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二章 天下英雌(下),活色生香,司马,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易青一只手开着车子,一只手搭在敞篷车车门上,望着后镜里的小云的车子,不住的苦笑。
小云这丫头好象天生是为娱乐圈而生出来的,她做这份工作,可谓天下便宜她一个人占尽了,而自己还一点都不用付出。
平心而论,以易青的性格来说,他个人是非常讨厌这些弄虚作假,愚弄大众的炒作。但是他也知道,这就是这个圈子的常态,影视艺术圈和单纯的娱乐八卦圈相结合的这个地带,没有任何人可以免俗。
无论你是发哥、成龙大哥一级的演员,还是张一谋、王家伟一级的大导演,或者是巩丽、章曼玉之类的女演员……一个也逃不掉。这个圈子正所谓“有星则有炒,无炒不成星”。
在这个圈子里,明星无非是两种人。
第一种分几类:已经不需要炒作的巨星,或者是人品确实很好,对艺术有所追求的;或者易青和依依这样超人的专业才华,有孙茹这样强悍的背景的……
这些人当然可以不用炒作,而且还要尽力避免各种绯闻和不良传言。
因为他们本身的才华或者地位已经决定了,他们只要老老实实工作就可以有足够多的新闻,足够多地跟作品本身有关的猛料可以维持他们高昂的人气。所以对这种人来说,媒体的炒作和不实报道实在是种困扰,对他们本人和他们身边地人的隐私是种长期的骚扰侵犯。
第二种人就是那种自身的实力和目前人气还不够,而又已经被八卦媒体盯上的明星。这类明星在娱乐圈里数量最多。可说是主流。
他们一方面厌恶媒体的不实报道对自己的骚扰和伤害,一方面又很希望能有一些不痛不痒却又吸引眼球的报道来长期维持自己的人气,保证自己不被冷落。
当中有些聪明的,如小云这样地,就会懂得怎样跟媒体搞好关系,制造一个“双赢”的局面。把所有自己地新闻,都控制在一个自己能掌握的范畴之内,既提升了人气,又不至于影响公众形象。这也是圈中人一项必修的谋生手段。
当然现实的情形不是绝对的,很多人也游离于这两个阶段之间。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被称为“国际巨星’的,曾经当过国际大电影节评委的那位张子仪小姐。
当年张一谋导演刚带她出道地时候。她是逮谁沾谁。只要是公众发布的场合,她都会跟在场最红的那位公众人物尽可能亲密和贴近。
所以她得以新闻不断,什么和张一谋贴面、给成龙过生日、陪房祖鸣逛街等等,自然是八卦满天飞。类似什么巩丽接班人,什么父子争美之类的花边新闻配合着她每一部和国际大寻演合作的电影,使她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现在她地位超然了,从第二种人升级到了第一种人。已经到了随便接个戏,或者拍个广告都可以成为头版头条了,她对外的作风立刻三百六十度转变。
现在她出席公众场合,距离男明星和导演们保持八丈远,而且尽量避免亲密动作,一本正经,满口艺术;随身带四个保镖,逛街时发现记者偷拍,扑上去按住就下胶卷。砸相机。
按照她的解释,是因为从前还是小女孩,不懂事。和导演们、大哥们都是好朋友,不注意小节,而现在是长大了,所以懂得保护自己了,懂得和传媒的恶意报道做斗争了……
她这话有几成可信,其实业内地人都知道。
当然,除了这两种人之外,还有第三种人,不过这种人似乎不能称为演员,或者不能算圈中人。
就是类似放录象带的张玉和爆潜规则的肖琼这类人。
这种人可谓是想出名想疯了,也不管是好名还是臭名,也就是传媒们所称地“恶炒”。
娱乐圈里的明星可以分成这么几种,但是娱乐新闻却只有一种。
很多人不知道,娱记、狗仔和记者根本是两码事;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更是两码事。
社会新闻基本都是真的,而娱乐新闻基本都是假的;狗仔队不是采访报道新闻的记者,而是搜集素材进行创作的作家。
只要有一点点由头,或者类似的“八卦点”,就可以创作出一条“新闻,来――比如易青和小云的车差点刮上了,就可以写成“严重车祸”。
实在连由头都没有的,还可以自己来编。所谓有绯闻要夸大了写,没有绯闻创造绯闻也要写。比如小云和易青今天的事情,要是没有他们“昔日旧情”的资料,娱记们就会自己弄个马甲,到网上要害的地方自己发个帖子,自称“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然后,娱记们再在自己的本刊上发表评论说,今天本刊记者在“网上”发现一个帖子,“据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称――其实这个知情人士就是他自己。
21世纪初,中国刚刚出现各种娱乐报道的时候,许多传统的正经报纸的记者和受害的演艺人士、老艺术家们批评指责娱乐传媒滥发不实报道,愚弄群众。
当时的娱乐传媒界有一句回应这些指责的著名论断――“我们之所以愚弈群众,是因为群众需要并渴望被我们愚弄”。
这句经典之极的话封住了所有反对者地嘴,最终使娱乐八卦传媒的不实报道泛滥到这种程度。
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供求关系就有市场。
各种不实报道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看报道的人只愿意相信那些夸张的负面地消息,不喜欢看那些正常的真实的正面的东西。
一个传媒单位如果象中央电视台的那些主流媒体一样,整天写某明星如何如何努力。如何辛苦拍戏,艺术院校的学生如何刻苦学习,追求艺术――那这家媒体不出三个月就得关门。
因为读者就是要看某某女明星被人包养,或者曾经堕胎;要不然就是某某男明星曾经吸毒,或者酒后打人;艺术院校的美女大学生必须是天天晚上出来卖淫的妓女,而且还兼职做二奶,或者是跟导演上床……
这样就能使那些娱乐传媒的衣食父母们,舒心的感叹一句:“操,明星又怎么样,美女又怎么样,女大学生又怎么样?还不是骚货。还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上!”
正所谓顾客就是上帝,现在搞娱乐传媒地在这方面绝对敬业。通过他们的劳动使得许多心理不平衡地人群得到了内心的安宁与平衡。这也是对和谐社会做出了一份特别大的贡献。
而一些明星也正利用了大众的这种心理,和媒体合作起来,制造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绯闻,来使自己不断的提升人气。
当然明星自己制造的新闻,不会那么火暴,他们会把对自己地伤害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象小云这样就属于有原则、有格调的造新闻,弄个车祸啊。和名导两人一起逛街被拍到啊之类的新闻,然后自己时不时再出来“澄清”一下;然后记者们再很有默契的从她的澄清里挑出一两句可以吸引眼球的话,进行艺术的加工,断章取义的“推断”一下、猜测一下,进一步把这个新闻说地更加不堪;而后明星再出来“愤怒的回击”一下,比如某女明星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整过容,大张旗鼓的跑到医院去检查之类地……
这样几层递进的传媒运作之下,最后这条八卦就被彻底的炒起来,结果就是“双赢”――传媒数票子。明星惩人气,被耍得溜溜转的当然是“上帝”们。
……
易青从来就不相信任何娱乐新闻,他不但永不相信。永远怀疑,而且还一向要求自己身边的人,比如依依、孙茹这些人不要去跟传媒勾勾搭搭的。
即便是成名前,他还是学生的时候,要是听见那些人自称知道什么“内幕”的,或者绘声绘色的描述什么某某明星是被谁谁包的,某个院校的大学生都是出来卖的之类八卦,他都会厌恶的走开。
有好歌就买来听,有好电影就买票看,至于唱歌的人和演电影的这个人人品是好是坏,是不是堕过胎,做过变性手术,人家是包的还是卖的,跟我有屁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