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5章 扒灰头,官鼎,八月炸,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儿子的这场婚礼,周龙影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县长助理、党委书记王国鼎亲自到他们家来表示祝贺。虽然中午王国鼎并没有在他们家吃喜酒,但已经让周龙影感动得不行了。王国鼎是什么身份,那可是副县长啊!
见到王国鼎的时候,周龙影老两口的脸上都被抹上了锅煤烟,变成了活包公。也不知道从啥时候起,在十八寨这个地方,婚礼上不仅是闹新媳妇,也闹新郎的父母。
这一天,像周龙影这个村支书,已经成了大家戏弄的对象。脸上被抹上了煤灰,头上还戴了一顶用酒盒糊成的高帽子。高帽子仿的是戏台上的官帽,正面写有“扒灰头”三个醒目的大字。在官帽子的两侧,还各吊上了一个吹满气的避孕套。
看见周龙影这副德性,王国鼎也忍不住笑了。
周龙影笑笑说,王书记,没办法,咱们这个地方就是这个传统。
王国鼎想,这种形式虽然不雅,但也是基层群众热闹和娱乐的一种方式。见怪不怪吧!大概也只能在这种喜庆热闹的场合,“扒灰头”一词才不那么禁忌了。
扒灰头是西山县的一个特有词汇,相传宋朝年间,有个客栈老板,见儿媳生得漂亮,有意与之私通,但在古时候,人们很讲究礼节,公公不能进儿媳的房,儿媳也不能进公公的房,公公苦于没有机会。一日,家中作饭的佣人生病,公公便让儿媳下厨做饭,公公趁机来到厨房,与儿媳做成了好事。为了掩人耳目,公公将灶台中的炉灰装到箩筐里倒入粪坑。
古时无煤,烧柴禾,如果灶台小,顿顿都得扒灰。天长日久,人们看明白了,都知道客栈老板只要一扒灶灰,就是和儿媳发生关系了。只是人们看透不说透,背地里骂别人时开玩笑说“你也想扒灰来”,或者说“你想当扒灰头来”,“扒灰头”就是扒灰的老头。后来,“扒灰”一词就随着客栈的客人传遍了大江南北。
不过,在文人雅士中间还流传着另外几种说法。
第一种是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早死,儿媳独居小楼。王安石不放心,暗中前往察看,儿媳“错会其义”,以为公公有意于自己,就在墙上题了一首诗,中有“风流不落别人家”之句,王安石赶紧“以指爪爬去壁粉”。所以民间流传的“扒灰”实指王安石用手扒去墙壁上的粉尘浮灰。
第二种是苏东坡有意于儿媳,一日,儿媳为其送茶水,苏东坡看见儿媳,一时走神,不知不觉在茶几上写了一句诗“光阴不惜过时悔”。儿媳放下茶壶,也在茶几上写了一句诗“有难不帮遇事悔”。二人心领神会,便行了云雨之事。因苏东坡与儿媳二人写的诗是佛家《八悔诗》“光阴不惜过时悔,黑发不学白发悔。酒色赌博致祸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官行贿赂致罪悔,富不俭用贫时悔。不孝父母老时悔,有难不帮遇事悔。”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正念倒念均是头一句,所以公公与儿媳通奸便称“八悔头”。后来千口流传,再加上很多人不知道《八悔诗》,便讹传成了“扒灰头”。
第三种是李白的儿子天生痴呆,有一美貌才女因爱慕李白的才气,自愿下嫁给李白的儿子。一日,李白醉卧书房,儿媳进屋打扫,李白醉眼朦胧看着儿媳,不禁在桌上写道“梦里依稀见琵琶,不知何日能弹它”。儿媳打扫至李白桌前,一看即知公公意思,接着写道“愿借琵琶弹一曲,仙乐只在酒仙家”。恰在此时,李白的傻儿子冲了进来,李白急忙用衣袖将桌面上的诗擦去。李白的傻儿子问李白在作什么,李白答“扒灰扒灰”。
人们把第一顶“扒灰头”的帽子戴在苏东坡或王安石的头上,显见是一种“爱心演绎”。苏东坡和王安石是宋代的大文豪,民间文学往往把文豪们演绎得风流成性,把这事儿安在他们身上也亏不了。况且历史上有“脏唐乱宋”的说法,因此,大文豪们关住门儿在自家屋里扒几次灰,顺便吟两句歪诗,似乎更显得合理。
其实,大家都明白,把“扒灰头”的帽子戴到苏东坡、王安石这样的大文豪们头上,无非是为了增强故事的文学性和趣味性,而真正有资格挑起“扒灰头”之名头者,应该是历朝历代的风流皇帝了。比如大唐皇帝李隆基都跟儿媳杨玉环睡了,并且据说李隆基睡过之后感觉很好,就霸为己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