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76.第476章 变幻(求月票),北雄,河边草,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天早更,晚上有饭局)
不用赘述,姜宝宜逃回长安,备受优待。
这里面的原因恐怕也不只是他在被擒之后,刚烈不屈的缘故,更有着其他的政治考量。
李唐形势渐劣,当初随着李渊南下的部将们,以及李氏亲族都在外间领兵,关西门阀中人向受李渊优遇,可真到危急关头的时候,李渊最信不过的也同样是他们。
关西地面上的动荡,皆始于关西门阀,这个自不待言。
所以,姜宝宜和裴寂这样的人只要回到长安,都不会受到苛责。
不但姜宝宜仍领左武卫大将军之职,甚至率禁卫宿卫宫闱,便是被削职为民的裴寂没几天,也又出现在了太极殿中。
值得一提的是,姜宝宜再次叙说了晋地敌情,这次他没敢胡言乱语,因为逃回来的人不只他一个。
可他比裴寂就强的多了,毕竟是从头到尾经历了这一战嘛,而在叙说中,遇敌之时裴寂先逃的事情也被他毫不犹豫的揭露了开来。
可以说,这是个既不懂军事,同样不懂政治的家伙,一句话,不但给李渊添了堵,同样得罪了裴寂。
让本来打算互相扶持,重新在朝堂立足的裴寂,立即将姜宝宜拉上了自己的黑名单,名次只在刘文静之后。
……………………………………
没过几天,酅国公杨侑暴毙于当年的代王府中。
下手的人没人去追究,有的人认为是刚被招会京师的齐王李元吉,有的人则晓得裴寂之前好像出入过酅国公府。
反正,杨侑死了。
至于这件事嘛……在一些智谋之士看来,是必然也是偶然。
必然之处在于,禅让帝位的皇帝,总归是坐过那个位置,这样的人不死,实在让人难以心安。
偶然之处在于,离着逊位的时间太短了,不应死于此时,而今却死了,原因嘛,除了他之前的王号取的很不好之外,恐怕也与当今天下大势有着关联。
不管怎么说,一位曾经的万乘之尊死了,动静肯定不会太小,而里面诸多的秘闻也注定会掩埋在一些人的心底深处,不会说予外人知晓。
那些乱纷纷的猜测,离着本来面目就算再近,也不会有任何的依据,总之一句话,在这样一件事上,不会有真想可言。
酅国公府的臣属和仆役随后被全部拿下,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之后还能在长安抛头露面的人物,那就都不是一般人,他们必定也都有着一个显赫的姓氏。
据说李渊在太极殿中掉了些眼泪,然后便令礼部以王侯之礼安葬杨侑。
长安城中没了这一点隐患,李渊转头却还得面对天下间的汹汹战火……
领兵于西北的李世民正在和薛仁杲相持当中渐渐占据上风,因为薛仁杲部开始缺粮了。
西北本就乃风沙之地,薛举起兵之初,靠的就是薛氏行商西域积攒下来的家底儿,几年过去,随着大军的膨胀,军资渐渐吃紧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说,这些边塞兵马起兵之后,大多利于速战,相持时间一长,缺点也就渐渐显露了出来。
而且,薛仁杲也不是他的父亲薛举,内部的争斗同样在急剧消耗着他的实力,此时,当初杀死唐弼的后遗症也在持续的困扰着薛仁杲部,让他们的内部越发的不安定了起来。
而薛仁杲大军渐渐势颓的原因还在于,薛仁杲为人残暴专横,每战必屠降卒,割舌挖眼,酷刑花样繁多,让人闻之心惊,在西北的名声和江淮的吃人魔王朱璨也差不了多少了。
这让唐军各部将士在跟薛仁杲大军对敌之时,皆不存投顺之念,往往即便失利被困,也是一力死战。
薛仁杲糟糕的名声,并没有收到多少震慑敌我的作用,在增强了唐军的凝聚力的同时,也让西北各部怨言载道。
而统兵的李世民在这几年的征战生涯当中,已经成长为了一个颇为成熟的大军统帅,此时更是不遗余力的在宣扬薛仁杲的恶行,甚至不惜将一些降卒降将放归……
加之薛举身后还有李轨在虎视眈眈,薛仁杲的十余万大军渐渐失去了腾挪之地,在扶风左近已如困兽一般。
而最为重要的是,突厥人的支持在这一年的秋天也放缓了下来,因为突厥人的内乱开始露出了苗头。
李世民此时已经清晰的看到了大胜薛仁杲的曙光,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李世民没有奉诏回京,在听闻晋地大败的消息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