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9章 左右进士,天下豪商,大罗罗,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喜事?”
“刚刚收到海州送来的书信,十八姐生了,是个闺女。”
“怎又是个闺女?”
“闺女挺好,再说我和十八都年轻,还怕没机会生儿子?而且我家也不重男轻女。”
“对了,你家祖上有女官家。”
武好古今天是笑着来到苏东坡的右丞府拜访的,因为他刚刚收到了海州寄来的书信。信上潘巧莲很遗憾地告诉武好古,她又生了个女儿……其实女儿也很好,而且武家可没重男轻女的习俗。
不过武好古还是从潘巧莲的信中体会到了沮丧的心情。所以他就决定尽快结束自己在开封府的滞留,好早点去海州和妻子相会。
另外,第一次“北粮南运”也很快就要开始,因此最晚到九月份他就要赶去界河商市,主持粮食运输了。
喝了两口凉汤,武好古就对苏东坡道:“老师,学生在开封府的事情差不多都完了,准备过几日就启程去海州了。”
武好古在开封府的事情主要是操办兵器交易,虽然他也不大懂兵器,但还是得亲力亲为。带着周云清替他请来的一批从殿前司骑胄案退休的老军,去军器监的库房里面挑选能卖给高丽人的兵器。
第一批送去高丽的都是比较精良的器械,大约可以装备五万步骑兵。
同时武好古还根据宋徽宗的旨意,带人去开封府西北牟驼岗的天驷监的马场挑了1000匹军马卖个高丽人组建骑兵——卖给高丽人的马,和天驷监挑出来的马,当然不完全一致的。其中60匹既高大又年轻的母马,被武好古扣下,用开封市面上购买的劣马替代。那些母马则让周云清亲自押送,和那三匹阿三马一起送去界河马场了。
这样界河马场现在就有了5匹种马和100余匹母马,还有30多匹没有长成的小马驹。另外还有数十名武好古从各地搜罗来的马伕和兽医,以及五个各自分离的马场。
作为一个种马培育基地,这样的规模已经足够了!接下去就是持久的投入和严格的血统管理以及反复的近亲交配了……其实没有什么难的,都是很早就已经掌握的技术。
在办了两年的马场之后,武好古已经知道北宋时期养马的技术并不落后。他还知道北宋一朝的马种其实是在衰退的——太宗、真宗朝的好马远比现在要多!这说明中原地区养马的技术不差,差的是育种管理!
育种管理和大规模的放养其实是两个相反的路线,一个是讲究精细的;一个则是粗放管理。前者需要的是私人的小型马场,譬如贵族庄园,进行小规模的,严格的配种育种。后者则是追求规模效应的大规模饲养。
要养个10万匹20万匹的马,还要给每一匹马建立族谱,还要管理那么多马的“牵蹄子”,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比较科学的办法就是私人庄园马场提供种马,国家大型马场进行规模化放养。同时大型马场不自产种马,凡是公马驹一律阉割,以免种群退化。
而宋朝由于中上层的士大夫们都去考科举了,不再从军打仗,也不养私兵部曲,自然不需要养战马了,而民间的养马户又不需要为了军事目的培养战马,养出来的都是生产所需的马,所以宋朝就没有了优质种马的来源。战马只能靠国营马政,而国营马政又不管育种,因此种群退化就成为必然了。
顺便提一下,北宋管马政的士大夫官员很少有懂养马的。武好古甚至还听人说起过西北什么地方的马政官员让马场的母马去勾引山里面的野马杂交,还因此得到嘉奖的事情——难道马场种马的质量还不如野马?野马可是为了适应野外艰苦的生存条件而进化的,并不是为了方便人骑乘而进化的。
……
听到武好古要走了,苏东坡点了点头,说道:“路上小心些,莫赶得太紧了……你小师娘还有礼物要送给十八姐母女的,等你离开的时候记得带上。”
武好古起身,向苏东坡拜谢:“学生代内子谢过恩师,小师娘。”
“这是做甚呢?师徒之间往来乃是应当。”
命武好古坐下,苏东坡沉吟道:“今日在朝堂上议论国子监改革的时候,蔡京提出要一并改革科举……”
国子监改革是苏东坡上台后主导的最重要的政务,苏东坡和武好古都想按照云台学宫的模式改革国子监——不用说了,改革后的国子监就是日后中国仅次于连云港淮海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的第四所千年大学开封大学了!
这次国子监改革的步子迈得很小,只是将国子监下属的三学(不算小学)变成了国子学和太学等二学,取消了独立的武学,同时在国子学和太学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了《天理说》、《实证论》、击剑、乘马、射箭、算学和军学一共七门课程(比最初提出的时候加了门军学)。另外还改革了三舍法,减少了生员的数量和淘汰的比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