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水陆?旱路?
一只橘猫压海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8章 水陆?旱路?,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一只橘猫压海棠,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算胶东防御使还没有设置,平卢镇还在的时候,平卢镇在李师道的麾下的千料以上,能够承载百人规模的大型船只就不下五十艘。
平卢被肢解之后,因为李师古、李师道两兄弟的配合,处于千金买马骨的考虑,太上皇给了两兄弟很大的优待。
李师古进入长安拜相,执掌兵部,位极人臣。
李师道虽然没了继承平卢的机会,但是一个与朝廷大政策相符合的辽东防御使也算是一个补偿,更重要的是,李诵允许了李师道保留了他原来平卢军的船队。
随着大唐已经公开了的扩张政策,整个山东的目光都望向了海洋,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员、物资集中,李师道也在疯狂的扩张自己的船队。
再加上通过各种途径探听来的有关航海监关于新式海船的的相关信息,据说胶东防御使麾下的船队的实力大幅度提升。
有传言甚至说,李师道已经探索出了从胶东前往东瀛的安全航线。
航线不航线的说实话郭戎不太关心,但是郭戎关心的是李师道的远程投送能力。
根据郭戎的了解,仅仅登州、来州在港内停留的大型船只就已经超过了八十艘,再加上部分装配了大量投石车、八牛弩的战船,李师道麾下大型船只的实际数量恐怕是超过百艘的。
以每一艘船可以承载百人为标准计算,如果李师道愿意,仅仅凭借他手下的百余艘各式船只,一次就可以实现过万人的跨海投送。
这种能力在这个时代简直是空前绝口的!
就这么强大的船队,李师道拒绝李愬的理由竟然是船只不足,更让人惊讶的是,李愬派去借船的人亲自到了胶州、来州的港口看了一圈。
结果发现原本应该停满了的大型船只一艘都不在,偌大的港口中只有零星渔民的小猫两三只。
原本对于李愬吐槽的话,郭戎并没有在意,但是这一刻郭戎突然就感觉不对劲了。
再加上,去年年末,举家前往了长安,在朝廷主管兵部的李师古病逝,郭戎的心中突然就升起了浓浓的不安。
要知道,在华夏,孝道自古以来就是被放到首位的品德。
在华夏人看来,一个孝顺的人,哪怕再坏也会有所限度。
而一个不孝之人,文采再出众,哪怕能力再强,也会得到了一个才不称德的评价,难堪大用。
卢龙节度使刘总这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到“杀兄弑父”的虽然有,但是终究是极少数的存在。
李师古和李师道的父亲肯定早就已经离世了,但是,长兄如父这一点也是存在的,而且李师古对自己的弟弟相当不错,李师道对兄长也算是言听计从。
所以说只要李师古还活着,李师道就不会成为朝廷的威胁,这也是当初太上皇为什么选择了安抚,而不是强行肢解平卢的原因。
只不过,估计李诵自己都没想到,李师古竟然活的还没有自己的时间长……
当把这一切都串联起来,郭戎感觉自己的头都大了。
李师道手中的兵马确实不多,战船和商船也算不上先进,但是他手里那一支船队的规模太大了。
安史之乱后中原的就一直动乱不止,此时大唐真正的财税重地依旧是江淮、江南,随着占城稻的种植南方的经济地位没有被削弱,反而被增强。
相比较李师道,李愬北上之后沧州、景州、德州的防御力量相对空虚的问题反倒没有那么紧迫了。
毕竟手握一支庞大船队,态度不明朗的李师古如果真的出问题了,带着船队开始在整个东南沿海烧杀劫掠的搞破袭战,那才是大麻烦!
原本郭戎计划到了洛阳之后,再进行兵力的进一步分配,但是,脑门上悬着一颗定时炸弹郭戎无论如何不能安心的。
抬起头看了看时间,正午刚过,闭上眼睛沉思片刻,郭戎看向了眼前的两个亲卫。
“牧雨!”
“在!”
“你立刻去传令,大军在潼关左近原地休息一个时辰,埋锅做饭!”
“是!”
“别着急,还有,让刘(禹锡)长史从全军抽调物资,装备,给养,数量上……”
稍稍思索郭戎继续说道,
“数量少,让刘长史以一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独立骑兵营的人员为基础,为每个人配备两匹战马,一匹驮马,以及相应六天的粮草。”
“此外,在全军休整期间,长缨军、左武卫所有营以上军官到潼关头之下开会,记得准备好地图。”
“好了,就这些,速去!”
“遵令!”
接受命令之后,折牧雨跑步匆匆离去,而郭戎则转向了眼前的韩湘,示意韩湘跟着自己走下城头。
“韩湘你不需要参加等会的会,但是你有更重要的任务,稍后你带人马上前往汴州!”
“汴州”
“对汴州!稍后我会写一封信,向宣武军韩大帅说明情况,由你去将信送给韩大帅,请韩大帅立刻开始兵马的集结和备战,数量上不封顶,多多益善,但是最少不能少于三万人!”
“完成了至少三万人的准备之后,请韩大帅将完成集结的宣武军,大张旗鼓的向淮西、胶东、魏博三个方向开进,尽可能营造出一种宣武军配合我军主力攻城拔寨的态势。”
“记得提醒韩大帅,声势造的越大越好,实在不行让农闲的农夫举着旗子充数都可以,关键是声势要大!”
随着郭戎、韩湘、折牧雨走下,除了每隔几十步一个披坚执锐的潼关守军,潼关的城头上重现变得空荡荡的。
很快,一阵悠扬而急促的声音铜号声音开始在潼关的城头上飘扬,随着这声音,正在穿越潼关,长达数里的东征平叛大军突然齐刷刷的停下的脚步。
因为没有任何计划的休息,导致这一刻,最忙碌的人变成了炊事班们,一个又一个大黑铁锅被“冬!冬!冬!”的仍在了地上,每个人开始忙碌自己的事情。
好在因为不是扎营,闲的蛋疼的兵营开始吭哧吭哧的帮炊事班挖无烟灶。
当一个个无烟灶完成之后,“当啷啷啷”一个个铁锅已经被摆放拉上去,紧接着火光燃起,铁铲开始不停的翻炒。
写完信,目送韩湘离去的郭戎闻到了若有若无的属于红烧肉的香味,于是顺着香味看了过去。
结果看到了拿着工兵铲大小的铲子在锅里疯狂翻炒的炊事兵。
看着颜色已经渐渐变化的红烧肉,郭戎不得不感叹一句,炒糖色真的是炊事兵们最后的倔强和坚持了。
/33/3340/3425347htl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