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七十五章 以德报德,将心比心,朱门风流,府天,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五百七十五章以德报德,将心比心
同下锦衣卫狱的文武大臣多人,最先获释的仍是杨士奇,此时距离他之前入狱不过十天,甚至连他的家人以及张越万世节等等子侄晚辈特意准备的冬衣也完全没有用上。就连在锦衣卫诏狱中干了十几年的牢头狱吏,对于这位两次入狱都不曾超过十天的神奇阁臣都是恭恭敬敬,北镇抚司那位镇抚甚至还把人亲自送到了门口。
与获释的旨意一齐颁下的还有复左春坊大学士的制书,虽说只不过是官复原职,既没有抚慰也没有其他,但好歹安慰了原本担惊受怕的杨家下人。因此,看到出了北镇抚司的杨士奇仰望天空出神,管家杨忠连忙拿着厚实的夹披风上前,小心翼翼地盖在了自家老爷肩头。
“老爷,虽说如今平安无事,可您好歹注意一些身体,夫人和两位少爷都在老家,只有小的这么几个人跟着伺候,若是您有万一,小的可怎么交待?”
深秋的天空一碧如洗,风中甚至还有几分寒意,杨士奇漫不经心地系好了披风,随即便伸出拇指和中指揉了揉太阳穴,又安慰了杨忠几句。上车之后,他问了几句家中情形,得知不少亲朋好友上门转交了各种东西,他不禁微微一笑。等到听杨忠提起张越祖母过世的消息时,他倒是愣住了。想到诏狱中狱卒转交的那些东西,他当即吩咐前往武安侯胡同。
因这一天并非逢七正日,上张家祭拜的宾客并不多,一整条胡同中只见三三两两的车马,和前几天络绎不绝车水马龙的情形大不相同。此时已近傍晚,门口的两只白灯笼在夕阳下便显得格外刺眼,连带着一片素白的张府也显得阴森森的。
由于杨士奇等人下狱待罪的事情人尽皆知,因此面对这么一位忽然登门的昔日阁臣,张家上下都是始料未及。好在负责迎客的管家高泉一下子就醒悟到这位深得宠幸的大臣必定已经被开释,于是一面使人入内通报,一面暗叹对方真是机缘独到。
要知道,当初永乐十二年下狱的黄淮等人,可是到如今还关在不见天日的大牢里头!
尽管杨士奇品级不高,又是刚出了大牢,但张信仍然是带着儿子张赳和侄儿张越一同迎了出来。等杨士奇在灵棚行礼拜祭了之后,他便寻了借口只命张越一人相送。望着那一老一少的背影,想起自己昔日担任工部侍郎时自以为官运亨通前途光明,他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只有重重摔了那么一跤后,他才真正体会到,若非张辅三征交阯功勋卓著,他那时候怎么都不可能一跃而占据侍郎高位。这官运亨通不稀奇,像杨士奇这般遭遇挫折仍然能复起才是真了得。那时候的他,还远远没有这样的自知之明。
从仪门正道一路送杨士奇出门,张越得知对方乃是今日刚刚得脱囹圄便前来拜祭,自是心中感激。然而,他一个谢字刚刚出口,杨士奇却抢先说道:“诏狱的日子素来难熬,从前有犯官入狱,因家属打点不到,活活冻饿而死的也有。之前我入狱才两日,你和世节送的东西就捎带了进来,要说谢,也该我谢你们的一片心意。”
因杨士奇当初好意替自己引见其他士子,又指点过学问,就连万世节这个至交好友也是在杨府会文的时候认识的,张越一直心存感激。此时听人家说了这话,他连忙真心诚意地说:“东里先生和岳父乃是至交,昔日于我也有指点提携。得知您下狱的消息,我能做的也只是稍稍打点而已。您说一个谢字,岂不是让我无地自容?”
“当初你岳父入狱之后,我能做的也不过是在皇上面前暗示一下他的好处,其实没能帮得上什么忙,如今想想也觉得惭愧。不得不说,要说劝皇上宽宥,我远远比不上杨勉仁。他虽个性稍急不能容人之过,但哪怕是和他有嫌隙的人,一旦落难他也会在皇上面前婉转相劝,就是你岳父的事情,他亦有从中进言。夏原吉吴中能保不死,也是他进言的缘故。”
身穿素色布袍的杨士奇忽然停住了步子,旋即侧过了头来:“先头你守御兴和立下大功,封赏的事情久久不决。五府勋贵的合议是让你由文职转武职,授指挥使,皇上驳了;六部合议的结果是迁你通政司或是太常寺,甚至连国子监这样离谱的地方也提过,皇上还是驳了;等到内阁合议的时候,杨勉仁提出由你巡抚宣府,封赏延后,皇上方才满意。虽说他从前对你升迁太快不以为然,但这也是好意,毕竟,他是你的座师,这一点是永远都不会变的。”
由于大伯父张信担心家中几个小的熬不住,昨天晚上便分班轮流,每人都歇了几个时辰,因此张越这会儿不比前几天的恍惚不济,脑袋自然还清楚。尽管当初封赏的由来他也听说了一二,但毕竟不像杨士奇这样亲身经历,哪里能知道得这般详尽?他自己就是心思重的人,一直觉得杨荣太过机敏不好打交道,如今看来,他还是承了人家莫大的人情。
以怨报怨,以德报德,这本就是他为人处世的准则,当下他立刻对杨士奇肃然一揖道:“多谢东里先生提醒,否则我恐怕糊里糊涂承了恩情犹不自知。”
见杨士奇含笑点头,又缓步往前走,他心里陡地想起了一件要紧事,连忙快步追了上去。他知道杨士奇至今没有把妻儿接到身边,那座御赐的宅第中甚至没有多少家人随同伺候。尽管这算得上清廉,但他记得史书所载杨士奇的长子因横行不法被判死罪,牵连杨士奇请辞,最后甚至活活气死,因此他自然不希望这位名臣落得如此下场。
“东里先生,我听说世兄仍留在乡里,为何不接了上京来?”
一说起儿子,杨士奇顿时露出了怅然的表情。他仕宦多年,虽说一直有书信寄回去,但二十余年竟是没有机会回过泰和,长子杨稷至今也就是来看过他三次,每次短暂团聚之后,他都会催促儿子赶紧回乡。说是父子,可连说一句话都得靠书信。
“京师繁华,于年轻人来说容易坏了心性。泰和多世家大族,杨氏向来以仁德传家,况且有他母亲的管束,我也没什么好操心的,母子也好有个伴。况且我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书信寄去,他也常有书信写来。只可惜他不是读书的材料,这么多年了,却连生员都没考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