后是工部尚书,但现在暂缺,他的位子由吏部侍郎房琯暂坐。

除了这十几名内阁成员外,周围还坐着一些辅官,比如御史中丞、中书舍人、殿中监、翰林学士等等。

但李清的目光最后却停在了一个人的身上,使他暗暗震惊,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庆王李琮,他台阶的一个角落里,从李清的角度看去,正好被陈希烈挡着,三年不见,他瘦了很多,倒显得很精神,不过此刻他并没有看李清,而是在全神贯注地看着手中的折子,那应该是安禄山的述职报告,李清心中不禁冷冷一笑,看样子,李隆基最后是想立长子为太子了。

“开始吧!”

李隆基脸上笑容消失,他从高力士手中接过李清的述职报告,翻开了一页,对李清说道:“昨日下午,朕和几位相国开会商讨了一下,基本赞同你的西扩计划,但有些问题,朕想再明确一下,第一个就是税赋问题,如果出丁为兵便可获得免税,倘若免税人多了,那官府的税赋又从哪里来?你是否考虑过?这是第一,你先回答于朕。”

“臣考虑过,首先免税并非全部土地免税,臣所说的免税只对永业田一块免税,而口分田部分依然要上交租庸,不过是税赋稍轻;其次陛下给安西军定的兵数是七万四千人,既然有了上限,那就不是每户人家都可以出丁为兵,必然有部分人家享受不到免税,这样就有了一部份税源,然后实行军屯,使军粮能够自给;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臣真正的税源是来自于商税、盐税,还有官府自身也成立商行,臣测算过,只要我大唐与西域各国的贸易量能达到开元二十五年的七成,那所收税赋便足以应付日常开支。”

李隆基略略点了点头,问户部尚书张筠道:“张爱卿以为如何?”

张筠微微笑道:“我们户部出去的人,臣自然是放心的,就算是最后没辙,李侍郎也会从河里淘出金子来。”

他说得幽默,众人都会意地笑了,李隆基亦轻轻笑道:“朕倒是忘了他的老本行。”他手一挥道:“这第一条就算过了,你过后将细则拟好交予户部,”

李隆基又翻开下一页,看了一眼裴宽,对李清道:“还有一条是裴尚书提出的,哪就是你的计划里没有涉及到驿站,这是否有遗漏?”

李清一楞,这一条他确实忘了,他急忙答道:“这是臣遗漏了。”

“驿站极为重要,这涉及到西域与大唐的联系,切不可掉以轻心,你回头补上吧!”

李隆基见李清点头答应,他便不再提此事,又翻了一页,他眼里忽然闪过一丝强烈的兴趣问道:“在你的计划书里有广设学堂这一条,朕对其中从五龄童开始免费且强制入学十年的规定不甚理解,你不妨说说看。”

李清这个考虑自然是按照后世的九年义务教育而设立的,但在这里设立也有他的深意。

“陛下,葱岭以西离我大唐中原何止万里,那里胡人众多,将来我中原移民过去,免不了与他们通婚杂居,为了让我中原的文化永远在他们子子孙孙中传下去,为了让他们不忘记自己的根,所以臣用强制的办法命五龄以上儿童无论男女、皆要入学十年,若有违令者杖一百,没为奴籍,这在臣看来是第一要务,望陛下同意。”

“好!非常好!”李隆基站起身大声鼓掌喝彩,‘不忘记自己的根’,他连着念了两遍,由衷地赞叹道:“就凭你这一条,朕也要让你在西域多呆几年,这其实也是朕所担心的,十年后他们或许还知道自己是大唐子民,但百年、数百年后呢?他们还能否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所以爱卿的这一条,朕是绝对赞同,包括女童入学,朕也特准了。”

说到此,李隆基向几个大臣笑道:“前几日朕和李爱卿已经谈过,所以朕没有什么疑问,各位可有什么要问的?若没有,安西节度使李清的述职报告便算过了。”

“陛下,臣有话要问。”站起来的自然就是杨国忠了,他为这一刻已经等了近一年,岂能让李清在赞赏声中结束述职。

“陛下,臣以为既然是述职就应当是讲述过去一年的所作所为,臣也很想知道安西的近况,可洗耳恭听了半天,李使君所讲的内容都是将来的计划,而对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情只字不提,既然皇上已经认可李使君的这种述职,臣也无话可说,但臣在去年年末时遇到一名安西的将领,他弹劾李使君在怛罗斯战役前曾血腥屠杀了三万大唐盟军,臣想请陛下同意让此人进来作证。”

“陛下,臣反对!”张筠一步站起来,他回头盯着杨国忠道:“杨相国,此事朝廷已经多次讨论,早有定论,李清有功有过,已功过相抵,为何还要再提此事?再者,此也并非发生在去年,若按杨相国的意思则更不需再提,所以杨相国还是想清楚了再说。”

“张尚书此言诧异,我倒想说几句公道话。”这两句话说得阴阳怪气,只见陈希烈站了起来,捋着山羊胡子道:“陛下,这里的资格也就属臣最老了,也最有资格主持个公道。”

他瞥了一眼李清,当年在南诏时就是此人差点将他害死,这个仇他一直念念不忘,现在他又是杨国忠的铁杆,新仇旧恨在心中一齐迸发,他怎么可能不站出来。

“虽然此事发生在前年,但事情并没有完,一直到去年,还有葛罗禄的使者跑来追问此事,到今天依然没有给人家个答复,实在有损我上国天颜,再说,高仙芝做了类似的事情却被免了安西节度使之职,张尚书,同一个朝堂为官,为何厚此薄彼?”

“可是李清所杀和高仙芝所杀并不相同,为何要相提并论?”张筠反唇讥道。

陈希烈重重哼了一声道:“可在老夫看来,李清所杀更为严重!”

“好了!”

李隆基出声止住了他们的争吵,他刚才一直在观察李清,见他冷笑不语,知道他已有了对策,便问他道:“李清,你可愿让人证来和你对质?”

“臣无异议!”他也很想知道,杨国忠说的人证究竟是谁?

“那好,朕准杨相国之请。”

片刻,投靠杨国忠的王滔被带了上来,虽然杨国忠已多次给他讲过,但他官职卑微,平生第一次来这种场合,早吓得浑身发抖,跪倒在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王滔,原来是你!”李清走到他身边,连声冷笑道:“我批你请假回京探亲,原来你的亲竟是这样探的?”

王滔听到了李清的声音,忽然想起他将自己从军中踢出去,仇恨之火顿生,竟压过了恐惧,他向前爬了几步,重重磕了几个头,高声道:“陛下,葛罗禄人死得好惨啊!”

接着他便将李清如何哄骗葛罗禄人到白水城,又如何点火烧城,将三万葛罗禄人活活烧死,至今白水城还是一座死城,葛罗禄人的白骨尚存,说到惨烈之处,旁边的陈希烈连连咂嘴叹息,看那架势仿佛他要远赴白水城,亲自去给葛罗禄人超度亡魂。

“陛下,你听见没有,这样残忍地对待盟军,将来我大唐何以在西域立足。”杨国忠痛心疾首,他忽然振臂高喊,“陛下,这样的屠夫不能饶恕,臣强烈要求免去他的一切官职,下大理寺问罪!”

“李清,此事你如何解释?”李隆基不露声色地将球踢给了李清。

李清忽然仰头大笑,笑声忽然一收,冷冷地对杨国忠道:“杨相国,请问我为何要杀葛罗禄人?”

“这......”杨国忠无言以对,急向王滔看去,王滔却低着头一语不发,连李嗣业都不晓得,他又怎么可能知道原因。

“李侍郎,皇上在问你呢?”陈希烈接过话头,急替杨国忠解围。

“那我就告诉你们,葛罗禄人已和大食人有密约,将在决战时里外夹击唐军,我不杀它,难道还要敲锣打鼓送他们回老家吗?”

李清的话让所有人都动容,裴宽性急,第一个抢先问道:“李清,你此话可有证据?”

李清点了点头,对李隆基道:“陛下,臣也有人证,现就在兵部等候,可否宣他觐见。”

“准!朕赐他白身,速带进来。”

过了约一刻钟,侍卫们带进一面色苍白的年轻人,他懂得宫廷礼仪,紧走两步,向李隆基大礼参拜:“臣是原石国国王车鼻施之子车多咄,参见天可汗陛下。”

这个年轻人正是在怛罗斯被李清俘获的车多咄,李清早就料到杨国忠不会放过自己,便将他留下来,在关键时给自己作证,为了得到他的配合,李清许诺将来立他为康国国王,车多咄得这样的厚礼,自然也就答应了。

李隆基也大感兴趣,仔细打量他几眼笑道:“原来你就是车鼻施之子,听说你们父子投降了大食,难道是朕亏待你们了吗?”

“天可汗陛下,那是臣父亲一时糊涂犯下的大错,他为此已付出生命的代价,请陛下宽恕他吧!”

李隆基忽然想起高仙芝的屠城,也底气不足地摆摆手道:“此事就不提了,朕来问你,李清说葛罗禄人和大食人有勾结,你可能证明?“

“臣能证明,阿拔斯的叔叔布杜在怛罗斯城内就亲口给我说过,葛罗禄大酋长确实派特使去大食协商过合作事宜。”

“哼!一面之词,谁能相信?”

杨国忠不等他说完,便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对李隆基道:“陛下,除非他能拿出证据,否则臣还是坚持己见,要严惩李清,还朝廷一个公道。”

“好一个还朝廷公道!”李清忽然冷笑一声,目光逼视着杨国忠道:“杨相国,你口口声声要还朝廷公道,那我来问你,李献忠的败兵到哪里去了,四万朔方精锐现在在何处?你派出去调查官员为何不了了之,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李清忽然说出的几句话将杨国忠惊得胆寒心裂,仿佛一脚踏进了万丈深渊,手上、背上、额头上的冷汗一齐涌出,他两腿发抖,牙齿剧烈地上下嗑动,指着李清颤声道:“你、你在说什么?我、我不—明白。”

“你明白!我在说什么,你心里清楚得很,你以为真只有天知地知吗?”李清怜悯地望着他,他忽然转身对李隆基道:“陛下,现在派去调查李献忠案件的人正在回程的路上,只要问他们,是谁派人让他们不了了之,此事便一目了然。”

李隆基盯着杨国忠一言不发,慢慢地,他的脸色越来越阴沉,目光越来越阴森可怕,忽然从牙缝里蹦出两个字:“准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时空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从中锋打起

我就剩两张牌了

战国霸业之燕昭王

长安客

大明妖孽

冰临神下

农门悍女掌家小厨娘

昕玥格

大变傻子

南三都

倾世妖娆:神秘魔帝宠上瘾

杦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