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有扶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败,我本大明一赘婿,东有扶苏,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燕军搭建浮桥的行为,很快引起了南军的警觉,盛庸跑到望楼上看了半天,作出了结论
“缺粮一事,必定被燕军所察,这是要和我军决战了。”
这是个很准确的判断,因为派士卒搜集粮草的行为太过明显,盛庸早料到朱棣会知道南军缺粮的情况,然后趁这个机会发动总攻,他只是没想到朱棣的决断会这般快这般狠,过万士卒散布出去才刚刚有了动作,朱棣就摆出了要进攻的架势。
这条睢河的支流很浅,水流也不急,两军对峙的位置,要强行渡河也不是不行,但有了浮桥,才能让大军全数过河展开厮杀,所以盛庸果断地下了军令--夺取浮桥。
以往两军对峙,往往是缺粮的一方想要速战速决,但这次却反了过来,因为盛庸清楚燕军是孤军深入,只要拖下去,胜利的希望就会越来越大,他都已经不在乎骂名,用上和民众抢粮的法子强行维持对峙状态,就是希望把燕军耗死在这里,眼下燕军急眼了想要玩命,他自然是不肯的,所以夺取浮桥成了最紧要的事情。
两军扎营,俱是离河岸有一段距离,作为将领的必修课之一,就是扎营不能离河太近,要不然上游束流然后再放水,就可以轻易地冲毁大营,南军大营离河岸大概半里距离,燕军兵力本就多于南军,如果真让燕军把浮桥搭成了,南军根本无法屏蔽整个南岸,怕是一下子就要陷入肉搏厮杀的阶段。
对峙了十余日,南军缺粮确实很严重,这些日子全军将士都吃不饱,真要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和燕军短兵相接,盛庸没那份信心,所以他果断地放弃了自古将领们最喜欢的伏击方式--半渡而击,转而想和燕军拉锯,争夺浮桥。
这条睢河的支流虽浅,但朱棣也不会蠢到让十余万大军强行渡河,所以毁了浮桥,这种对峙状态还能再继续下去。
河岸再次响起了厮杀声,十几里河岸,搭了无数条浮桥,两军最为勇猛的士卒在刚刚搭建好的浮桥上开始肉搏,但论起战损,还是燕军死的人多些,毕竟南军的目的是为了毁去浮桥,而燕军则是要突破岸边南军的同时开辟阵地,给身后的同袍们杀出一条路来,两者难度不可同日而语,自然是燕军伤亡更大一些。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半夜,今夜月色不明,两岸就点起无数火把,拼命厮杀,不知道多少士卒死去之后尸体跌落河水,被河水冲走堆积在各处浅滩,一眼望去,无比血腥惨烈的景象仿佛让人置身地狱,但此刻已经没人能去想这些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浮桥,集中在了对岸士卒的身上,杀死敌人,是满身鲜血两眼通红的士卒们心中仅剩的念头。
河畔的拉锯,望楼上的盛庸看得清清楚楚,他有些想不明白朱棣为什么会用这么笨的法子来进攻,但眼下显然不适合过于纠结这个,也只能归结于朱棣是因为兵力强过自己,再加上听闻南军断粮的消息而生了傲慢之心,无论如何,这种拉锯总是对南军有利的,因为盛庸清楚自己身后是整个大明,而朱棣身后则是空荡荡的一片,什么都没有。
但很快盛庸的这个想法就被推翻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身后并不是朝廷和万里江山,而是突然出现的爆炸和喊杀声。
站在风里的盛庸愣了愣,迅速回头望去,只见南军大营后方突然出现无数火把,成建制的骑兵开始朝着大营发起冲击,注意力都在河岸的南军士卒果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被燕军冲进了大营,一瞬间燕军所向无敌的骑兵在大营里冲杀放火,大营各处火光冲天,这里的动静甚至让河岸的士卒们都大惊失色,原本还能维持的防线顷刻间就有了崩溃的迹象。
望楼上的盛庸目眦欲裂,他总算明白了朱棣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强行搭建浮桥以命换命的进攻方法,分明是在吸引南军的注意力,给绕后的骑兵突袭做铺垫!一时间他只想破口大骂,朱棣这王八蛋实在太无耻了,兵力优势,后勤优势,居然还要用偷袭的法子?他娘的他到底有没有将领的尊严和信念?
此时身处河岸指挥战斗的平安也发现事情不对了,得知燕军骑兵绕后袭营,他二话不说就喝令督战队维持河岸防线,敢有退者杀无赦,一片刀光闪动,处死了上百个想要退回大营的士卒,才勉强止住了防线的骚动,不得不说平安此举确实是强行给南军续了命,燕军骑兵攻势确实猛烈,但一时之间也没法突破大营冲到河岸,相反若是真让燕军步卒过了河,防线崩溃,南军今夜就必定惨败了。
平安的指挥成功给盛庸拖延了一些时间,他匆匆下了望楼,带着大营里的士卒拼命抵御着进攻,恰好带兵外出搜集粮草的铁铉也在此时回营,两相合力之下,总算是借助大营暂时挡住了骑兵,但也只能暂时抵挡而已,因为朱棣没有错过这个南军大乱的机会,他见顾怀和顾成带兵绕后成功,当即翻身上马,身先士卒鼓舞士气,河岸的防线,南军大营的抵抗,再一次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而此时,丰神俊朗的徐辉祖正在十里外,静静地看着那边漫天的火光,嘴角轻轻地勾起了一个笑容。
还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