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对狙嘛?
一只橘猫压海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8章 对狙嘛?,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一只橘猫压海棠,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百五十步对于单兵弩来说已经接近了极限,但是对于八牛弩这种大杀器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
根据兔子们的经验,真要想进行狙杀,单发,带镜的都是狙,从这个角度来说用八牛弩对狙很合理。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透镜有限的产量肯定是优先给各级军校配发的望远镜,而不是制作瞄具。
至于为什么透镜的产量有限,很简单,这是大唐皇帝李纯在严格控制所有玻璃制品。
要知道,在完成了做局之后,琉璃/玻璃产品,已经成为现在李纯手中最重要的收入之一,其实际的收入甚至比盐铁还要高。
李纯敢于将长安禁军从十八万,硬生生的扩充到二十多万,除了冶炼、铸造技术的提升可以提供足够的装备和军械之外,最大的依仗的就是琉璃制品带来的暴利。
然而,玻璃这种东西和冶炼、铸造不一样,完全就是手工作坊的产品,门槛实在太低了,这技术一旦流传出去,瞬间就可以让玻璃制品变成白菜价。
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原则,李纯干脆将玻璃、琉璃产品严格控制。
刚开始只是长公主府的玻璃作坊,后来还是怕不够安全,不够保密,干脆直接找到了阎卿,准备直接将包括玻璃作坊在内的整个长公主府后院,从人员到场地,再到窑炉等设备直接征用。
虽然李纯是大唐的皇帝,但是以这种方式直接征用已经仙逝的太上皇赏赐的嫁妆也是多多少少有些不太合适的。
好在阎卿一切都听郭戎的,而郭戎最大的理想就是打回安西,而打回安西需要大唐举国之力的支持,别说一个后院,就算把整个公主府都送出去都无所谓,所以整个过程异常的平稳。
当然,郭戎和阎卿也没有吃亏。
对于长公主府后院的征用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临时征用,等征用完毕之后该属于长公主府的还是长公主府的。
不仅如此,长公主府可以继续从琉璃贸易中获得稳定的收益,
除此之外,更是获得了李纯认可的,对郭戎来说异常重要的一个承诺。
这个意外达成的承诺,无意中解决了李纯和郭戎之间未来可能存在的最大隐患。
郭戎和阎卿同意,代表征用再无障碍。
对于作坊中的工匠来说,官家怎么安排跟他没太大关系,毕竟他们的身份本就是长公主府的家奴,本身就没有自由,征用之后虽然不能摆脱家奴的身份,但是却多了朝廷的一份俸禄,这也算意外之喜。
获得了阎卿和郭戎的认可之后,急不可耐的李纯立刻派人接管了长公主府的后院,完成接管之后,不仅有宦官监守,还有禁军日夜巡防,防卫的级别比三大内还高。
唯一一点,长公主府的面积有限,正是这一点,限制了琉璃和透镜的产能。
其结果就是,除却最初几个实验性的瞄具,弩手们没有再获得额外的配件。
……………………
虽然没有瞄具的加持,无法实现远距离的精准狙击,但是又怎么能难倒禁军的这些精锐。
如果真的有人想要对狙,他可以选择八牛弩作为对手。
如果对手觉得八牛弩太过凶残,弩兵同样有办法提供备选方案,单兵没法实现百步以上的精准狙击,这没关系,那就增加数量,一架不够那就十架,十架不够一百架,一百架不够一千架,总有一款能满足对方对狙的需求。
而眼前襄平城外,飞向冲阵的渤海步卒的,正巧就是一千支弩箭,只不过他们对准的一个点,而是一条线,一条渤海步卒的锋线。
相比较修长的羽箭,在强弩提供的强大动能之下,弩矢的初速动更快,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也更加短暂。
弩矢被射出四息不到,弩箭就已经飞跃了重步兵和弓箭手,飞跃到了红着眼睛的渤海步卒的身前,紧接着上千支弩矢组成的箭雨和冲锋在前的渤海步卒碰撞在了一起。
经验丰富、老练的弩手,重步兵保护之下安全的环境,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弩具,三者叠加之下,质变产生。
弩箭和渤海步卒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整整两排的渤海步卒几乎在同一瞬间倒地。
还没等后面的渤海步卒明白发生了什么,第二波弩箭已经升空,而且直扑这些茫然的渤海人的面门。
“唰!唰!唰!唰!唰!”
伴随着第二波弩箭,又是整整两排渤海步卒,齐刷刷的倒地。
紧接着,第三波弩箭来到……
连续三波弩箭的齐射之下,顶在最前面的五六排的渤海步卒几乎被清空。
如果站在高处雀看,会发现,渤海军的冲锋似乎一下子撞在了一堵无形的墙壁之上。
如果这时候有渤海人可以认真的观察,会发现,每一个倒地的渤海步卒的正面,都插满了一寸有余,手指粗细的重弩弩矢。
渤海人悍勇不假,在战场的刺激之下变得更加凶残,更加危险不假,但是他们终究也是血肉之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有极限的。
之前唐军弓箭手的射击带来的伤亡绝对数量其实不少,因为这本就在他们的认知范围之内,在他们的预期之中,非但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士气,相反激发了他们的凶性。
然而,接下来的内容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众所周知,无论是步卒还是骑兵,冲在最前端,顶在最前面的永远都是最强,最悍勇的存在。
但是,短短几息之内,超过六百最精锐,最悍勇的步卒,被直接清空,几乎在一瞬间击溃了渤海人的心理极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