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原则,明末边军一小兵,老白牛,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斗稳坐不动,他身旁侍立的钟调阳有些忧虑,正要说什么,王斗摆了摆手,道了声:“表兄,去送下客人。”
……
崇祯八年八月初,齐天良指挥堡内军户开垦土地已进入尾声。
沿着靖边堡的东北与东南方向,这一个月多来,齐天良带领堡内的数百男女,又新开垦出来二千多亩土地。此时登记在靖边堡军屯文册上的田地已经有三千多亩,连土地人口,已经算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此时整个舜乡堡在册的屯田土地不过为七十多倾,也就是七千多亩,一年上纳屯粮九百余石。靖边堡一个屯堡,已经快赶得上其一半的屯田地了。
除开垦荒地外,靖边堡的军户还挖掘了一些灌井,不过没有兴修新的渠道水利。
从靖边堡往北与往南,那边多有舜乡堡各屯堡,如周庄,胡庄,茶房堡的屯田地。甚至在东南方向,那边还有保安卫后千户所,也就是五堡辖下栾庄堡的各屯田地。
这些地方土地相互交杂,许多还是各军官们的私田,因此在这些地方修建水利,权利归属不明,产权模糊,容易引起争端,大大影响渠道水利的发挥。
况且水渠水利的修建耗费巨大,工期繁长,工银口粮如何摊派,修成后如何分水,到时又有数不清的扯皮。历史上北地争水激烈,同渠者村与村争,异渠者渠与渠争,诣讼凶殴不计其数。
而灌井就省事多了,井灌多为农户独家或自愿合作的数家所开,产权明确,便于使用和管理,不易引起纠纷。况且大明现在各地干旱,河河湖泊水源减少,甚至干涸,渠道水利作用也大大减少,而灌井水源则比较稳定。
因此,靖边堡军户们沿着新开垦的田地中,又新打了十几口的灌井,以供这些田地使用。
董房河边那架兰州大水车也成为绝唱了,从靖边堡最初开垦的一千多亩土地散去,周边并没有荒废的渠道,要建水车,便要修建新的水渠水池,便要回到上述的问题中,所以新开垦的田地只打灌井。
按老规矩,在崇祯七年加入靖边堡的最初五十五户军户,原先各人曾分得土地二十余亩,此时新土地开垦出来后,各户再分土地二十亩,以后这四十亩土地便属他们家所有,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此外还余一千多亩土地,给崇祯八年初加入的三十余户军户各分田地二十亩,余下的便是王斗、韩朝、韩仲、齐天良等人的军官田地。杨通,钟荣,高史银,钟调阳几人也各分到几十亩的田地,让几人都是欣喜若狂。钟调阳不顾父亲钟正显的强烈反对,已经决定加入靖边堡军户,以后他的根便是深扎在这片土地。
不过依王斗的土地政策,不论是堡内的军官还是普通军户,将来都必须按亩纳粮,王斗不希望未来自己治下出现不纳粮的特权阶层。
至于崇祯八年中加入的那六十多户新军户,只能等待未来开垦出荒地,再分取给他们了。
分取田地时,各户都是以抽签决定公平,连军官也不例外。
分到田地后,众军户们欢天喜地,看着他们那高兴的样子,后来的军户们个个神情热切,只盼望着将来自己分取土地的那一天。
不过崇祯八年初加入靖边堡的那二十多户匠户仍是不分田地,他们每月靠堡内发下的口粮与劳作奖励过日子,成为靖边堡专业的手工业者。
……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今年年景较好,所以靖边堡决定过了八月中的秋分时节再进行秋播耕种。
这段时间,堡内便是在准备种子,还有耕牛农具等。
崇祯七年加入靖边堡的那五十余军户早已分下了耕牛农具,不过崇祯八年初加入的三十余户军户,他们新分到田地二十亩,却是没有耕牛农具。堡内要租借给他们耕牛农具种子,借给他们米粮口食,此外各人灌井中的水车也要使用骡子牵引,这些都需要堡内事先备置。
八月初五日这天,王斗在总旗官厅内与齐天良等人商议这耕牛农具的事情,王斗决定还是到州城去买一批耕牛农具回来。如有必要,这耕牛骡子等物,还是一次性买个百余头回来为妙,可惜王斗的财粮一向紧张,只能分批一次次的买了。
王斗现在靖边堡的军事防务安排,七队战兵,轮流一队职守总旗官厅,一队上堡墙巡逻,一队在堡周边游弋巡察,余者或是训练,或是在堡内休息。至于韩朝领的夜不收,除了轮流留一班人在堡内外,余者向来是神出鬼没的,经常是几天不见人影。
正在商议中,一个在堡外巡逻的战兵急冲冲地进来禀报,说是堡外出事了,舜乡堡辖下的三个屯堡,周庄,胡庄,茶房堡的几个屯长,共领着数百人,拿着刀棍,向靖边堡汇集而来,说是要捉回从他们屯堡逃来靖边堡的军户人口。
此外他们还认为靖边堡挖了他们的屯田地,要王斗给他们一个交待。
依在堡外游弋的那队战兵发现,五堡辖下栾庄堡的管队官也是带了一批人前来,气势汹汹的,原因不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