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09章 教育,不是产业,宦海龙腾,云无风,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009章教育,不是产业
接了一个电话之后,萧宸变得有些沉默。
正在客厅里看似忙忙碌碌的钟毓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偷偷地打量了坐在沙发上凝视窗外冬雨的年轻男人,二十八岁的市委书记啊,自己曾猜想过他该是如何地孤峰自傲、如何地意气飞扬,然而当这个男人沉默地坐在这里看着窗外的冬雨时,钟毓却只觉得他心中不知有多少难言的重责在压迫着他那看似永远挺立的脊梁!
他沉默着,眉头微皱,那细细地川字中间,仿佛有无尽地忧虑,但在忧虑之中,却又永远透露着不屈和坚韧,仿佛不管有再多的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他披荆棘向前的脚步。
可是,如他这般年少得志的大官,也会有觉得困难的事吗?钟毓忽然有些好奇,在吴城这片土地上,有什么事情值得他堂堂市委书记皱眉头深思了大半个小时呢?
萧宸并没有注意到钟毓在偷偷地观察自己,他只是深思着关于刚才大姑电话中所说的话。教育产业化地风潮好像起来了,尽管教育部绝不承认这是国家政策,一些教育部主要领导纷纷发表公开言论否认教育产业化,甚至如大姑这样坚贞于国家教育的理想主义者甚至公开抨击教育产业化,但这股风潮依然肆意地卷了起来,仿佛要把国家多年来对教育的政策一下子扭转,让受教育的权利消失,人们只能去花钱买知识……
萧宸刚刚同意了大姑萧茉的要求,在吴城召开第一届华夏中学校长大会,召开的时间颇为紧张,就在十天之后,也就是学校放假之后、春节之前。
教育产业化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其实早几年便已经开始了,只是其危害到现在才开始显现出来。
曾经有句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前面一句话被改变了,而后一句话阐述的现象则改变的不明显。在教育产业化实行之初,确实给华夏教育界带来一些新气象,过去穷困潦倒的老师教授们,终于丰衣足食,不再是“搞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知识就是财富终于逐渐体现,“穷不过教授、傻不过博士”等不正常现象也得以改观。
教育产业化最大的好处,就是知识界得到尊重,而教育系统的资金也得到比较充足的保障!由于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教育产业化之初,根本没有预见到形成后来复杂的局面,社会腐败风气也漫延至教育界。如今的教育界拜金主义开始明显起来,一切活动围绕着财富来进行,而忽略了教育是民族素质之源。特别是高等教育,民办大学以蠃利为目的可以理解,而公立大学和中学居然也加入这种赚钱游戏,孩子们成了唐僧肉,这将导致许多贫困家庭望学兴叹,相当多的华夏人在人生起步阶段,就被市场经济规律淘汰,这是不令人信服的社会规则,因为大家没有处在同一个起跑线,违反了社会给每个公民尽量提供公平、公正的原则。有人说这不是政府的义务,萧宸从来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倘若这都不是政府的义务,那么政府的义务是什麽呢?
大姑萧茉在九八年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之前,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对于高等教育的产业化研究甚多,对其中的纰漏之处更是洞悉明了,刚才跟侄儿萧宸的一番恳谈,也让萧宸深刻地觉得,华夏的教育产业化不能再如此无规范的继续下去了。
通过刚才的电话,萧宸知道在大姑看看,教育从来不是产业和产业部门。高等教育同样是国家(政府)作为义务主办的社会公共事业。教育产业化就是商品化,而教育是不能作为商品买卖的。高等教育产业化即商品化,不仅使绝大多数人更多地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而且会扩大贫富差别,并加剧、激化社会矛盾。因此,所有国家都没有把高等教育产业化,我国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不能把高等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不是新思想、新理论,在我国社会经济改革中重新泛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其实萧宸对华夏在教育事业上的一些做法私底下是不赞成的,尤其是打着国家还不富裕的口号,多年不提高教育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十分反对。没钱,所以不办教育,这是个巨大的悖论!
普鲁士威廉三世国王在一百多年前,面临被拿破仑法国击败后满目疮痍的国家,对反对他“将最后一枚金币都投入到教育”的普鲁士臣子们说:“正是因为穷,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没听说哪个国家是办教育办穷、办亡国了的。”于是,普鲁士甚至将太子宫都让出来作为大学校舍,整个普鲁士政权将国库搬空投资到国民教育事业,这个中欧小国居然比雄霸四海富得流油的大英帝国实行全民义务教育还早!最终,普鲁士崛起了,柏林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依然是世界理工科的圣地,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那么,是不是外国跟华夏不同,华夏在这个问题上就有“华夏特色”的“国情不同”呢?萧宸绝不同意这种看法。
根据我国宪法和教育法,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一种国家行为,不完全是个人及其家庭的投资或消费行为,因此不能完全由市场法则来支配。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教育能显著改善个人的生存状态和持续发展能力,公平的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良性流动与和谐发展。因此,个人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不仅关乎个人福祉,而且是对公共福祉的有力促进。在我国,接受教育是受宪法和教育法律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
对教育产业化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归纳起来,无外乎是主张依靠市场手段来筹措和配置教育资源,把教育“推向市场”,变成一种由市场法则支配的商业性活动,其实质是教育的营利化和学校的企业化。
主张教育产业化的一个有代表性的论点是,教育产业化是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打破政府垄断办学,可以加快华夏教育的发展,甚至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主张,对教育产业化不仅不应当反对,反而应当大力提倡和推进。
这种把教育产业化描绘成几乎能解决华夏教育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的理论推断,不仅没有现实依据,就是在理论上也经不起推敲。从经济学角度看,教育主要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虽然萧宸一直在私心底赞同政府不应包办教育,认为在举办和管理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适当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部分教育服务特别是辅助性的教育服务也可以采取产业方式运作,但是不能把这些等同于整个教育的产业化。
如果教育走向产业化,把追求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势必会对教育的社会效益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把公共教育变成一种完全依靠个人支付能力的市场消费行为,必将严重损害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事实上,由于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影响,在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教育政策上的偏差。如部分地方政府由此推卸公共教育投入和管理的责任,将公办学校挂牌出售,或者默许公办学校的高收费、乱收费行为。有的地方政府用学费收入冲抵财政教育拨款,对公办学校不仅不拨款或少拨款,甚至从学校收费中提成,反过来补充财政。有些地区借公共事业改革试点之机,任意将公办学校民营化或股份化。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批评。至于这些局部现象被误认为是教育产业化政策的结果,甚至严重损害了教育系统的形象,那又是另外一个衍生出来的弊端了。
主张教育产业化的另外一个重要论点是,教育的收费和受教育者的就学花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过去几年的事实表明,教育花费水平的上涨,给中低收入阶层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导致他们持续强烈的储蓄行为,这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抑制了居民家庭的其他近期消费行为,进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