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十章 风雨如晦第二十二节,大汉帝国风云录,猛子,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辛酉日(六月十七日),葬孝灵皇帝于文陵。何进担心奸阉会在途中刺杀他,于是自称有病,既不入宫陪丧,也不护送灵帝的棺椁到墓地,结果遭到了朝中大臣们的一致指责。
第二天,天子下旨,拜车骑将军何苗为骠骑将军,拜征北大将军李弘为车骑将军,拜鲜于辅为奋威将军,拜徐荣为建威将军,拜麴义为振威将军,拜张燕为扬烈将军,拜阎柔为扬武中郎将,拜杨凤为折冲中郎将,拜玉石为威烈中郎将,拜赵云为厉锋中郎将,拜颜良为虎威中郎将。征北军中的其他校尉都尉等各级军官依李弘所请,俱升一级,各级将士皆有重金赏赐。
草原上的雨季如期而至,大雨断断续续地一连下了好几天,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
李弘望着大帐外密集的雨幕和蒙胧的雾霭,心里沉甸甸的。
大青原大战刚刚结束,李弘就收到了鲜于辅的急书。鲜于辅在书信中向他详细禀报了近期洛阳发生的事情,小黄门蹇硕密谋诛杀大将军结果事泄被杀,此事随即牵连到骠骑将军董重。几天后大将军何进兵围骠骑将军府,董重畏罪自杀,事隔一天后,董太后在永乐宫暴毙身亡。鲜于辅说,随着董太后和董重先后死去,董氏一族的权势在京城烟消云散。而大将军何进以雷霆手段迅速解决了对皇统威胁最大的董氏一族后,立即把矛头对准了掌控内廷的奸阉,意图夺回被奸阉控制的部分皇权。如今洛阳危机四伏,外戚、士人和中官三大势力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形势非常复杂。
鲜于辅说,现在西园军由车骑将军何苗和奸阉共同控制。而并州牧董卓也奉旨兼领前将军事统领两万西凉兵驻扎于河东,河内太守丁原也奉旨率军驻扎于黄河北岸的河阳,洛阳和京畿一带驻兵数量达到了十万之众。大将军何进在兵力微弱的情况下,随即于本月初派遣大将军府的掾史张辽、王匡、桥瑁,北军都尉鲍信、毋丘毅等人到各地募兵。一旦大将军何进找到适当机会把这些出外募兵的手下全部征召回京。京畿一带的军队数量将更加庞大,大乱在即。
有关并州的形势,鲜于辅也对李弘做了详细的说明。现在各地的流民依旧源源不断地涌入并州,虽然并州和河东两地的盐铁收入勉强可以维持赈灾,但现在并州最为紧缺的不是钱财,而是粮食。五月,军屯民屯收割了冬小麦之后,粮食危机稍有缓解,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人口的压力已经让并州各府步履维艰,越来越难以支撑。而得不到安置的流民越来越多,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暴乱。
鉴于洛阳危机重重的形势和并州人口骤增的危机,鲜于辅在书信中催促李弘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结束战事,以免洛阳动乱造成大军粮饷中断,致使并州雪上加霜,暴乱迭起,从而引发北疆大乱,祸乱京畿。
这封信让李弘很愤怒,不为别的,就为了董太后的暴毙。先帝归天还不到一个月,大将军何进就急不可耐地杀了先帝的母亲,这是人干的事吗?李弘想起自己两次回京,两次受到董太后的热情招待,想起董太后慈祥的笑容和温和的话语,想起她对小雨的嘘寒问暖和恩宠照顾,李弘心里酸酸的,一时间黯然神伤。公主和小董侯现在怎么样了?是不是也被何进杀死在永乐宫了?李弘不禁想起了先帝临终前送到五原的圣旨,先帝到底想对我说什么?他想让我干什么?如今董太后不在了,公主和小董侯生死未卜,我还能为先帝干什么?
李弘整夜坐在大帐内望着案几上的天子遗诏,听着帐外浙沥的雨声,心里很内疚痛苦。自己深受先帝隆恩,竟然在先帝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没有站在他身边,在先帝归天后也不能保护他最亲的人,这叫自己如何心安,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先帝。
几天后,李弘再次接到了鲜于辅的急书。在北疆大捷的消息传到洛阳后,董卓的大军立即北上驻防于安邑、解县一带,皇甫嵩率军急赴长安,扼守在潼关一线。天子和朝廷的这种举措明显就是在防备北疆诸军南下。鲜于辅请李弘立即做好下一步的打算,以防边疆大军遭遇粮饷中断的危险。
鲜于辅在信中一再重申并州的困难,他对李弘说,为了防备朝廷封锁通往北疆的驰道断绝一切运往并州的粮食物资,他已经着手组织流民向关外迁移。同时,他恳请李弘立即上奏朝廷,向北方四郡派出太守等官吏重建各郡县府衙,以安抚当地居民和安置北上迁移的流民。
鲜于辅已经知道先帝临终前给李弘的那封圣旨里写了什么,但他并不知道李弘将在北疆大战后做出何种举动,尤其是在洛阳今天这种局面下,李弘是继续北进还是按兵不动?或者举兵南下?鲜于辅显然是不愿意李弘率部南下,这一点,李弘已经从鲜于辅的书信中看出来了。鲜于辅这个时候组积流民北迁,其意图很明显就是阻止李弘率军南下。现在关外有近百万民夫,再加上这几十万流民,仅仅为了保护和安置他们就需要动用几万大军,如果再加上戍守边郡的将士,李弘的大军几乎要全部滞留在塞外。
如果李弘不南下,朝廷目前就不会中断给北疆诸军的粮饷军械,也不会封锁通往并州的驰道以阻截并州所需的粮食物资,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李弘一旦南下,事情就很难说了。鲜于辅在信中告诫李弘,现在云集并州的商贾都很恐慌,河东卫阀和长安的徐陵?忠等巨商都已经来人来书要求征北大将军府给一个明确答复。如果李弘南下,并州的钱财支持立即就会出现危机。那时赈灾的粮食还是屯田的物资立即就会断绝,正在努力增产的盐池铁矿,正在筹建的军械作坊立即就会陷于停顿。并州形势将不堪设想。
考虑到北迁流民在河南地区屯田的难度,鲜于辅请李弘考虑,是否立即把流民全部西迁到北地、朔方一带屯田。
在北地、朔方郡一带的河套以南地区有荒芜田地上千万亩,有淤塞沟渠上百条,这可以为屯田节约大量的钱财和时间。这些田地和沟渠都是武皇帝时期迁移七十万灾民到这一地区屯田留下的。当时这些灾民迁移到河套以南地区后,由当地府衙发给衣食、籽种和耕牛,并开挖渠道引黄河水灌溉,开垦荒地,大量种植谷物,结果沃野千里,冠盖相望,非常繁荣。只是百十年后由于大汉国事衰弱,匈奴再次侵入,致使百姓内迁,田地荒芜。
(这个河套地区在朔方郡境内,它和河南地区是有区别的,河南地区在五原、西河郡境内。战国秦汉时期,河套地区的黄河正处于裁弯取直之后两条河道并行的发育阶段。当时人称旧河道为北河,新生成的径直河道为南河。由于这条旧河道相对于新生成的径直河道弯曲犹如绳索,故称河套。现在所说的河套地区是指历史上北河和南河之间的地区,和今天的黄河大河套地区有很大区别。)
李弘召集徐荣、麴义、李玮三人议事。
留守晋阳的鲜于辅和张燕态度明确,他们为了并州的将来着想,不愿意让北疆诸军陷入洛阳的纷争。在他们看来,大军虎踞北疆,稳定并州,乃是上上之策。
徐荣和麴义两人都同意鲜于辅张燕的意见。徐荣说,目前大军疲劳,政局不稳,我们没有北上攻击的条件,也没有南下洛阳的必要。即使朝廷要我们北上攻击鲜卑国,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拖延到明年或者更远的时候。麴义说,如果洛阳各方权势能够迅速争出个结果,那么无论哪一方胜出,大军都可以在今年北上攻击鲜卑,所以,他认为还是坐拥大军静观其变为好。
李玮的态度却很明确,他认为从目前局势来看,洛阳无论如何都要乱,既然要乱,为什么不趁机南下铲除奸佞,稳定洛阳,然后再率军北上攻击鲜卑?李玮坚决反对在洛阳危机四伏的时候出兵北上,他认为这是自取死路。
除了李玮,众人都从大汉国和北疆的稳定考虑,谁都不愿意掺和洛阳这趟混水,何况先帝遗诏也没有具体交待征北大军在收复边郡后应该何去何从,所以,大家都很坚决地要求屯兵北疆。
李弘没说什么。北疆大战结束后,洛阳各方权势将如何应对来自北疆的巨大威胁他还不知道,从目前洛阳的反应来看,显然是很惧怕他南下,因为谁都不知道先帝的遗诏里写了什么?他打算等一等,然后再看看下一步怎么办,他即使要北上攻击鲜卑,那也需要朝廷的鼎力支持,否则他拿什么去打仗?
校尉李肃赶到了五原大营。
李弘和他寒暄一番,问了一下董卓的近况,然后说道:“董将军屯兵安邑,难道不打算入晋了?他可是并州牧啊。”
李肃笑道:“大人应该知道,我受董将军之托,多次到晋阳和鲜于辅大人商谈,为的就是此事。我家大人无意到并州主政,所以根本不打算入晋。大人难道希望董将军到并州吗?”
李弘笑笑,说道:“先帝已去,北疆之战打到这也算结束了,所以,我当然希望董将军到并州主政了。这样一来,我在长城外,董将军在长城内,朝廷对我也就放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